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下苏南,虽有些阴阴冷冷,但对于想体验苏南婉约忧郁气质的我来说,却是个不错的时节。
为赴朋友之约,此次的江南之行,直奔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的黄墟古镇。这个千年古镇,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有马迹山古老的传说,有源远流长的诗词文化,有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历史上即为旅游胜地,据说乾隆皇帝曾经前来领略,并慷慨赋诗赞美这里。
如今看来,黄墟自然景观依然得天独厚,山边有马迹水库,有千亩林场,千亩茶场,千亩樱花林。殷氏六房、殷氏宗祠是沪宁线上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中早期建筑群(市级文保单位),即古镇老街,现已申报中国传统村落。
所谓古镇老街,是以"十字街"为中心,向东西南北方向延展。另有一条南街横于顶端,街道呈"干"字形,分为后街、中街和前街。街道四周的居民住宅,也是极具徽派建筑特色的古建筑。一老者见我拿着相机不停拍照,便知是外来的游客,于是热情地介绍说:"别看老街上现在行人不多,当年可是熙熙攘攘,几十家商店,皆汇集于此,仅茶馆就有七座,药店也有四座。老街现在虽是水泥路面,当年却全是青石板路......"历经岁月风雨打磨的老街,已是满目沧桑,但行走于此,依稀感受得到它昔日的辉煌与风采。
穿过老街,一幢独树一帜的民国建筑映入眼帘,中西合璧式的两层小楼据说是当年黄墟最高的建筑。我想说,即便是现在,依旧相当显眼。这处独院便是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中国民主同盟以及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始人之一的冷遹先生和夫人殷嗣辉的旧宅。
说起这位民主爱国人士,与政协还颇有些渊源。冷先生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担任安庆秋操起义总指挥,也是广西革命最初发动人之一。护国运动失败后,冷先生又回到故乡丹徒从事实业。1945年7月1日,他与黄炎培等一行6名民主人士赴延安,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共领导人的热情迎接并共商大事。新中国成立后,冷先生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成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也曾担任江苏省政协副主席。
改革开放后,为纪念冷先生的丰功伟绩和对家乡人民在教育、农业等方面做出的贡献,黄墟开始在冷先生故居筹建冷遹纪念馆,并从上海、南京、北京等地冷先生的亲朋、子女处征集展品,使馆藏陈列展品近千件,较为完整地介绍了冷先生的生平和业绩。2001年9月,冷遹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冷遹故居)
参观纪念馆时,冷遹纪念馆馆长朱志清介绍说,1928年,冷遹先生和黄炎培先生,在中华职教社和江苏省地矿厅的支持下,创建了当时全国知名的“黄墟农村改进试验区”,探索实业和教育救国富民之策,试验区“1928-1932五年规划”和当时的许多经验、改进历史遗留对今天的黄墟开展新农村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和时代参考价值。
“当下中国正处在以人文资源为特色、以自然资源为生态支撑的城镇化浪潮中,抢抓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机遇,引领美丽乡村建设进程和发展方向,正是黄墟的发展方向。”朱志清说,“基于冷遹先生近乎百年的农村改进试验区历史价值,以当年冷遹先生黄墟农村改进区域为蓝本,适当扩至山北村、德胜村、星旗村作为打造示范区建设区域,贯穿绿色发展理念,以生态为底色、产业为支撑、文化为灵魂、旅游为带动,将为黄墟发展创造更多亮点。”
黄墟试验区是冷遹先生爱国爱乡爱家这一鲜明人文精神和爱国情怀的具体呈现,与之相应成趣的是以黄墟殷氏家族为代表的传统耕读文化,二者融合实业救国兴邦与宗族家风传承,成为黄墟地域文化的魂。如果被问黄墟印象如何?答案其实早已了然于胸:那便是心怀家国、情牵天下的苏南传统文化。
原创 刘圆圆/人民政协报 [行走] 2016-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