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延陵殷商文化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网站导航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最新动态 更多
宋右武大夫殷秉常公诞辰925周年纪…
海州殷氏召开族务工作座谈会
阜宁“三仁堂”殷氏举行 先祖福地…
慎终追远 继世传薪 ——江苏殷氏…
如邑北乡殷氏隆重庆祝宗谱玉成弘…
如皋倪厦春锦堂殷氏 隆重举行始迁…
丹徒殷促会党支书 参加省社会党组…
江阴殷氏举行第八次年会暨冬至祭…
 
详细内容  

寻根南京“柳树湾”

发布者:殷生良  发布时间:2019-05-21  点击:1215
一、梦里柳树湾知多少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迁移史,中国的移民古已有之。根据史料记载,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大型的人口迁移活动,诸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湖广填四川,不仅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推动地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还有利于我国疆域的太平稳定。这其中,还有一个虽然不太出名,但同样为我国的疆域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的移民活动,就是明初的南京——云南、贵州等地移民。
    家国情怀与故乡情结是古往今来的中华儿女融入骨子里的印迹,不管身处何时何地,故乡都是我们永远割不断忘不了的联系和回忆。所以现在云南、贵州等很多地方的人谈及到自己的“老家”,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出“南京柳树湾”五个字。这个模糊传承了600多年的老地名,寄托的是距离南京千里之外的云南贵州几百万汉人根的牵挂。
    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厚重的黄页,伫立凝望那个变革融通的时代吧。南京与云南省汉族人民密不可分的关系还得从明初说起。
二、移民入滇之序幕
    630多年前(1381年),朱元璋已在南京(时称应天府)称帝13年,元朝在云南的残余势力拒不接受明朝招抚。当年9月,朱元璋在南京皇宫前的高石坎柳树湾检阅了30万大军,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大将军,永昌侯蓝玉和西平侯沐英为左、右副将军,大军从龙江(下关)出发,沿长江至武昌,转入陆路进入云南,于年底攻入昆明,元朝镇守云南的梁王把匝刺瓦尔密投入滇池自杀。接着明军又分兵两路,一路下临安(今建水),一路向滇西,于1382年3月攻克大理,至此,明军平定云南。
    1383年3月,朱元璋诏傅友德、蓝玉班师,留沐英率数万军队镇滇中。1384年,朱元璋命令把留戍云南的军士家属,全部从内地送到云南,落籍为军屯户。同时实施“移民实滇”政策,从内地人口稠密的地方如江南、江西等地,大量移民到云南充实边疆,实行大规模移民垦殖,对云南进行经营和开发。采取“寓兵于农,屯民实边”的政策,实施了“定租赋、筑城隍、兴学校、立卫保”等措施,迅速平息战乱、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并在各地兴建书院,开展汉文化教育,对云南、贵州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三、南京柳树湾是吾家之缘由
    南京柳树湾紧靠明朝皇宫的东南部,属于皇城禁地。因此,在这一片驻扎的军队以及居住着的居民,成为朱元璋的心头之患。就这样,基于政治原因和皇权因素居住在柳树湾一带的居民就自然而然成了移民的对象。
    据统计,明初从内地进入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实施军屯、民屯和商屯的汉人达120多万,这是云南汉人最大的来源。研究表明,这些人中共有五大类,分别是戍边的将士(如沐英家族,镇守云南达200多年)、被贬的贵族(如沈万三家族)、技术型工匠(大批手工业者、农业技术人员)、商人(各类商贩)、囚徒和流民。
    那么问题来了,明朝移民到云南的汉人高达120多万,而柳树湾是个小村庄,何以容纳这么多人?
    有学者认为位于南京皇城根下的柳树湾应该只是一个集中地。沐英带领的大明直属部队“羽林军”(保卫皇城安全)就驻扎在此。前文提到柳树湾在宫城禁地范围内,于是住在这里的老百姓遭遇了必然的拆迁,因此住在柳树湾的很多人就跟随沐英来到了云南。
    后沐英回南京继续广招工匠,随自己远赴云南屯田垦荒,兴修水利,把集中地设在了自己以前办公的柳树湾。这些后期迁徙的人员真正祖籍,遍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东、山西乃至陕西、四川等广大地域。据考证,平定云南的入滇部队后勤兵站也设在“柳树湾”。明军平定云南之后实行军屯,云南士兵与家乡联系多由兵站中转,几代之后,就只知祖籍是“应天府高石坎柳树湾”了。并且,经过多年的通婚,现在云南的白族、彝族等一些少数民族也认定“应天府高石坎柳树湾”是其家乡。
    清朝以后,柳树湾一带曾经改为驻防营,顺治后又分驻满洲八旗(蓝旗街因此得名)。成了军营用地后,柳树湾一带老百姓迁出的更多。这样一来,目前在云南、四川、贵州等西南省区,至少有数十万人是南京过去移民的后代。
四、柳树湾地址的考证
    1983年秋天,云南省弥勒县给南京有关部门写来一封信,说他们那里有许多汉族同胞称先祖是从南京柳树湾迁去的,恳切要求帮助查找“柳树湾”。南京的有关专家反复查阅了解放前后各种图籍史料,并无“高石坎”的地名,只是现在城东南有一处叫“石门坎”。石门坎是否就是高石坎呢?如果是的话,柳树湾应在其附近地段内。专家们一方面继续查阅史料,一方面到石门坎至明故宫一带实地访问踏勘。后在明故宫的遗址上看到有一块明万历四十年九月初九立的大石碑,这块碑的一段碑文帮专家解决了难题。碑文曰:“看得疏通沟渠,乃王政要务。除十三门内大小渠陆续疏通外,惟洪武冈口(以)东,从口口关首下北东城兵马司门首下北标营,柳树湾、关王庙,太医院等处过西下各沟,向来不得下流之处,所以虽经疏浚,水仍不。”
    从这段碑文说明,柳树湾的地名在明代确实存在,而且就在明宫城附近。于是,专家们又查对了《明宫城图第十》,上面标有“东城兵马司”、“太医院”。将碑文与宫城图一对照,说明柳树湾的位置原在东城兵马司与太医院之间,正与现在的石门坎相去不远(筑城后由城墙隔开)。至此明白,“高石坎”应为今“石门坎”,柳树湾即在今天的城东南角。
南京市地名办对柳树湾进行的资料整理也显示,柳树湾本为一个地片,名字已经废止,曾经位于南京城东南隅,明皇城东南边,是如今的蓝旗街、光华东街西口一带。柳树湾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地处大阳沟河弯处,当年种了很多柳树而得名。
    柳荫漫石坎,千里入梦园。故乡,是一个让心灵得以栖息的地方,是一个让灵魂得以安放的避风塘。在云南那片有着七彩风情和独特魅力的土地上,那群来自“南京柳树湾”的汉族人,这群600年前离家的“孩子”们深深懂得这个道理,剪不断理还乱的思念,让他们割舍不掉故土,甚至不远千里回到南京,看看先辈们曾经走过的路、看过的风光以及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似乎跨越了悠悠的岁月长河,与那段历史,那段时光静静地对望……
(本文原载《微观彝族》公众号)
    
 
Copyright © 2015-2018 延陵殷商文化网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商文化研究促进会 电话:15996806016 地址: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氏宗祠
网址:http://www.jsyswh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