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延陵殷商文化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网站导航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最新动态 更多
宋右武大夫殷秉常公诞辰925周年纪…
海州殷氏召开族务工作座谈会
阜宁“三仁堂”殷氏举行 先祖福地…
慎终追远 继世传薪 ——江苏殷氏…
如邑北乡殷氏隆重庆祝宗谱玉成弘…
如皋倪厦春锦堂殷氏 隆重举行始迁…
丹徒殷促会党支书 参加省社会党组…
江阴殷氏举行第八次年会暨冬至祭…
 
详细内容  

钟灵毓秀 人文荟萃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7-11-01  点击:1584
——导墅轶闻趣事
      地处丹阳市东南部的导墅镇,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人居住,西汉建置,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地处洮滆水网平原,古河古桥遍及全镇,名胜古迹和美丽传说不胜枚举,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孕育万物。旧时地域隶属丹阳县高牧乡、石城乡、民治乡、桂仙乡。
      一、刘贾与荆溪河、荆城、荆氏
      相传,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封从兄刘贾(?—公元前196年)为荆王,辖三郡五十三县,都治延陵(今丹阳市延陵镇),导墅地域时为荆国京畿(1)。为兴修水利、发展农耕和漕运,刘贾率乡民开凿河道,取名荆溪河【因丁令威在畔修道,又名白鹤溪、鹤溪河。《丹阳县志》:白鹤溪,在县东南五十五里,出县之古荆城,贯金坛县北,入毗陵境。一名“荆溪”】。为防范盗匪,以土筑王城,定名荆城【《丹阳县志》:“荆城,在白鹤溪口。汉荆王所筑,其祠移港之西北。”今导墅镇东河村荆城村】。公元前154年,“七王之乱”,荆王次子刘武为避祸,改荆姓,隐居曲阿荆溪之南(荆氏尊刘武为肇氏始祖;荆溪河是荆氏发祥地)。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汉武帝赐刘武儿子刘谭良田五万亩于荆溪一带,刘谭大兴土木,建造庄园,名为“刘谭庄府”,后乡民简称“谭庄”(该村今犹在,属导墅镇东河村谭庄村)。荆氏子孙在荆城城里生活直至东汉灭亡(2)。
      鹤溪河西起荆城丹金漕河(古名珥渎河,俗称七里河)口,流经里庄、皇塘、导墅、蒋墅,东迄武进扁担河,全长21.95公里,在丹阳市境内19.5公里,流域面积145平方公里。鹤溪河旧时是导墅乡民及金坛、丹西两地去武进、常州等地的唯一水上航道,也是排除水患、农田灌溉、水路漕运的重要黄金水道(3)。史料记载,鹤溪河自古多次清淤疏浚。近几十年来,河道逐渐淤浅,航路闭塞。导墅乡民爱称鹤溪河为“母亲河”。
      二、丁令威与导墅桥
      《搜神后记》:丁令威,辽阳鹤野人,汉辽东郡守。为政廉洁,爱民如子,一怀明月,两袖清风。为官之余,善养鹤。任职期间,适逢大旱,乡民四处逃荒,十室九空。丁令威目睹悲惨景状,怜悯之情使他彻夜不眠,曾多次呈书京都,开仓济民,久等音讯杳无。不忍百姓处于水火之中,便私自下令打开官仓,赈济灾民,百姓爱之。
      后弃官修道,仙游灵山名川,游至曲阿(今丹阳市)荆溪河畔曰“千墩”之地,卜居于此,潜心修道炼丹。明隆庆《丹阳县志.卷之九.寺观》记载:“太霄观,去县东南七十里丁桥。梁大同中改灵应,治平中改今额,系丁令威舍宅为观,修真飞升,有炼丹井。”
