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延陵殷商文化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网站导航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最新动态 更多
宋右武大夫殷秉常公诞辰925周年纪…
海州殷氏召开族务工作座谈会
阜宁“三仁堂”殷氏举行 先祖福地…
慎终追远 继世传薪 ——江苏殷氏…
如邑北乡殷氏隆重庆祝宗谱玉成弘…
如皋倪厦春锦堂殷氏 隆重举行始迁…
丹徒殷促会党支书 参加省社会党组…
江阴殷氏举行第八次年会暨冬至祭…
 
详细内容  

氏族、宗族、家族三者之间的区别

发布者:殷生良  发布时间:2019-06-20  点击:734
    氏族、宗族、家族,是构成早期国家和民族的最基本单位。家庭:以婚姻和血统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单位,包括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亲属在内;家族:以血统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组织,包括同一血统的几辈人;宗族:以男性为世系的血亲成员所组成的团体,泛指同宗同族的人,以父亲为血缘纽带划定的家族,一个宗族通常表现为一个姓氏;氏族:原始社会由共同祖先传下来的血亲所组成的团体,泛指血缘关系结合的人类社会群体。
    一、氏族:是原始社会基本的、最初的社会组织形式,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也是原始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氏族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其主要特征是:靠血缘纽带维系;生产资料归氏族公有,成员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公共事务由选举出的氏族长管理,重大问题由氏族成员会议决定。在共同经济生活的基础上,形成氏族共同的语言、习惯和原始的宗教信仰。几个氏族可以联合为部落;氏族人口繁殖后,可以分化为多个氏族;氏族人口锐减后,也可能并入、依附其他氏族。
    在氏族中,婚姻有一定的规定。早期是氏族内婚配,但禁止长辈与晚辈通婚,也排斥兄弟姐妹之间的婚配,甚至禁止与母方最远的旁系亲属婚配;后期则是氏族间联姻,也可能有抢亲。氏族成员的地位平等,集体劳动,平均分配,财产共享。公共事务由氏族首领管理,重大事务由氏族成员组成的氏族会议决定。
    氏族经历母权制和父权制两个发展阶段。母权制是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和早期群婚制的必然产物。在这种制度下,人们无法确定孩子的父亲,只知道孩子的母亲;妇女经营农业,管理家务,在经济生活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她们在氏族中居于支配地位,世系按母系计算,财物归母系血缘亲族继承。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群婚制向对偶婚制的过渡,男子在经济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人们可以确切知道孩子的父亲,世系改按父系计算,财物改由父系血缘亲族继承,男子成为维系氏族的中心,母权制遂被父权制所代替。
