欢迎访问延陵殷商文化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网站导航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最新动态 更多
慎终追远 继世传薪 ——江苏殷氏…
如邑北乡殷氏隆重庆祝宗谱玉成弘…
如皋倪厦春锦堂殷氏 隆重举行始迁…
丹徒殷促会党支书 参加省社会党组…
江阴殷氏举行第八次年会暨冬至祭…
海州殷氏在响水召开族事研讨会
殷志兰被推荐为全国道德模范
合肥殷氏专程来苏寻根谒祖
 
详细内容  

漫谈中国家训文化

发布者:殷生良  发布时间:2019-12-13  点击:407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逢年过节,缅怀祖先,弘扬祖德,传承家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家谱家训文化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华夏文明悠久历史的长河中,历经岁月的打磨至今仍熠熠生辉。姓氏家谱,各具千秋,研究家谱,其乐无穷。通过家谱,抚今追昔,古圣先贤,仁人志士的生平事迹,力透纸背,遗留于故纸堆中斑驳的墨香里。
    中华家训,别称家诫、家范、庭训,是指族中长辈,对子孙的垂诫与训示。家训是随着家庭的产生,而出现的一种教育形式。它随着家庭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完善,与社会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每个家族,一般都有族规、家训,内容也因家族而异。家训内容,一般都会涉及如下内容,简而言之:一、国法家法,严格遵守;二、同族和睦,闾里友好;三、敬贤尊长,抚孤助困;四、合乎礼教,以正名分;五、尊祖敬宗,规范祭祀;六、修身齐家,约束言行。 
    家训萌芽于三皇五帝,产生于西周,成形于两汉,成熟于隋唐,繁荣于宋元,明清达到鼎盛,至清末与民国,传统家训,发生重大转变,与西风渐进,时代变革有关。直到文革“破四旧”,许多家训,也被湮灭于历史的尘埃中。如今,适逢盛世,倡修家谱,家训也随之被重视起来。
    一、家必有谱,谱必有训
    有道是“人必有家,家必有谱,谱必有训”。2005年7月16日,由本人起草,部分家谱爱好者共同联名发表的《中国家谱复兴宣言》,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对于家谱的历史与现实意义,有过如此的介绍,现摘引部分内容如下: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炎黄同心,华夏一脉;血浓于水,叶落归根。
    中国家谱,亿万炎黄子孙的根系所在;中国家谱,所有华夏儿女的精神故乡。没有了家谱,寻根问祖,无非是缘木求鱼;没有了家谱,追根溯源,简直是无本之木!
    中国家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传家宝’,是敦亲睦族的‘核武器(和武器)’。我们的根在哪里?我们的根,纪录在中国家谱中;我们的根,凝聚在中华文化里。寻根问祖,是人类的天然意识;追根溯源,是人类的自愿索求。
    中国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家谱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
    可惜,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破四旧’中,成千上万的家谱,付之一炬;不计其数的文物,毁于一旦。中华民族遭遇一场人为的‘大出血’,传统文化遭受重创。”
    古代学问大家,无不深谙谱牒之学。唐宋时期,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他们既是文学大家,也是谱学大师。韩愈与柳宗元,推崇家学、家谱与家训,自不待言。“三苏”与欧阳修,创立“苏式”与“欧式”的修谱范式,影响深远。