      丁令威不知修炼了多少年,得道成仙。太上老君掐指一算,即派仙鹤神童下山接丁令威至昆仑山西王母处。白鹤振翅飞翔天空,霎时来到曲阿上空,只见丁令威的炼丹炉内白烟袅袅上升,炉烟飘香百里。白鹤闻香飞抵炼丹炉旁,丁令威手抱古琴,跨骑鹤背,飞上云霄。在荆溪河畔干活的农夫见此情景,拍手称奇,丁令威掷下古琴,留作纪念。后人为纪念丁令威得道成仙,把炼丹之处定名“丁桥”(今属皇塘镇丁桥村),落琴之处命名“下琴”(今导墅镇下琴村),荆溪河边建桥取名“下琴桥”。东汉之后,里人乡贤怀思丁令威修道炼丹,把荆溪河更名“鹤溪河”;因丁令威在距炼丹处向东两里的街市河上建有一桥,乡民定名“道士桥”。后规范地名,改为“导墅(方言音读士)桥”,“导墅”地名因桥而命,即今导墅镇。
      三、褚遂良与望褚坟、望褚桥 
      唐名相褚遂良,字登善(595—658年),祖籍河南阳翟(禹州)。西晋末年,其先祖褚契徙迁曲阿,落户导墅镇东新村东褚村。褚遂良官拜中书令封河南郡公,后进拜尚书右仆射。武则天立皇后,贬褚遂良为谭州都督。不久,又贬为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褚遂良于658年在忧愤中病逝爱州,享年63岁,就地埋葬。唐懿宗咸通年间,褚遂良后世子嗣奉诏将灵柩运回丹阳,移厝家乡高汶塘,即东褚村村东石马坟。因有望褚桥之名,故村民习惯称望褚坟【《丹阳县志.卷之八.陵墓》记载:“仆射褚遂良墓,在竹塘后西褚、万庄分途处,其碣土人取为桥,久废。”】
      望褚桥,为唐代所建,因站在桥上,就能一目了然名相褚遂良的故里——东褚村全貌,故得桥名。望褚桥位于东河村圩里符村与下琴村绕云岸村交界处,桥型为石梁平板桥,桥面由九块大型沙条石所铺,跨径14米,净宽1.8米,东西向,横架在越渎河上(越渎河,是三国时吴帝孙权率众开凿。越渎河北连京杭运河,流经陵口、折柳至导墅葩桥村分为两支:一支流向东南至导墅集镇新、老鹤溪河交汇处,全长11.5公里;另一支流向西南至镇东村马家村附近的老鹤溪河,全长15公里)。原望褚桥是里庄、黄堰通往导墅的重要交通要道之一,现为丹阳市文物保护单位(4)。因旧时乡民缺少文化,民间讹传望褚桥为“黄鼠桥”、望褚坟为“黄鼠坟”,今还讹传。
      四、因人得名的皇甫庄、皇甫桥
      明隆庆《丹阳县志.卷之七》曰:“皇甫冉(715—768),字茂政。十岁能文,张九龄叹异之,师事萧颖士,以文名。天宝初,举进士,授无锡县尉,累迁右补阙。大历三年,奉使江表,至丹阳探亲,卒于家。弟曾(?—785),字孝常,亦举进士,累官至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代宗大历中,坐事贬舒州司马,移阳翟令。与冉齐名。”《丹阳村村记忆.导墅》记载:“唐朝天宝年间,获进士第一(经科)的皇甫冉和兄弟皇甫曾居住此地,故得名皇甫庄村。”《丹阳县志.卷之四》也载:“皇甫桥,在县东南四十里,因皇甫兄弟居此得名。”皇甫氏先祖居甘肃泾州(今甘肃泾川北),曾祖父皇甫敬德(唐擢进士第,官银青光禄大夫、泽州刺史)徙居丹阳里庄,四世聚居,筑室造园,村民取庄园名“皇甫庄”【南宋《嘉定镇江志》】。
      皇甫桥,唐代所建,该桥坐落在导墅镇皇甫庄村与珥陵镇沈家村交界处的丁义河上(该河相传为三国时东吴孙权称帝时开挖,北起陵口镇京杭运河,向南流经横塘、折柳、珥陵至导墅镇贺家坟村鹤溪河,全长17.5公里),桥型为石梁结构,桥宽1.8米,跨径15米,属砂石条平板桥。因年代久远,桥面曾有损坏,至20世纪80年代里庄水利站对桥面作过修缮,但桥身至今仍是旧时风貌(5)。
      五、十里三丞相,九里六尚书
      据《丹阳村村记忆.导墅》记载,导墅镇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在唐宋元明时期,方圆十里的古导墅,有“十里三丞相,九里六尚书”之称的美誉,是导墅人民的骄傲。
      1、宰相一:褚遂良,唐朝政治家、书法家,导墅镇东褚村人,博学多才,精通文史。唐初,曾在秦王李世民幕府任铠曹参军,李世民即位后,任起居郎。贞观十五年(641),任谏议大夫、中书令执掌朝政。贞观二十三年(649)与长孙无忌同受遗诏辅政,升尚书右仆射,封河南郡公。因坚决反对武则天为后,贬为潭州(长沙)都督,武掌政后迁桂州(桂林)都督,再贬爱州刺史。卒于任所。