    二、宗族:指同宗同族的人。“族”,指父系单系亲属集团,即以一成年男姓为中心(称“宗子”或“族长”),按照父子相承的继嗣原则上溯下延,这是宗族的主线。主线旁有若干支线,支线排列的次序根据与主线之间的血缘关系的远近而决定。族内有家,因此族又是家庭的联合体。家之父受制于族之宗子,即所谓“父,至尊也”,“大宗,尊之统也”。宗族是一单系结构,其世系是按男姓而非由男女两姓共同排列的。一个宗族通常表现为一个姓氏,如春秋时期晋国六卿中的赵氏、韩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六家。
    文明社会伊始,面对严酷的自然及社会的生存斗争,家族只能以较小的规模存在,有独立生存能力的子、孙逐渐脱离父族另立宗族。春秋战国以后,一个宗族所包含的人口往往可达几千;魏、晋、隋、唐时,个别豪门大姓甚至有上万人。
    中国姓氏宗族中,有这样的特例,就是异姓同宗不同祖,合姓同宗不同祖,同姓认承同宗不同祖。
    1、异姓同宗不同祖
    异姓同宗不同祖,如赖、罗、傅皆为黄帝子孙,原均聚居于河南地带,各因有功于国,封地赐爵,后世子孙为体念先世创造之不易,遂以封号为姓。然盛久必衰,势所必然,迨楚灵王崛起,先灭赖、继灭罗、后并傅,三姓受封土地自此消灭,惟自封地开姓以来,以迄被灭、为时已久,彼此姻亲关系,比比皆是。当赖被灭时,楚为恐赖人图谋复国,杀戮至惨。虽主国政之人赴湖续建流亡政府,但国家之成立,必须具有土地、人民、主权三要素,始能存在,赖氏复国之图,处此环境,实心有余而力不足,日久遂告消灭。当楚灵王大肄残杀之时,因赖氏聚族而屠,相传已久,家室系累,无法随同迁移者甚多,为逃避杀戮,改依罗、傅二姓者极另。其后罗国被灭,楚国杀戮如故,亦甚多改姓依附于赖、傅,傅氏被并亦仍如此。迨局势底定,楚国虽停止杀戮,然已历时数代,子孙众多,混淆不清,均未再复姓,因是三姓遂相议不通遁姻,以表示同气连枝之意,是我赖、罗、傅自来即具有血统关系,于此可见一斑。赖、罗、傅三姓在中国民族历史上各有其悠久之历史,故平日相见,均以“亲堂”互称,即可知三姓数千年来,即具有血统关系,与三国时刘关张之因一时情感结合,而为异姓结义金兰,截然不同。
    2、合姓同宗不同祖
    合姓同宗不同祖,比如“刘傅氏”,即当初傅氏一支远迁他乡时,同迁徙的乡亲中,有刘姓人家。当途中傅氏家长因病故去后,傅氏孤儿寡母几乎无法赶路,也不能中途落脚定居,这时,善良的刘姓人家就承担起他们的命运。傅氏接宗子还没有成人,母亲也故去了,于是刘姓人家就视其为己出,培养成人。为了这份恩情,傅氏接宗子,将傅刘合姓,并让后代传承至今。
    3、同姓同宗不同祖
    同姓认承同宗不同祖,这种情况最多,就是本地已经有同姓人家,却不知自家根源,后迁徙来的同姓却有家谱可溯源,两族关系和睦,本地同姓便认承后来同姓为同宗,也有的认承为同祖。
    宗族共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祠堂(宗祠);记录宗族历史的主要资料为族谱(家谱);宗族之间由于矛盾引发的冲突,称为宗族冲突(宗族械斗);宗族居住群落具有防御功能。福建民居土楼即为典型的家族聚居建筑,一座土楼可以居住数十户到上百户家族成员。
    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的经济欠发达时代,农村地区的村落,多为一个姓氏为主集中居住,大的宗族居住地形成村庄或集镇,很多地名源自宗族聚落,如王家庄、赵家庄、李家庄、张村(张家村)、王村(王家村)等等类似地名,均以宗族姓氏形成的地名。
    三、家族:是指具有血缘关系的人组成一个社会群体,通常有几代人。语出《管子•小匡》:“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是同一个男性祖先的后代世代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组织。如王氏家族、姚氏家族、李氏家族、刘氏家族、赵氏家族、陈氏家族、沈氏家族、胡氏家族。
    史上最著名的十二大家族:
    1、陇西李氏:中国历史上,哪个家族是最辉煌的家族?南宋郑樵编《李氏源流》时,“言李者称陇西”。陇西李氏,是李姓中最显要的一支。古时陇西亦称陇右,泛指陇山以西今甘肃省西部地区(陇山,即六盘山,六盘山以西称为陇西,以东为陇东)。秦汉时期设置陇西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
