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殷氏始祖秉常公(讳:秩)暨妣张夫人先后于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乾道三年(1167年)谢世后,合葬于丹徒县大港镇殷巷赵家花园边筀竹园后 。明万历四年(1576年,岁次丙子),后裔安徽歙县上里第十五世孙、北京户部尚书殷正茂(字:石汀)来润展墓,见墓地范围狭隘,遂“捐俸二十金,易地五亩余,培广基地;又在丹阳经山泉水湾鹊梅墩置祭田四十亩,松山20亩,以供岁时祭祀之用”。六年后,时明万历十年(1582,壬午)七月,又因洪水啮墓,石汀公官留京都刑部尚书,又捐资宝银十两,并于次年春正月就地迁葬茔墓。开墓时棺木已腐,遗骨尚存,便更置衣棺,收敛骸骨,重迁合葬,墓前有空地十三丈许。明万历二十年(1592)洪水又次入侵其基,而且墓地离江边甚近。经华墅、麒麟、黄墟、留村四分族人共议,一致认为旧墓已非迁不可,且必迁祖墓经山泉水湾才能一劳永逸。是年春,经风水先生唐某相视,遂迁葬经山泉水湾鹊梅墩,“右山取癸山丁向”,其子永辉、永宁墓在其前左右。
鹊梅墩位于丹阳经山余脉之麓,是一山间自然村,行政上属丹阳市埤城镇东白龙村,殷氏祖茔在村之北面岗上,俗称“大坟山”。该村东北因旧有土墩岗地,墩上植有梅花,梅园中群栖喜鹊等鸟类,鹊鸣梅开,鸟语花香,人勤物丰,是一派人与自然相互交融的和谐景象,遂将村名定位“鹊梅墩”(后人以谐音读“鹊”为“雀”)。村南有经山余脉,蜿蜒起伏,环山建有丹埤(丹阳-埤城)公路,沿公路开有白龙沟(河),以泄山水。村西有丹徒黄墟境内的马迹山余脉——上湾山和樱桃湾山,山间林木苍翠,郁郁葱葱。有源自山涧白龙沟的泉水常年潺湲流淌,故有泉水湾之称。村东依“小坟山”山岗环向西北至“大坟山”与华墅接壤,向北三里许为华墅村。华墅村为宋南渡殷氏二世祖殷永辉,殷永宁居地,亦为殷氏后裔之祖地。鹊梅墩村由于周边群山环绕,状如游龙,交汇于村西南呈圆珠行的“馒头山”,玄学者认似“二龙戏珠”,是一风水宝地,可为子孙幸长发祥。
清乾隆七年(1742),墓穴调整方位,“癸山丁向圹改壬山丙向”,又因旧墓开裂,按碑文愿意由华墅、黄墟、麒麟三分进行重勒,“因旧碑日绽,今兹重勒,意昭原文。”建墓300多年来,丹徒、丹阳、歙县三地族人都来墓地祭祀,敦叙族谊,互谒祖墓,并一直有专人护守,直至解放初期(最后一位护墓人是南渡殷氏第二十六世祖、鹊梅墩殷氏始祖殷敖德)。
在墓茔区旧时有三颗参天大树,远眺极为醒目,地称“芊楝杨”,其中一棵胸围需七人才能环抱,余二棵较小,也需两人环抱,展示着殷氏茔地的生气与昂然,惜在1958年的大跃进年代里被人锯卖。
在鹊梅墩村中,旧时还依山坡建有护墓祠房三间三进,俗称“小祠堂”。前进为守护人用房,站在门口就可见到墓地,门楣上方镶有砖雕“秉常陵”,落款为“正茂赐”三字。中进依地势高而筑为“敞厅”,为祭祖活动场所,厅前铺有条石台阶,厅堂正中高悬“东汉世家”匾额。第三进为“功德堂”,列历代名人贤士事迹。二、三进间天井四周建有长廊,中有“尚书牌坊”,天井中还栽有腊梅、无花果各一株。1937年冬,功德堂和牌坊遭日本侵略军飞机轰炸被毁。祠房北面还建有副房7间,为祭祀时的生活用房,亦被炸毁部分。1961年春,因遭火患,前进和敞厅被焚无存。秉常公墓地有墓圈两道,曾一度受过破坏,墓碑也曾移至村内河边作码头铺石(2002年11月被笔者发现)。
2003年春丹阳麒麟族人重修墓地,河边码头改用水泥板,并将墓碑恢复原位。从此,丹阳、丹徒、常州、江阴等地部分族人在每年“清明”又恢复扫墓祭祖,拜谒墓地,共叙族谊。北京、上海、南京、南通等地也有族人来此展墓。2006年10月,黄墟派大阙分“六行堂”海安分支,南渡殷氏30世殷网根专程从海安来此寻根问祖,拜谒祖墓。2007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华墅殷氏后裔殷振南因二世祖殷永辉、殷永宁墓碑不存,心系乡梓、念祖思宗,又重立新碑,以作瞻仰。2007年10月,美籍华人、美国纽约市大学舞蹈系主任、终生教授,润城殷氏第31世孙殷梅也特前来展墓,寻祖问根心愿得以实现。2008年一位新加坡族人,亦随队前来访墓,殷氏祖茔为海内外族人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
不久的将来殷氏祖茔将在族人的倡议下,被修缮一新,并重现当年雄姿,迎接海内外殷氏族人前来寻根问祖和观光旅游。
南渡殷商文化联谊会 殷耀祖 殷云飞
2008年8月成稿 2017年3月5日修改
(作者分别为宋南渡麒麟派殷氏第31、28世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