      2、宰相二:蔡京(1047—1126),字元长,北宋宰相、书法家,祖籍兴化军仙游(福建莆田仙游),金兵入侵中原时,全家定居丹阳里庄竹塘村(今导墅镇东河村)。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进士及第,先为地方官,后任中书舍人,改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崇宁元年(1102),拜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后又官至太师。蔡京先后四次任相,共达十七年之久,四起四落,堪称古今第一人。宋钦宗即位,蔡京被贬岭南,途中死于潭州。其子蔡攸、蔡滔处斩。竹塘村因是蔡京故里,南北向约3公里范围内均是竹塘村属地,从竹塘分出的西野田、南野田、北野田三个自然村全部姓蔡(据福建莆田仙游史料记载,因蔡京是史上十大奸臣之一,子孙不愿认宗),格田成方时曾挖出大量宋代陶器、皿器、金器、银器和玉器。
      3、宰相三:张捷,字前之,生卒年不详,导墅镇东泊村人。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知山阴县,因政绩卓越,晋监察御史,后任吏部右侍郎,升南京吏部尚书。明太祖恐元末“宰相专权”重演,废中书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政务由皇帝统管,故明朝尚书之位乃行宰相之职。张捷官至吏部尚书,位高权重,理称宰相。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平,崇祯帝自缢。张捷闻讯,与仆人相视而泣,在南京鸡鸣寺削发为僧,直至园寂,以示尽忠。
      4、尚书一: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里庄竹塘人(今导墅镇东河村)。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进士,历明州司户参军、江陵推官。宋哲宗元祐中,为太学正,出通判常州。元符元年(1098),提举永兴军路常平。宋徽宗即位,入为户部、吏部员外郎,兼编修国史。大观四年(1110),召为礼部员外郎,进起居郎,拜中书舍人。未几,以草制不称,出知明州。宣和元年(1119)卒,葬竹塘高坟塘。画家,善画山水并人物。著有《丹阳集》30卷。
      5、尚书二:洪拟(1071—1145,本姓弘,避南唐讳,改洪),字成季,号逸叟,丹阳里庄竹塘人(今导墅镇东河村)。南宋绍圣元年(1094)登进士甲科。崇宁二年(1103),为国子博士。累迁给事中吏部尚书。言者以拟未历州县,以龙图阁待制,知温州。寻以平贼功,仍召为礼部侍郎。绍兴三年(1133),因言事,罢为徽猷阁直学士。后起知温州,提举亳州明道宫。洪拟在官不附权要,屡进谠言。卒谥文宪。有《净智先生集》及《注杜甫诗》二十卷。
      6、尚书三:汤礼敬(生卒年不详),字仁甫,丹阳里庄东汤人(今导墅镇东河村)。明弘治九年丙辰科第三甲第六十六名同进士出身,授行人,十五年(1502)擢刑科给事中。改刑科右给事中、署理科事。因上书弹劾权奸及阉宦刘瑾,会同九卿大夫请殊八党,遭权奸谗陷,降为蓟州判官。后罢官归乡。未几卒,葬里庄集镇东北坟家村。因杨姓为汤守墓,遂成村落,也叫杨家村。刊《谏垣遗稿》行世。
      7、尚书四:贺邦泰(生卒年不详),字道卿,丹阳蒋墅滕村(古时同属一乡地域)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登进士,任福建莆田知事。时倭寇进犯,使军民痛击,升户部主事。历任南康、廉州、琼州太守。为政清廉,自洁自律。卒葬里庄迴龙桥畔(今导墅镇东河村),墓地高gang叠嶂,墓道石人、石马、石兽耸立,气势非凡。