    家族编修家谱,制定家训,以期更臻完善,往往邀请名贤巨儒,宦游旧交,作序写传,参与考订。元明时期的“江南第一家”郑氏家族,九世同居,号为“江南首族”,历代帝皇推崇备至,褒奖不断。除了族长敬业持家外,大儒柳贯、吴莱、宋濂等的积极参与鼎力支持,可谓功不可没。
    二、中华家训,源远流长
    周公首开帝王与仕宦家训之先河。周公之后,经春秋战国,而历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以迄民国直到当代各个时期,经过数千年的演变与发展,家训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灿烂辉煌,使之成为中华文化百花园中,最为耀眼夺目的一朵奇葩。
    周公训诫子侄,“桐叶封弟”的典故,广为流传。这在家训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有一次,周成王与弟弟一起在树下玩耍时,他就顺手摘了一片桐叶,对弟弟说:“这封赏给你。”恰好被站在附近的周公听见了,就拜见成王说:“大王封弟,甚善。”成王回答说:“这只开个玩笑而已。”周公严肃地对他说:“人主无过举,不当有戏言,言之必行之”。于是成王封弟弟为应侯,成王对此没齿难忘,直至临终,都“不敢有戏言,言必行之”。周公教育侄子成王要言而有信,保持君王威严。他把训诫子侄,提到王室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在帝王家训形成方面,有重要影响。周公奠定了中国传统家训的基本形式与内容,成为中国传统家训的开创者。
    周公之后,历代帝王、圣贤的言行与思想,深深影响了后世家训的发展。其中伯夷、柳下惠、孔子、孟子、荀子、颜子、董仲舒等,对于古代家训的发展,作用更是明显。
    孔子教育儿子孔鲤的“不学诗无以言”和“不学礼无以立”,孟母为教育儿子孟轲而“三迁”与“子不学,断机杼”,可谓用心良苦。父母重视家教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后世家训的发展。
    秦汉以后,家训文本文献,层出不穷。这与当时的儒学,走上独尊地位,封建礼教日益得到重视有关。家训的基本概念,在这一时期,基本形成。而从东汉末年,至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战乱出现和朝代的更迭,对子弟教育任务,逐渐由家庭承担,仕宦家训开始形成体系,《颜氏家训》就是仕宦家训的集大成者。
    两晋隋唐时期是家训的成熟期,李世民所作的《帝范》,是帝王家训的集大成者。宋朝以后,家庭礼制不断加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家法。北宋的名臣,几乎都有家训传世。
    明清两代,编修家谱,撰写家训之风盛行,家训数量超过以往,内容也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领域更为扩大。既有一般的家训,也有专门训诫商贾的家训。
    近代以来,家族传统观念,被看成是一种桎梏,加上受西方思潮冲击,家训受到冷遇。特备是在文革“破四旧”中,家训视为“毒草”,受到批判与摒弃。
    三、名人家训,各有千秋
    周公而后,家训文化,发展迅速。对于治国治家,影响极其重大。名人家训,多如牛毛,举不胜举。试举一二,以窥全豹。
    儒家文化的杰出代表孔子与孟子,他们教育子弟与子孙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后世家训文化的发展。
    孔子创办私学,收徒授学,有教无类,以诗礼教育,闻名于时。孔子曾在家中,教育儿子孔鲤,既要学《诗》,又要学《礼》,故谓之为庭训。在《论语•季氏》篇中,有如此记载: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孔子弟子陈亢(子禽),怀疑老师孔子是否给自己儿子“开小灶”。孔鲤讲到他两次与父亲相处时,父亲让他学习《诗经》与《礼记》。孔子认为不学《诗经》,就不会说话,因为《诗经》知识包罗万象,当时人们在交往中,常常引用;不学《礼记》,就无法立足于社会,因为春秋时期,是一个重礼的社会,一个人如果不懂礼,就会被人鄙视、厌弃,什么事也做不成。“不学诗,无以言”和“不学礼,无以立”,成为孔子教育子孙的家训,也成为古代家训的典型内容。
