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亳之命”是发生在夏朝末年的历史事件。成汤从旧都商丘北迁至景亳,又称北亳、蒙亳,商汤在此告命天下,征伐四方,最终灭夏(详见《桑林祷雨》《商汤革命》《商汤问棘》)。据《左传•昭公四年》记载:“六月丙午,楚子合诸侯于申。椒举言于楚子曰:‘臣闻诸侯无归,礼以为归。今君始得诸侯,其慎礼矣。霸之济否,在此会也。夏启有钧台之享,商汤有景亳之命,周武有孟津之誓,成有岐阳之搜,康有酆宫之朝,穆有涂山之会,齐桓有召陵之师,晋文有践土之盟。君其何用?宋向戌、郑公孙侨在,诸侯之良也,君其选焉。’王曰:‘吾用齐桓。’”该故事的大意是:鲁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六月,楚灵王在申举行诸侯大会,会前,楚国大臣椒举听说会盟的礼制不全,就向楚灵王进言说:“现在君王刚刚获得诸侯的信服,在礼法上一定要谨慎行事。楚国霸业能否成功,都在这次会盟上了。”椒举列举了历史上的几次著名的诸侯大会:“夏启有钧台之享,商汤有景亳之命,武王有孟津之誓,成王有岐阳之搜,康王有酆宫之朝,穆王有涂山之会,齐桓公有召陵之师,晋文公有践土之盟。”然后问楚灵王:“你准备模仿哪一次会盟的礼制?”楚灵王说:“我用齐桓公召陵会盟的礼制。”楚灵王想学齐桓公九合诸侯之法,邀请天下诸侯在楚国申地会盟。在楚国大夫椒举与楚灵王的对话中,椒举以高超的口语技巧,巧妙地抓住楚灵王的内心,以分析天下局势的办法,屡次劝谏楚灵王戒骄戒躁。并列举了夏启、商汤、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穆王、齐桓公、晋文公等八人的功业来提醒楚灵王,该如何召集会盟,楚灵王选择了以齐桓公召陵之师为模版,在申地进行会盟,向天下诸侯彰显楚国国力。从楚灵王做出选择要用齐桓公召陵之师的办法,彰显武力,齐桓公召陵之师在楚人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关于景亳所处之地,历史上说法不一。西晋政治家、军事家、学者杜预(222—285)在《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中认为:“河南巩县西南有汤亭,或言亳即偃师”;三国西晋时期的学者、医学家、史学家皇甫谧(215—282)不同意此说,在《历代帝王世纪》里辨析说:“汤始居亳,学者咸以亳本帝喾之墟,在《禹贡》豫州洛河之间,今河南偃师西二十里尸乡之阳亭是也。以经考之事实,甚失其正。《孟子》称‘汤居亳,与葛为邻。’案《地理志》:‘葛,今梁国宁陵之葛乡’是也。汤地七十里,葛又伯耳,封域有制;葛伯不祀,汤使亳众为之耕,有童子饷食,葛伯夺而杀之。计宁陵至偃师八百里,而使亳众为之耕,有童子饷食,非其理也。今梁自有二亳,南亳在谷熟,北亳在蒙,非偃师也。故古文《仲虺之诰》曰:‘乃葛伯仇饷,初征自葛。’即《孟子》之言是也。汤又盟诸侯于景亳,然则二亳皆在梁矣,《春秋》‘会于亳’是也”;后来王国维在《说亳》一文中经过详细考证,认为景亳就是北亳,因此地有景山,故称“景亳”,古时称“蒙”,又称北亳、蒙亳,殷三亳之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蒙墙寺一带,汉为蒙县,就是商汤会盟三千诸侯之地。
《左传》为什么把商汤会盟诸侯称为“景亳之命”呢?原因有三:其一,夏启的“享”解决的是夏族内部的权利之争问题,而商汤的举措则是货真价实的改朝换代的“革命”。《周易》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成汤灭夏是有文献可考的中国古代史上的第一场“革命”,而善用一字寓褒贬的《左传》,“景亳之命”的“命”就包涵了这一层意思;其二,在几千年的中国古代史中,“王权天授”的思想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凡揭起革命大旗的,没有不把“受命于天”、“替天伐无道”作为口号的,商汤是有据可考的最重视宣示自己秉承“天命”的帝王;其三,从策略上看,夏启侧重于拿祭天享神来团结诸侯;周武侧重于跟诸侯的盟誓,孟津之所以又名“盟津”,就是“孟津之誓”的注脚;商汤则娴熟地运用了宣示“受命于天”这一策略,用向上天“请命”、“受命”,转而拿“天命”、“帝命”对天下诸侯发号施令。宣示商汤所掀起的推翻夏桀之举的合法性就是“景亳之命”的主题。这一观点古代典籍可以佐证,如《诗•商颂•长发》:“帝命不违,至于汤齐”;《诗•商颂•玄鸟》:“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春秋晚期铜器“叔夷钟”铭文:“赫赫成唐(汤)……溥受天命,克伐夏祀”;《墨子•非攻》:“汤乃命汤于鏕宫,用受夏之大命……属诸侯于薄(亳),荐章天命。”由此可见,《左传》中“命”的使用,真的十分贴切和恰如其分。
顺说殷之“三亳”。五帝之一的帝喾成为天下共主后,定都于亳,故址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谷熟镇一带。“汤始居亳,从先王居。”这是成汤在夏朝初当商族诸侯君主时所居之亳,即其先祖帝喾所居之亳。成汤灭夏后在亳建立殷朝,成为天下共主。后迁都南亳,治所在宋州西南二十二里(今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至坞墙镇一带),北亳在宋州北五十里大蒙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蒙墙寺一带),为汤所盟地。南亳、北亳和西亳,均以商丘为坐标。商丘以南二十二公里处的睢阳区高辛镇至坞墙镇一带为南亳,商丘以北二十五公里处的北亳(今商丘市梁园区蒙墙寺一带)为北亳。商丘以西大约280公里处的偃师商城为西亳。除偃师原为西方之夏都所在地外,南亳和北亳与商丘为一地。王国维在《说商》一文中引杜预《春秋释地》说:“宋、商、商丘三名一地。”“宋、商、商丘、亳(南亳和北亳)四名均指一地。”若将宋、商、商丘视为一座都城,则亳在其附近;若将宋、商、商丘视为一区域,则亳在其中。总之,亳地离不开原古商国的范围。不管汤都北亳说,还是汤都南亳说,都属于商丘之亳。至于成汤灭夏后西迁都城,在先秦文献中均无记载其西迁西亳。
殷生良
戊戌年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