      8、尚书五:贺世寿(生卒年不详),原名烺,字函伯,又字玉伯、中冷、山甫,丹阳蒋墅滕村(古时同属一乡地域)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登进士,授户部主事。升户部郎中,因语侵太宰,被降一级外调。光宗即位,起为刑部主事,后调礼部。魏忠贤擅权,辞归。魏殊,复起为户部主事,调礼部,擢光禄寺少卿,转太仆少卿。累迁通政使、兵部侍郎兼佥都御史,巡抚天津。崇祯十七年(1644)晋户部尚书,致仕归里。卒葬里庄迴龙桥畔。著有《思闻录》《闲坪杂识》《清音集》《净香池稿》。
      9、尚书六:洪兴祖(1090—1155),字庆善,号练塘,丹阳里庄竹塘人(今导墅镇东河村)。自幼聪颖,深悟理学之道。宋政和八年(1118)上舍及第。初为湖州士曹,寻改宣教郎。建炎三年(1129)春,被召试秘书省正字,后迁太常博士。绍兴四年(1134),迁驾部郎官。未几,起知广德军(安徽)。其后擢提江东刑狱,知真州。不久,徙知饶州。因不满秦桧柄权当国,秦欲置于死地。绍兴二十五年(1155),洪兴祖忧郁而卒,时年66 岁。墓葬丹阳里庄竹塘高坟塘。追赠敷文阁学士。
      六、诸葛庄园八景(6)
      据《云阳诸葛宗谱》记载:诸葛赓(993—1088),字君俞,号熙真,诸葛氏25世孙(诸葛亮19世裔孙)。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登进士,初授中书舍人,迁御史中丞,官至太子少师。元祐二年(1087)以观文殿学士兼侍读提举崇福宫致仕,钦赐大华为封地。卒葬犹树墟(今导墅镇大华村)。后子孙繁衍生息,振家兴业,人文荟萃,文化积淀丰厚。建造豪华宅院、亭台楼阁,植花卉,辟地潭,造景观,华堂竞辉,甲第连横,砌城围墙,建成巧夺天工的美丽诸葛庄园。
      1.风水清嘉的归休亭
      座落在绿地碧水的鹤溪河滨,夕阳桥西南半里,地广数亩,中为浮丘,如龟出水之地。诸葛赓爱婿蔡襄(北宋政治家、书法家、荼学家)题书匾额和柱联:“远岫晴开,扫四野苍烟,独驾扁舟寻鹤迹;群花夜发,倦半帘红雨,自携书卷听莺声。”
      2.鹤嬉月下的九鹤堂
      堂高五丈四尺,基高六尺见方。人行其中望之,宛如蜷动。长年畜仙鹤九只于庭下,每逢月明夜静时,众鹤交鸣,互为相应,响彻云霄。堂前楹联:“甲第联云,籍祖父贻谋,晓霁月风清,馥郁庭前兰桂绕;赐书充栋,幸子孙能读,暮秋高月迫,琅琊揩下巩环多。”
      3.水波涵空的龙鳞池
      在九鹤堂之南,延袤百步。池中垒石为岛,岛上栽有名花奇树,绿叶争碧;岛周水中时见红鲤、白鲢衔尾逐浪,摇曳生姿,越水而过,绕池上行;侧有紫桂轩,继而有纫兰亭绰约其间;东西两边有石桥跨水,越桥而过翅廊数十翼然环道中间整以文石,东有拱日楼,西有清晖阁。足揽“楼沐春风分斑烂,阁披晴晖逸香芬”之胜。
      4.妙趣横生的蓬莱阁
      在九鹤堂后,东西南北各为三间,中间以石相隔,当中相距各为五十步,四周有飞阁连通,如空中移步,延颈四顾,情趣无限。中间垒以太湖、灵壁诸石,奇峰兀立,四周环境中天日松,更加蟠龙舞鹤。同时,此阁又与清晖、清鉴二阁遥相呼应,各呈其雅。
      5.庄严肃穆的玉音楼
      座落于小蓬莱阁后,又叫天语楼。此楼的建筑风格与其他堂阁迥然有别,庄严凝重之余,还流露出森严肃穆之感。楼内的各柜屉间藏匿着自汉以来历代所赐制诰手敕291道,赐书6000余卷。楼柱所额楹联:“天语春温,朔望焚香祈圣寿;臣心夕惕,子孙罗拜报皇仁。”
      6.卧波虹举的己卯桥
      在村东五十步,俗称大华东桥。桥身飞架两岸,溪水长浮百舸,柳荫夹涛,渔舟出没,平添了几多灵气与活力。桥建于宋宁宗庆元己卯年(1195),故以己卯命名。宋名绅刘漫塘为之题有“大华水连小华水,己卯桥通丁卯桥”的诗句。
      7.系南牵北的夕阳桥
      在己卯桥西,又名大华西桥。归休亭东北半里处,是当时桂仙乡一带南来北往的要津,刘漫塘为之咏有一诗:“网得鲈魚回酒帘,夕阳桥下系孤船。几回欲脱蓑衣当,又恐明朝是雨天。”
