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郑国的征伐中,宋卫陈蔡联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联军部队仅仅是收割了一些郑国的庄稼而已,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收获。宋国没能达到消灭公子冯的目的,反而与郑国结仇,为之后长期的战争冲突埋下了伏笔。马媛媛老师为大家厘清这段纷争不断的历史。
频繁的攻防战
“东门之役”之后,宋郑两国之间便结了仇,双方从此陷入了互相争斗、各有胜负的战争胶着状态。
根据《左传》中的记载,鲁隐公五年(公元前718),宋人欺负邾国,掠夺它的土地。于是邾国向郑国请求支援,并承诺“请君释憾於宋,敝邑为道”,意思是说只要郑国答应来帮助自己报仇,邾国愿做向导。郑国于是率领王室军队伐宋,攻入了宋国的外城。不久,宋国又进攻郑国,包围长葛,以报复郑国攻进外城这一战役。第二年秋,即鲁隐公七年(公元前716),宋国与郑国讲和,并在宿地结盟。
鲁隐公八年,在齐国的斡旋下,宋国、卫国正式与郑国讲和,并按照礼节于当年的秋天在温地见面,同时在瓦屋结盟,以抛弃东门这一段的旧怨。可刚刚和好没多长时间,郑宋两国又因宋殇公不朝见周天子而闹翻。郑庄公此时正担任周桓王的卿士,于是用天子的名义讨伐宋国。鲁国、齐国这次站到了郑国的阵营。
隐公十年的春季,鲁国、齐国、郑国在邓地结盟,决定了出兵日期。这年夏季,鲁隐公在营打败了宋军。郑国在取得胜利后表现出一代霸主的气度,将战争中得到的郜地、防地作为胜利成果让给了鲁国。此举获得了当时社会舆论的认可,纷纷称赞:“郑庄公这样做,可以说合于正道了。用天子的命令讨伐不来朝觐的诸侯,自己不贪求土地,而以犒赏受天子的爵位的鲁国,这是得到治理政事的本体了。”
很快,宋国开始反攻郑国。宋国、卫国、蔡国趁郑国军队刚进入本国远郊之机进行了偷袭。郑庄公反应迅速,在蔡军进攻戴地时直接包围戴地,并击败了三国联军,俘获了众多战利品。宋、卫、蔡联军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三国军队的内讧:当时宋军、卫军已经攻入郑国,而又为了攻打戴地才联合蔡军。蔡国人因此发怒,三支军队不能密切合作最终导致失败。这年九月,郑国攻入宋国。隐公十一年冬天十月,郑庄公带着虢国的军队再次攻打宋国。十四日,把宋国的军队打得大败,以报复宋国攻入郑国的那次战役。
宋郑两国的几次交锋,只有首次冲突是宋国取胜,之后的几次争斗均是郑国取胜。我们冷静地分析,宋国的失败也许是历史的必然,因为它的对手是郑庄公。此时的郑国是春秋初年最为强盛的诸侯国。庄公时代的郑国内部肃清了反叛势力,外部灭了许国,败了宋国,还射中了周天子桓王的肩膀,史称“郑庄公小霸”。这时的郑国,即使强大的齐国也要礼让三分。齐国不仅跟随郑国讨伐宋国,甚至还求助于郑国。在郑国风头正盛的阶段,宋国却在一次又一次地挑战郑国的权威,实力对比之下宋国没有不败的理由。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宋国是郑国称霸梦想的绊脚石,但也正是郑国对宋国的一次次胜利巩固了郑国的霸主地位。
伸手郑国内政
祭仲曾为国君娶邓曼。鉴于两人之间的这种交情,祭仲在郑庄公死后立邓曼的儿子为国君,是为郑昭公。但郑庄公还曾娶过宋国雍氏的女儿雍姞,此女也生了一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郑厉公。雍氏为宋之正卿,在宋国很受重用。宋国为了自身利益希望在郑国立一个和宋国有亲密关系的国君,因而全力支持雍姞之子。
