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说“宗亲会”组织有没有前途,可以肯定地说:没有。
【2】怎样对待“宗亲会”呢?如果由你“顶层决策”,会不会这样:一是我要监管你,休想成什么气候!二是没必要封杀你,不值得动用顶配资源。
【3】历史,不能回避。
【3.1】有人形容“二十四史就是二十四部家族史”,当然这是站在“家族史”的角度给出的狭义理解。
【3.2】诚然“家族史”是国史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国史的主线。如果非要用“家族史”来形容国史,也只能说“国史是家族之间的团结合作史”。
【3.3】其实,国史更多的内容是民族争霸史:利益相同和互补,就会产生民族合作与融合;反之就是杀戮。
【3.4】所以,在历史意义上的“国家”范畴内,任何单一“家族利益”都必须与“国家利益”保持高度一致。否则就会面临“株连九族”。
【3.5】古代姓氏王朝的治国理念不乏智慧之处。表面似乎是维护家族的统治地位,但更多的是考虑天下众生。若有悖此则,就会出现朝代更迭,其中也包括“崛起家族”的“政治诉求”。
【3.6】并非“与世无争”就能“长此以往”。古代某些家族势力,在特定的范围内就会成为山头并产生割据,而皇权不会对此视而不见。为避免杀戮,皇权就会采取“皇帝诏曰”或“政策移民”。如宋朝对江州义门陈的分户、明朝的“江西填湖广”都明显带有分化家族势力的意向。
【4】现实,更要面对。
【4.1】作为“社团”的宗亲会,是没有政治诉求的,但不等于对“政治”没有影响。宗亲利益的排他性,也是对社会公平的潜在威胁。
【4.2】“章程”明文规定宗亲会“非营利”,但明目繁多的宗亲活动必须要有经济支撑。“收钱不办事或少办事”的案例,屡见不鲜。今年2月以来的5批“涉非”名单中的姓氏社团,大多是在钱上出现了争议。
【4.3】凡计算“投入产出”的,凡冠以“宗亲优惠”的,……等等“集团式宗亲经济活动”,最终都要尊重“市场规律”,进而引发族人的猜疑,甚至离心离德。反倒为宗亲活动蒙上了阴影。
【4.4】靠“情怀”维系的宗亲活动,很难实现“长久”,而且可能出现“伤心”。某姓功德之人为家乡献资2.7亿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怎奈“白眼狼”过多,却搞得自己无心再回乡过年和祭祖。究其根源,家族文化未能正确引领。
【4.5】传承“家族文化”是宗亲活动的主线,对族人来说也是一种很高雅的“消费”。然而这各种消费并不适合所有的族人。原因在于,通俗的社会共识是“赚钱第一、养家至上”,了解家族文化与否又不顶饭吃。
【4.6】家族文化的“使命”之一就是为族人“提高自信”,由于“研究深度”不够,再加上主观臆断,导致家族文化或多或少地“自吹自擂”,甚至“曲解历史”。这样反倒误了族人。
【4.7】靠“姓氏”维系的“家族文化”,如果不能成为民族文化,也就难登大雅之堂。道理在于:每个人都是独立思维的主体,思维不同,三观不同,自然就难以相融。在三观面前,姓氏独有的“家族文化”是苍白无力的。
【4.8】“文件”要求“社团”建立党组织,而宗亲会班子有党支部的,并不多,这倒不是有意脱离党的领导。实际是缺乏主动接受党的领导的意识。如此缺乏政治观念的宗亲会,必然不会被顶层思维看好。
【4.9】很多宗亲活动不要求“公务员”参加,包括清明会。一是公务员个人潜意识中尽量回避宗亲活动,二是宗亲会也要考虑不能影响公务员个人前程。其实,这是当今宗亲活动的“敏感区”,也彰显了宗亲会负责人的无奈和缺乏自信。
【5】如今,出路何在?
【5.1】“信仰祖宗”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动力。所以,大到“寻根”小到“走亲戚”这样的宗亲活动,永远都会存在!顶层思维不会阻拦这些的。
【5.2】不要猜测顶层思维,更不要试图改变顶层思维。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从自律、自省的角度,升华思维。如果不能从民族和国家角度思考宗亲活动,难免出现曲折。
【5.3】维系宗亲活动的,一定是“不求回报的善举”。这需要“功德之人的奉献”、“有德之人的掌控”和“厚德之人的承载”,三者缺一不可。简言之,宗亲活动的本质是“积德、树德、承德”。
【5.4】行善,是德的显著标志、是德的理想目标、是人的最高境界,这正是宗亲活动的本质要求。凡事从小做起,行善无需张扬,勿以善小而不为。所以,宗亲会注不注册,先要考虑一下“三德”够不够?个别姓氏的宗亲活动乱七八糟,主要原因是践行者对“己和他”之德的判断存在误判!
【5.5】维系三观的家族文化,如果不能上升到民族文化,那么只能将民族文化引入家族文化,提倡新的“家规族约”并形成家风,以此指引后人。这是当下家族文化研究与传播者应该认清的“大趋势”,也是对族人的高度爱心和对社会的高度负责。
【5.6】客观地说,“炎黄会”和“文促会”是光大家族文化的首选靠山。“宗亲会”注册难,就搞“研究会”,这也是正常思路。然而,这是一个错误的思路。很多宗长认为“入会费用太高”,其实,不是“二会”不作为,是“二会”无法把掌控你的作为。在此建议:别搞那些“换汤不换药”的事儿,“旗大招风”,低调一点没什么坏处。当然,若不行善,再低调也会“误入歧途”!
【5.7】值得欣慰的是,民办教育已经重视家族文化。标志是青岛恒星科技学院(本科)设立了姓氏文化研究院,可谓远见卓识。2016年底“恒星”聘了一批客座教授,有意“重整山河”。如今给人的感觉是:打大雷、下小雨。也许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吧!
【5.8】民族兴旺匹夫有责。根植于民族利益的家族活动,生机无限;否则就是“没事找事”!从己做起,以善为怀,量德而行,为祖添彩。
(作者:宛福成/吉林长春 原载《宛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