      8.诗仙驻足的太白桥
      在大华西二里处的太白桥村,李太白至此而得名。诗仙李白曾谒季札庙于九里,渡漕河于水道,歌美酒于新丰,且留下脍炙人口的千古名诗。“鹤水春帆,雁墩秋牧,月潭垂钓,太白酒市,归真仙梵,紫桂霏霞,浮邱晴雪,八景之胜。”
      元末明初,诸葛庄园毁于张士诚战火。
      七、导墅殷氏分布
      殷氏,系出子姓,始祖殷契。上古帝胄,世称望族,晋之高门,兴唐元勋,代有达人,源远流长。殷朝传至帝辛失国,子姓王室后裔不得封者,不忘故国,始改子姓殷氏为独立殷姓,是为今之殷姓。
      元朝初年,导墅地域已有殷氏先祖迁徙至此。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殷氏先人在这片故土上修生养息已近700年。据调研走访,导墅镇11个行政村,村村有殷氏族人生活居住,全镇295个自然村,有68个村居住着殷姓乡民,人口约2000余人。除少数村庄殷氏迁自苏北和婚迁外,全镇殷氏大都为宋南渡殷氏始祖秉常公后裔。
      公殷秩(1099—1167),字秉常,东晋重臣殷浩之后,世居泰州。宋宣和癸卯(1123)中式武科授千户官与汴。靖康之乱,护驾南渡。因功升武节将军骁骑尉进右武大夫。于隆兴末(1164)以病乞休,因“道梗弗克北旋”,遂居润之大港。数世后丁繁族大,形成华墅、麒麟、黄墟、留村四派。导墅村双元里、大华村西野田、东新村皇甫庄等地殷氏迁自黄墟支十世祖和一公,是为始祖;大华村施石桥、小华村孙家庄、南山墩等地殷氏迁自麒麟支西南(常州西夏墅)分十三世祖良公,是为始祖,导墅村集镇殷氏因工作迁自丹阳开发区麒麟村。怀德堂存有《云阳殷氏宗谱》全套六册,续修工作正在进行中。
      八、导墅当代名人
      1、匡亚明(1906—1996),原名匡洁玉,又名匡世,曾用笔名何畏、何晨、梦苏,导墅镇后庄村匡村人。1923年入苏州第一师范就读,1924年参加革命,因从事革命活动被学校开除。1926年考入上海大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调离校参加革命工作。先后任上海沪东、沪西、闸北等区共青团书记及中共区委常委,无锡中心县共青团书记,共青团江苏省委巡视员。1927年曾以江苏团省委特派员名义领导宜兴秋收起义。后任中共江苏省委徐海蚌特委宣传部长、上海总工会秘书长兼宣传部长。先后四次被捕,受尽酷刑而坚贞不屈,1937年被营救出狱。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社会部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兼机关报《大众日报》社长兼总编、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长兼政研室主任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东政治研究院党委书记兼院长、中共华东局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吉林大学常务书记兼校长、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文革中备受迫害,后任南京大学名誉校长。1991年被任命为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任中国孔子基金会会长、江苏“红学会”会长等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第五、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6年12月16日在南京逝世。主要著作《孔子评传》《求索集》《匡亚明教育文选》《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2、颜正华(1920—),导墅镇大华村大华人。