    陇西李氏源自于颛顼孙皋陶之后,世为理官,到了周朝时文化名人老子李耳是孔子的老师。其后是秦国的司徒李昙长子陇西郡郡守李崇,李崇之次子李瑶为南郡守,封狄道侯;其孙李信为大将军,封陇西侯。其子孙“飞将军”李广是汉朝时的重要人物。
    魏晋时期,陇西李氏在乱世中兴起,西凉王李暠是李氏第一位国主。南北朝时陇西李氏高官累世不断,门第高华,与赵郡李、清河崔、博陵崔、范阳卢、荥阳郑、太原王并为中原五大高门士族,到了唐高宗时颁布法令禁止这五姓七家自行婚娶。陇西李氏到唐朝时连续出了10位宰相。陇西李氏一支李渊灭隋,建立唐朝,开创了一个文化兴盛的伟大时代。后世李氏多自称出自陇西,有许多只是附会。
    2、赵郡李氏:赵郡李氏是李姓第二大分支,其影响仅次于陇西李,在唐朝以前声望高于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的次子李牧,李玑是陇西李氏始祖李崇的四弟。李牧是战国时名将,为赵国丞相,封武安君,始居赵郡柏人(今邢台隆尧),是东汉以来山东望族,历经魏晋南北朝,南北朝时讲究士族门第,赵郡李氏史载人物尤多,各盛家风,世言高华,在唐朝有17人出任宰相,为第一等的高门大族。
    3、弘农杨氏:弘农郡西汉元鼎四年置,辖河南黄河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淅川,陕西洛水、社川河上游、丹江流域。杨氏是杨姓郡望,西汉丞相杨敞,玄孙杨震官太尉,号称“关西孔子”,子秉、孙赐、重孙彪,“四世三公”。杨震子杨奉后代世居高官。从“西晋三杨”到北魏杨播兄弟,无不显赫。
    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统一的朝代,隋朝的建立,使得这个家族更是成为天下望族之首。除隋朝皇室外,越国公杨素,其子杨玄感等,也是这一个家族的著名人物。即使隋朝灭亡后,唐朝的“李武韦杨”四姓联姻政治集团中的杨姓“十一宰相”世家、唐太宗杨妃、武则天之母杨氏、唐玄宗杨皇后、杨贵妃,及众多的杨氏驸马等,处处昭显着这个关西第一望族的无限辉煌。而宋代满门忠烈的杨家将,更是令人可歌可泣!弘农杨氏文武双全,不但武的厉害,文的也涌现出不少才子大家,如杨修、杨炯、杨凝式、杨时、杨万里。
    4、太原王氏:太原王氏起源于山西的太原,从魏晋到唐朝都非常显赫,与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等七族并列为五姓七族高门。太原王氏是王姓的肇兴之郡、望出之郡,最早登上一流门阀士族的地位。
    太原王氏,始自东汉王柔、王泽兄弟。三国时有司空王昶,西晋时期,太原王氏开始成为声名显赫的大家族,全家族先后有12人在朝中任要职,其中有3人位至“三公”,著名的有司徒王浑。西晋覆亡后,王湛一支随司马氏南迁,从而获得了在东晋重新兴盛的机会。王湛之孙王坦之在反对桓温篡位、维护东晋王朝统治中立了大功,被任命为尚书令,与儿子王国宝等,威震朝纲内外。他叔伯兄弟王蒙的女儿是东晋哀帝的皇后,孙女又成了孝武帝的皇后,这一门两皇后将太原王氏的权势强化到了炙手可热的地步。大将军王恭,尚书仆射王愉也是这一家人。
    王愉之孙王慧龙北奔北魏,开创北朝隋唐太原王氏之基业。其后北魏镇东将军王琼,有四子:遵业、广业、延业、季和,号“四房王氏”,正式成为“四大家族之一”。入唐后,太原王氏更加显赫,诞生了著名诗人王瀚、王维、王昌龄、王之涣,以及横扫印度的传奇将领王玄谟这样的赫赫人物。
