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自古就是农业生产的命脉。黄河对于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自大禹平治水土以后,黄河中下游地区不再是“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但是每年到了雨季,河水上涨,近河两岸的农田,仍然要受河水之患。而自后羿代夏以后,统治阶级内部的争夺不断,河道失治,因此水患又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一大阻碍。而要使人民安心从事农业生产,必须对黄河加以治理。
少康(姓姒,又名杜康,姒相之子,姒太康侄孙,夏朝君主)复国即位后,勤于政事,体恤民情,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天下安定,文化大盛,部落拥戴,夏朝再度中兴,进入由治及盛之局面。因少康伯祖父夏王“太康失国”统治危机的影响,内战不断,不关心民生,水利遭到严重破坏,河道失治,连年淤积,水患泛滥,往往将河边田园冲毁,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安全。少康为了整治水患,首先恢复了管理水利工程的水官——水正,十一年,任命商侯冥为水正,“使商侯冥治河”(《竹书纪年》)。
冥,子姓,是商族部落第六任首领,曹圉子,始祖契的五世孙,成汤王八世祖,殷商王室先祖之一。契因“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赐子姓”。夏朝建立后,商族为夏的诸侯国。冥侯自从做了水正以后,勤勤恳恳地从事治水。自少康中期到他儿子帝杼即位后的约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冥侯身先士卒,任劳任怨,率领黄河沿岸的人民将水患消除,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帝杼继位后的第十三年,“冥勤其官而水死”(《国语•鲁语上》),“商侯冥死于河”(《竹书纪年》)。商侯冥从少康十一年担任夏朝水正治理黄河水患,一直到姒杼十三年死于治理黄河水中,经历了长达24年的漫长治水历程。商侯冥因为是忠于职守,勤于治水,后人对他报以隆重的祭祀,也是继大禹之后,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二位治水英雄,后被周朝奉祀为五神之一,称玄冥,主水,为北方之神。
商族治水英雄冥侯以身殉职后,功同日月,夏朝举国哀悼,按祭祀天、地、日、月之神的“效祭”规格祭祀冥侯,受到夏帝赠官司空、赐封殷地(肥沃富饶之地)的高规格褒奖,追封商侯冥为殷君,治于殷,命冥子王亥率族众迁殷地袭亡父爵位,即殷君位。冥被追封,使商族名正言顺列于夏朝诸侯,国号曰“殷”,这对商族后来政治上六百年天下得势,影响深远。自此,本无相干的“殷”“商”两字有了密切联系,三千八百多年来难解难分,商族又称殷商族。
有学者认为,殷商时期的国号,冥前称“商”,即自契至冥六世称夏之诸侯国曰“商”,冥后称“殷”,即自亥至汤八世称夏之诸侯国曰“殷”,自成汤有天下,至帝辛失国称“殷朝”。港台权威学者、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政治大学李定一教授在其著作《中华史纲》所言:成汤“代桀而称天子后,当天子前的封号商已不用,商成为供奉祖先的宗庙所在地,称‘大邑商’,是地名;而国号为殷。……《史记•殷本纪》更是国号是殷而不是商的铁证。……一般所谓盘庚迁殷,始国号殷,实误。事实上商是始封的小地方的名称,商汤成为天子后,‘大邑商’只用之为宗庙所在地而已。”原因很简单,代夏前的诸侯国本来就是殷,成汤成为天下共主后,是沿用老国号殷。
殷生良
2019年岁次己亥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