1934年,拜同邑儒医戴雨三习医;1934年,拜孟河学派代表性医家马培之第三代传人杨博良为师;1937年,悬壶济世。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临床中药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曾任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医学药学组成员、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医药组成员、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全国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暨药学专题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医药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理事暨北京分会常务理事等职。发表论文20余篇,著作23部。代表作有《临床中药学》《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中药学》《颜正华中药学讲稿》《柬中常用草药》。
      3、蒋金柱(1955—1979),导墅镇大华村蒋家村人。1976年入伍,在南京部队服役。1979年1月13日,由南京部队调至中越边境云南前线某部二连任班长。3月7日,蒋金柱所在部队接受收复148号高地的战斗任务,他所在排担任主攻突击。战斗打响,蒋金柱带领全班战士英勇机智地抢占了越军一、二、三道堑壕,在攻占第四道堑壕时,头部被子弹擦了一道13厘米的伤口,当即昏迷。苏醒后,又和战友们扑向第五道堑壕,前进中遇到越军火力阴击。他扔出手榴弹,勇猛跃入堑壕,一梭子弹,撂倒5个越军。战斗中蒋金柱多处负伤,左臂被子弹打断,又昏死过去。当他再次苏醒时,看到越军的机枪正在疯狂扫射,以惊人的毅力向越军阵地爬去,用尽全身力量投出最后一牧手榴弹,炸毁了越军的重机枪,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自己也壮烈牺牲。在他爬过的地方留下一条7米长的血道。
      部队党委根据烈士生前要求,追认为中共党员,中央军委授予“一级战斗英雄”光荣称号。烈士忠骨安葬在云南金平县烈士陵园。
      导墅古镇历经几千年的沧桑风雨,轶闻趣事很多,难能一一叙述,旨在激发乡民爱国爱家乡的情怀,提高睦和团结意识,倡导奉献担当精神,弘扬先辈德贤,传递正能量,“同船济水,将谁与易!”导墅这座小镇,风华正茂,虽没有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但有她独树一帜的精彩与生动。导墅这片热土,生机盎然,与时俱进,魅力无限。
     
      注(1)(2):《云阳荆氏宗谱》。
         (3)(4)(5):傅益民著《导墅镇古河古桥》。
         (6):《丹阳村村记忆.导墅》
                                 
殷生良
2017年岁次丁酉季秋
    
 
Copyright © 2015-2018 延陵殷商文化网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商文化研究促进会 电话:15996806016 地址: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氏宗祠
网址:http://www.jsyswh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