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是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籍,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因此,编纂家谱是一个社会行为。
首先,续编好家谱是历史传统。中国有着悠久的宗族历史,也有着悠久的家谱编纂历史。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关于家谱的起源,从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中国早期文字及史类文献对家谱起源的考证,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尽管先秦《世本》早已亡供,今本《世本》是清人所辑,但从辑有的篇目可见,《世本》汇集了中国自黄帝到春秋各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的世族谱系,是一部对前代和当代各血缘集团系谱进行综合、总结的全国性的总谱,《世本》的意义还在于证实谱学研究发轫于周代,是家谱研究的源头。
就家谱的形式而言,唐代以前的古谱和现存的以欧阳修、苏洵创制编撰体例为特征的明清家谱有所不同,但家谱作为绵延不绝的人类历史象征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究其原因除了追本溯源寻根问祖的目的以外,还在于对家谱重要价值的认识。
清代史学家章学诚有过“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之说,把家谱与国史、方志相提并论可见其重要。古代家谱研究的内容主要在于对谱学的本身,包括谱例的撰写以及家谱发展历史的研究等方面。家谱的应用研究始于汉代,《史记》中有关帝王谱牒的记载,说明汉代司马迁已经把家谱资料应用到史学领域——纪传体史书的撰写中去。后代史学家继承了这一传统,后代编撰的纪传体断代史如班固撰《汉书》、陈寿撰《三国》等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谱牒资料。中国古代对家谱资料的应用主要在史书、方志和人物评传的撰写过程,体现了谱牒的史料价值。
到了20世纪50年代,宗族制度崩溃,同门观念弱化,宗族制度解体。特别是经过建国后那段特殊时期的洗礼,中国的家谱编纂断档了四十多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家谱编纂传统才逐步恢复。今天很有必要延续这个传统,让每一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家谱。
其次,没有家谱就没有家族历史,没有完整的家族传承。家族史为什么重要?可以不写吗?不写当然可以,不影响一个普通人的生存与发展,但如果没有家谱,人类的家族记忆多只能追溯三代。三代之后,必须通过文献的间接记忆来了解。随着未来生活的无限延伸,人类大脑的历史记忆会出现递减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爷爷们的思想、事迹不转化成文字,记录下来,祖先们的历史记忆就会丧失,会彻底消失于地球,祖先业迹不为人所知,家族历史若明若暗,家族从此成为一个没有文化之根的家族。相反,如果将家族历史写进一本书中,就有了一个文化之根,残缺的家族就有了一个完整的传承,能知道祖先的来源,知道我是谁,我从那里来。中国不能成为一个永远只有三代记忆的实用民族,得知道自己从哪儿来。只有血缘传承与文献传承相结合,这样的传承才是完整的传承。
其三,家谱可以让祖宗与后代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人类的高明,在于可以将智慧写成文本,不断流传下来。编纂自传、家族史,让自己的事迹与记忆不断传承下来,至少在家族中不断传承,这是一种相当积极的人生观。追溯生活历程,总结人生得失,是做人的一大任务。有了文本,人死之后,其故事仍可流传于世,可以为后辈所传承。有了家族史,就建构起一座家族精神家园,可以激励后人,精神相通。一个人站在列祖列宗前,翻阅着记录着祖辈生命承继过程的家谱,那种生命的神圣感觉与历史感觉,对一个人学会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重亲情,提高自己的责任感,是起着无法替代的励志作用。
其四,修家谱是家族历史文化积累的开始。一个家族历史的辉煌或平淡,必须通过文本来展示,只有文本,才可以超越时空而流传。
没有历史记载的家庭,是一个文本中不存在的家族。有了家族历史的文献积累,才有资格称为文化家族。家族文化有一个积累过程,没有几代人的积累,是不可能进步的。
一个人解决温饱以后,只想着物质享受的人,则是境界十分低下之人;如果能进一步做一些文化事业,那就是一个境界相当高的人。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文化人,应该有所觉醒,主动地承担起家族文化建设之重任。我辈今日不修谱,三代之后谁知你?你记住你的祖辈,子孙也会记住你。修了家谱,从此就开了一个好的头,进入家族文化传承时代,以后可以不断地续修下去,让家族文化不断传承下去。修家谱还意味着我们没有忘本。
而今,家谱已经不再单单是家谱,而是对祖先的一种尊敬,是对家族延续的一种责任。如果没有家谱,那又如何继承先辈优良传统,如何让先辈的光辉事迹为后辈所敬仰?家谱,作为姓氏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经过改朝换代,社会变迁,风风雨雨几千年,延续至今,充分说明,它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有巨大的社会作用和强大的生命力。
虽然历经战乱和风雨,终究走出了困境,走向了光明。在新形势下修续家谱,对继承中华优良文化传统,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同时为子孙后代留存一份无价的宝贵财富。
编修家谱族谱,上以溯祖宗昭穆之序,下以清子孙世派之源;发扬古贤之风范,传承先人之美德;重申族规家训之谕,启迪子孙后代之本;能增强氏族的凝聚力、亲和力和感召力,可激发同根、同源、同宗的血缘亲情。
(原载《汉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