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是一部中国古代神魔小说,有明代道士许仲琳所著。讲述殷朝末期,帝辛荒淫无度、残暴无道,宠信妖女妲己,苦害生灵;周文王顺应天命,招兵买马,聘请姜子牙为讨伐殷朝天子帝辛的最高统帅,最后推翻殷商王朝、建立周朝的神话故事。
许仲琳(约1560—约1630),号钟山逸叟,道士,应天府(南京)人。他生活在明朝中后期,《封神演义》是以南宋讲史话本《武王伐纣平话》为基础,参考《商周演绎》《昆仑八仙东游记》,博采民间传说,并加以虚构而加工成作,大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明代中后期市民文化兴起,小说成市民消遣的工具,滥觞就是始自佛道两教的竞争。为了争夺信众,扩大影响,两教造神运动风起云涌,随着道教活动的逐渐流传,根据当时最早可查的原型故事《武王伐纣平话》的基础上加以附会,参杂着各种想象力,结合其他的故事而成书。写这部小说不是作者闲来无事瞎编架空历史的小说(那时还不流行),而是含沙射影其明朝政局的“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是建文元年(1399)至建文四年(1402)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使其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与大臣们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与此同时,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朱棣于建文元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战争历时四年,建文帝宫中自焚(一说不知去向)。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作者隐意把殷纣王(帝辛)的形象代表的是建文帝朱允炆,周武王的形象代表的是永乐帝朱棣。古代人信奉的是正统思想,朱棣篡夺朱允炆皇位,是不伦不类,有逆天理,但又不能直接抨击,因此只能借前朝的故事影射泄露。殷周交替的牧野之战,帝辛自焚,周武王是砍下殷王帝辛的脑袋,才确立自己天下共主的地位,使天下诸侯归服;然历史上的建文帝朱允炆正是自焚而死后,朱棣才夺取皇位的,历史是多么的巧合啊。因为许仲琳是明代人氏,自然不如现代人看到那么多古代史料,他所写的作品必然是映射明代社会林林总总的人文世故。但也不排除另一种猜测,殷纣王(帝辛)还有一个可造原型——明代的一夫一妻皇帝明孝宗朱祐樘,明朝第九位皇帝,年号弘治。在位时史称“弘治中兴”,历代史学家评价极高,明朝万历首辅朱国桢称“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苏妲己的原型正是明孝宗朱佑樘的皇后张氏。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封神演义》里的殷纣王跟《史记》里的殷纣王对比之下会有差别。《封神演义》里的殷纣王对苏妲己的关怀反映的是明孝宗对张皇后的关怀。小门小户的张皇后在明人笔记中是擅宠骄贵、为父亲的家族求富贵的反面形象,而有士大夫认为是她的擅宠致明孝宗绝嗣。唯一的儿子明武宗(朱厚照)去世,张皇后在嘉靖朝常被欺凌,如嘉靖帝和蒋太后(嘉靖母)克扣张太后(明孝宗皇后张氏)的用度就是例证。
许仲琳历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朝,他对张皇后的事迹有所耳闻,笔下的苏妲己必然是以张皇后为原型。据史料记载,明孝宗为了护短张皇后,曾多次跟朝廷的大臣对峙,甚至有时对大臣施以刑罚,正合《封神演义》里殷纣王为苏妲己而残害忠良的情节,这也符合影射的猜测。为什么殷朝的事会被明人写成封神榜,这就不足为怪了,《封神演义》反映的不是殷周之争,而是借殷周之争,表明作者对封建纲常思想的态度和对封建纲常思想的有力批判。作者许仲琳所处的时代,封建社会开始从昌盛走向没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已处于萌芽状态,这是作者对封建社会改朝换代的原因总结。
《封神演义》虽然在历史上抹黑了殷商王朝及末代天子帝辛的形象,但是,随着时间的斗转星移和科技的进步,终有一天能还原功名盖世、彪炳千古的殷商王朝和帝辛的事实真相。
殷生良
2018年岁次戊戌孟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