    孟母是先秦孔门家训的******代表,因教子成名儒,在中国乃至世界家训史上,也享有盛誉。孟母训子,始于胎教,她说过:“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等这些教子经典,都成为后世家训的主要内容。
    古代家训,影响之大,首推《颜氏家训》,被后人誉为家教典范。它是南北朝时北齐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颜之推的传世代表作。《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不少领域。
    从此,家训正式得名。此前大量的家诫、家范与诫子书等,也是家训的内容。三国时期的嵇康、杜预等人著有《家诫》,东晋陶渊明著有《责子》,也属于家训内容,但影响不大。《颜氏家训》之后,家训之风盛行。像司马光的《家范》、李世民的《帝范》等,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
    三国蜀相诸葛亮的《诫子书》,对后世影响很大。诸葛亮后裔聚居地的浙江兰溪“八卦村”,对于先祖诸葛亮的这一家训,奉为治家与修身的宝典。不独在历次编修的家谱上载之于谱,在祠堂与厅堂中揭于显要位置,约束规范族人。《诫子书》,还被印制成书,广为流传,成为修身养性的经典之作。《诫子书》全文86字,文字不长,转录如下:“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历史上,韩愈、柳宗元、司马光、范仲淹、苏轼、袁采、林则徐、曾国藩等等,都留有家训与训诫子孙的文字。其中南宋学者袁采的《袁氏世范》,堪与《颜氏家训》相媲美,而陆游诗训《放翁家训》,可谓别具一格。
    后世津津乐道,奉为治家宝典的家训,有柳玭家训、包拯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训等。
    包拯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524字,精辟阐述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家教经典。
    四、柳氏家训,后世垂范
    柳氏家训,与颜氏家训齐名。唐朝时,柳公权、柳公绰、柳仲郢、柳玭为代表的柳氏家族,重视家学与家教,而闻名于世,光照千秋。
    1996年,我初到北大游学时,曾在国家图书馆,发现一套江苏镇江柳氏族贤柳诒征、柳传志的家谱《京江柳氏宗谱》,编修于光绪17年。此套家谱第二卷,收录了部分柳氏家训,教育子孙。我手自笔录,在国图老家谱中,抄录出来,写成《柳传志家世之谜》一文,发表于《北京纪事》(2005年第6期)杂志上。
    家谱主修者,如此写道:“古昔圣贤,著书立言,垂训后世,莫不切于人之身心性命,皆当书绅佩服!但前言往行,美不胜书,谱难悉纪,谨录河东列祖家训数则,著于简端,俾后世子孙,知所遵守云。”
    柳氏家训,摘录如下:
    唐河东节度使子宽公,讳公绰,最名有家法。中门东有小斋,自非朝谒之日,每平旦,辄出至小斋,诸子仲郢,皆束带晨省于中门之北。公绰决私事,接宾客,与弟公权及群从弟,再会食,自旦至暮,不离小斋。烛至则命子弟一人,执经史,躬读一过,讫乃讲议。居官治家之法,或论文,或听琴,至人定钟,然后归寝。诸子复昏定于中门之北,凡二十余年,未尝一日变易……
    河东柳氏自公绰、公权开家,其后若仲郢、若璞、若珪、若璧、若玭,皆有家法。牛僧儒为相,偿叹云:“非积习名教,不易有其人也。玭公,字直清,以明经补秘书正字,有文风,昭宗欲用为相,中官谮之,乃止。尝述宗训,以戒子孙焉。”
    柳玭宗训:“夫门第高者,一事坠先训,则异它人,虽生可以苟爵位,死不可见祖先地下。门高则自骄,族盛则人窥嫉。实艺懿行,人未必信;纤瑕微累,十手争指矣。所以修己不得不至,为学不得不坚!夫士君子生于世,己无能而望它人用,己无善而望它人爱,犹农夫卤莽种之,而怨天泽不润,虽欲弗馁,可乎?