    5、琅琊王氏:琅琊王氏,东晋、南朝顶级门阀士族,四大盛门“王谢袁萧”之首。开基于两汉,鼎盛于魏晋,南朝以后走向衰弱。琅琊郡秦朝时为三十六郡之一,汉袭秦制,琅琊王氏家族世代居住于琅琊临沂,西晋末年永嘉之乱,王氏衣冠南渡、举族迁居会稽,世称“会稽王谢两风流”。南渡之后,因对故乡的思念,一直都以北土地名为称呼,东晋元帝时,侨置南琅琊郡。琅琊王氏名人辈出,杰出人物众多,最兴盛时,朝廷百分之七十的官员是王家或与王家有关的人。琅琊王氏在魏晋南北朝几百年间,出了当时中国最多的宰相与皇后,任何家族都远比不上。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是琅琊王氏、陈郡谢氏在六朝时期两大家族的并称,又是简称。其代表指王导和谢安。王导与其兄王敦是东晋王朝的实际创建者,可以说他们缔造了东晋王朝,67年之后是谢安与侄子谢玄在淝水之战中挽救了东晋王朝。王谢对东晋的贡献非常之大。两个家族渊源深厚,例如谢安曾习书法于王羲之,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又娶了谢安的侄女为妻,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才女谢道韫。东晋时期的大族不止王谢两家,有谯国桓氏、颍川庾氏,南朝时期有陈郡袁氏、兰陵萧氏,后人皆简称:“王谢庾桓”、“王谢袁萧”,王谢庾桓袁萧几家其实都有渊源都有关系,就而言东晋肯定不止这几家。确都没有“王谢”知名,估计是因为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一首《乌衣巷》使得“王谢”千古流传吧。
    6、陈郡谢氏:陈郡谢氏起家于魏晋时期,在著名的“淝水之战”中,以谢安为首的谢氏家族为东晋大胜立下至伟的贡献,奠定了陈郡谢氏为东晋以及南朝的当轴士族。陈郡谢氏还出了许多于文学贡献与艺术才能的杰出人物。由宋至梁,一直为士族领袖,与琅琊王氏并称“王谢”。陈郡谢氏之文学贡献与艺术才能的杰出人物:谢鲲、谢尚、谢奕、谢安、谢万、谢道韫、谢混、谢灵运、谢惠连、谢朓、谢庄等,优秀军事人才有:谢石、谢玄、谢琰、谢晦等。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如林,能与琅琊王氏比肩并称的只有陈郡谢氏。门阀士族最为鼎盛之际是“王谢”并称的年代,“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
    7、清河崔氏:清河崔氏在春秋时乃齐国公卿之一,至西汉时居住在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和山东武城县、高唐县),东汉以后成为山东望族,其中崔琰曾投曹操门下。南北朝时讲究士族门第,在北方后魏把崔氏被列为一等大姓王崔卢李郑。至唐代开国有五姓七望之说崔氏仍立其中。清河崔氏后长仕北朝,其中崔浩历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参与军国大计,对促进北魏统一北方起了积极作用。后人称颂为“南北朝第一流军事谋略家”。
    唐代崔氏仍然显赫,有23人做过宰相。清河崔氏曾分出一支为博陵崔氏,也为隋唐著名士族之一。到了后唐时期,崔氏的势力继续衰落。特别是在黄巢大起义的打击下,清河崔氏与其他士族的大族势力基本上消亡了。
    8、荥阳郑氏:荥阳郑氏起自西汉大司农郑当时,郑兴、郑众父子是东汉名儒,郑浑历任魏郡、上党太守是曹魏名臣,郑泰是扬州刺史汉末名臣,郑冲西晋太傅开国元勋,郑袤是密陵候西晋初名臣。郑袤子孙四世都是西晋重臣。郑浑八世孙郑羲是北魏中书令,郑羲子道昭为兖州刺史号北方书圣。郑羲兄弟六人都为北魏重臣。郑俨官至中书令等十多职,名震天下。郑浑十一世孙郑孝穆为北周中书令,郑伟为北周襄城郡公、龙骧大将军、江陵防主。郑孝穆子郑译为北周内史上大夫,助杨坚建立隋朝,被封为沛国公、祁州刺史。郑译子郑元寿历仕隋、唐两朝,官拜鸿胪卿。郑元寿堂兄郑善果,历任隋唐两朝的兵部、户部、工部尚书,卒于江州刺史之职。在唐朝,荥阳郑氏有十一人为宰相,其余节度使、将军、司马、参军多的无法细查。后因科举制的实行,影响逐渐衰落,但仍为天下郑氏中最为显赫的一支 。
    9、范阳卢氏:范阳卢氏出自姜姓,齐国后裔,因封地卢邑而受姓卢氏,秦有博士卢敖,子孙迁居至涿水(今涿州)一带之后,定居涿地,以范阳为郡望,后世遂称范阳人。始祖卢植以儒学显名东汉,肇其基业,三国卢毓位至曹魏司空,其后卢钦、卢珽、卢志、卢谌累居高官,至北魏太武帝时卢玄“首应旌命”,入局朝廷,卢氏成为北方一流高门。北魏定一等大姓“王崔卢李郑”(这五姓只指北方),经西魏到北周,再由隋而唐,经唐代已衰,至五代基本消亡。