    余幼闻先公仆射言:‘立己以孝悌为基,恭默为本,畏怯为务,勤俭为法。肥家以忍顺,保交以简恭,广记如不及,求名如傥来。莅官则絜己省事,而后可以言家法;家法备,然后可以言养人。直不近祸,廉不沽名。忧与祸不偕,絜与富不并。’
    董生有云:‘吊者在门,贺者在闾。言忧则恐惧,恐惧则福至’。又曰:‘贺者在门,吊者在闾。言受福则骄奢,骄奢则祸至。’故世族远长,与命位丰约,不假问龟蓍星数,在处心行事而已。”
    《京江柳氏宗谱》对镇江柳氏始祖柳永有如此记载:“仁宗时,耆卿(柳永)亦饶有文誉,而于音律尤精,东坡每见其词,自谓不及。特不拘小节,未获大用,卒葬丹徒土山,详于县志,而同时有柳涗(实为柳永之子)者,世居丹徒,登宋庆历六年进士,历仕俱有惠政,哀耆卿之后而收恤之,此丹徒柳姓之始见于史者也。”
    《古文真宝》所录柳永所撰的《劝学文》,就是一篇好“家训”,教子经典。据史料记载,柳永兄弟三人,深受柳氏家训,不坠家风,皆是中进士,成名宦,文播四方,名传千古。柳永儿子柳涚与侄子柳淇,亦高中进士。《劝学文》,寥寥数百字,全文摘录如下:“父母养其子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虽教而不严,是亦不爱其子也。父母教而不学,是子不爱其身也。虽学而不勤,是亦不爱其身也。是故养子必教,教则必严;严则必勤,勤则必成。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
    《京江柳氏宗谱》收入的《来止公宗训十条》与《楷人公宗诫十六条》,都是清末上乘的家训。由于篇幅所限,现在仅摘录其目如下,亦可窥见一斑。
    《来止公宗训十条》:一、忠于君;二、孝于亲;三、和于兄弟;四、睦于夫妇;五、信于朋友;六、教子孙;七、敦礼仪;八、务廉耻;九、务勤俭;十、积德行。
    《楷人公宗诫十六条》:一、戒宿娼;二、戒赌博;三、戒同族争财构怨;四、戒任子弟在外游荡;五、戒有子多置妾婢;六、戒什物衣食务求精美;七、纵妇女寺院烧香入尼庵嬉游;八、攀显宦结亲并借债嫁娶;九、攀显宦结亲并借债嫁娶;十、蓄养歌童俊仆;十一、戒购置古董玩物;十二、戒酗酒争横;十三、酗酒争横;十四、戒造假山园亭;十五、戒狃于风水久露亲丧;十六、戒烧炼致身家败灭。
    五、鉴往知来,古为今用
    贪官纷纷落马,明星相继触案,道德滑坡,贪腐成风,让社会震惊,令国人心痛。如今世风日下,某些女明星,走上红地毯,袒胸露背,越穿越少;某些官员们,腐化堕落,拜倒在石榴裙下;某些富豪们,为儿女婚礼,大讲排场,一掷千金;某些教授们,作风不检点,男盗女娼,学问不扎实,剽窃论文……
    奉劝处在舆论风口浪尖上的名人们,更要谨言慎行,洁身自好,不要一味追名逐利,置大义而不顾。“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为人父母,是要好好看看唐代柳玭的《柳氏家训》。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好好学习传统文化,恪守家训,从先人身上,汲取营养,学会如何“修身齐家”,是当务之急。
    如今,社会铺张浪费现象严重。举国上下,都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重要批示的通知》精神,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侈之风,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从严、从紧、从源头上,控制公务的接待开支,树立廉洁办事的良好风尚、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反对铺张浪费不良行为,最好读读《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养成节俭习惯,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贪赃枉法,受贿藏污,是一种官场寄生现象。不论如何选拔官员,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官场腐败仍层出不穷。官员的腐败,减低了政府的公信力。治国先治吏,治党先治官。如果每一位官员,都能注重官德,恪守家训,一日三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党内“清风”劲吹,社会一片和谐,何愁国家不富强!何愁民族不振兴!
    社会更应防患于未然,增强公民道德意识,鼓励学习传统文化,遵循族规,恪守家训,让心灵得到净化,让境界得到提高,让罪恶的想法,胎死腹中。
    每一位公民,都应该将家训文化发扬光大。通过学习家训文化,完善道德修养,提升心灵层次,心怀大爱,造福社会。
    中华盛世,倡导社会“家家修家谱,人人学家训”,让家谱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让忠孝文化风靡全国,走向世界!
    (作者柳哲:系姓氏文化研究专家、中华柳氏宗亲联谊会创会会长、中华姓氏大讲堂创办人)
    
 
Copyright © 2015-2018 延陵殷商文化网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商文化研究促进会 电话:15996806016 地址: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氏宗祠
网址:http://www.jsyswh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