    北魏分裂后,战乱频仍,政局动荡,范阳卢氏受到打击,官位不显,部分成员入仕北齐、北周。唐初,李唐政权打击山东士族,范阳卢氏暂时沉寂,直至唐代中期复又崛起,不仅状元、进士、帝师,大出人才,有“八相佐唐”、“初唐四杰”之卢照邻,“大历十才子”之卢编等等。自汉末至唐六百多年中,正史中有记载的卢氏历史名人达840多人,范阳卢氏,贤良辈出,勋业灿烂,文豪蜚馨。乾隆皇帝也写下:“自古幽燕无双地,天下范阳第一州”的诗句。范阳望族已成为几百年来卢氏家族的荣耀,因而卢氏家乘亦冠以“范阳堂”的称号。
    10、太原温氏:温氏之先出自姬姓。西周唐叔名虞,字子于,周成王之弟。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西),把唐地封给他。其子燮继位,因南有晋水,改国号晋。之后晋公族受封于河内之温(今河南温县),因以为氏。晋大夫郤至食采于温,号温季,亦以为氏。西汉功臣温疥封茕侯,疥孙何始居太原成为望族,后裔遂以太原为郡号。
    11、沛县刘氏:沛县刘氏是中国历史上最显赫的皇族,先后有西汉皇族、东汉皇族、蜀汉皇族、刘宋皇族。唐朝著名大诗人刘禹锡虽然是离沛县很近的彭城人,但是实际上,其六世祖刘亮,却是随北魏孝文帝改革迁来洛阳的,也就是说,他是匈奴刘渊的后代,并非沛县刘氏。这就是刘氏另一大支——彭城刘氏的来源。其实到了现在,沛县刘氏早已没落。如今的刘氏,第一大乃是彭城刘氏。
    12、兰陵萧氏:“两朝天子,九萧宰相”。中国历史上接连两个朝代,居然都是这一个家族所建立。南朝时期萧氏一门共出三十多位宰相,再加上两朝(南齐,南梁)二十一位天子,与王、谢、袁并称为四大侨望,即南朝四大望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兰陵萧氏,并称“王谢袁萧”。南梁灭亡后,因萧皇后之故,兰陵萧氏成为隋朝外戚,满门显著。在唐朝,萧岿一支更是有九人入相,即所谓的“一叶九相”。另萧懿一支有两人为相。故有人赞兰陵萧氏:“名德相望,与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未有也”。文人中最突出的是昭明太子萧统,他为后世留下了著名的《昭明文选》。
    四、家庭:是指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狭义是指一夫一妻制构成的社会单元;广义则泛指人类进化的不同阶段的各种家庭利益集团(即家族)。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设置之一,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制度和群体形式。
    氏族、宗族、家族、家庭四者的关系区别如下:
    虚构祖先(始神祖)                                 
    真正祖先(发祥始祖)                      
    真正祖先(迁地始祖)               
    真正祖先(一般五代)                      (部落 民族)
    家庭成员(三代)         
    家庭成员(子女)                              

(本文原载《姓氏文化》,刊登时有所改动)
    
 
Copyright © 2015-2018 延陵殷商文化网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商文化研究促进会 电话:15996806016 地址: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氏宗祠
网址:http://www.jsyswh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