此时祭仲已经立了郑昭公,为了达到改立厉公的目的,宋国使手段诱骗祭仲而把他抓起来,不仅囚禁他,还威胁地说:“不立突为国君,就没有你的命。”雍氏还抓了郑厉公索取财货。祭仲于是和宋国结盟,让厉公归国而立他为国君。昭公只好出奔到卫国。
正在郑宋之间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宋国内部出现了动乱。宋卿华父督偶然在路上看到了孔父嘉的妻子,他目迎她从对面走过来,又回头从后面盯着她走过去,说:“既美丽,又光彩动人。” 华父督起了占有的念头。第二年春节,即鲁桓公二年(公元前710)春季,华父督攻打孔氏,杀死了孔父嘉最终占有了他的妻子。宋殇公发怒,华父督索性将殇公也杀掉了。
自从宋殇公即位以后,因公子冯的问题不停地挑起事端,10年之中发生了11次战争,百姓不堪忍受。华父督于是就不停地宣传这是孔父嘉造成的舆论,并在杀害孔父嘉和宋殇公后,将公子冯从郑国召回立其为君,这就是宋庄公,以此来亲近郑国。同时,华父督又把郜国的大鼎送给鲁桓公,对齐国、陈国、郑国诸国也都馈送财礼,所以华父督就当了宋国的相国。
即便后来郑庄公去世,宋郑之间的交锋也未结束,斗争反而进一步升级。宋郑之争此时进入到了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宋郑两国之间不仅仅以战争的方式斗来斗去,宋国甚至把手伸进了郑国国内,通过干涉郑国内政,干预郑国国君的设立来保证自己的政治利益。这场斗争中,郑庄公的宠臣祭仲是一个关键人物。
宿怨还是宿怨
鲁桓公十二年(公元前700),鲁国国君鲁桓公想要与宋郑两国讲和。为了试探宋国的心意,鲁国分别在句渎、虚、龟等地会盟,不料宋国却拒绝了鲁国议和的提议。于是鲁国转而与郑厉公在武父结盟,盟后便率军攻打宋国。
鲁桓公十三年,由于宋国多次向郑国索取财货,郑国实在不能忍受,因此率领纪、鲁两国的军队进攻宋国,和齐、宋、卫、燕四国联合军队交战,还取得胜利。来年冬季,咽不下这口气的宋国再次联合齐、蔡、卫、陈等诸侯国进攻郑国,算是对上一年发生的那次战争的报复行动。这次,宋国组织的多国部队取得了胜利。诸侯联军焚烧了郑国都城的渠门,不仅进了城中大街,攻打东郊,占取牛首,还把郑国太庙的椽子拿回去做宋国卢门的椽子。虽然一根椽子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对于郑国来说,这可是一件特别耻辱的事。就这样,宋庄公总算是出了气。
郑厉公在位4年后,因祭仲专权与之爆发了冲突。二人相斗的结果是祭仲再次迎回昭公忽,厉公不得不逃到边邑栎居住。宋国看到自己一手扶持起来的厉公被郑国驱逐,不禁火冒三丈,带着大队人马及鲁、卫、陈等诸侯国伐郑,但没有取得战争的胜利。宋国撤退后,留给郑厉公不少兵马,让其拥兵自守于栎。郑国见其情形也不好再讨伐厉公。过了一年,宋国又一次纠集了鲁、卫、陈、蔡等国攻打郑国。
在宋郑两国第二阶段的交锋中,宋国明显占据了上风。郑国由于其自身的野心受到了诸侯们的孤立,而宋国不仅通过支持宋厉公即位取得了政治优势,在战场争斗中还曾多次召集卫、陈、蔡等诸侯国讨伐郑国,有时甚至包括了郑国的盟国鲁国。宋国组织的联合军队不仅数次侵入郑国,有次甚至将郑国的城门烧掉,还将郑国太庙的椽子拿回国做自己城门的椽子,这已经可以说明宋国当时的势力很强大。而且宋国在这一阶段能够多次召集众诸侯,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国当时具备了一定的政治号召力。综合这些因素,我们可以说宋国在春秋初年的政治舞台上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
虽然宋郑之争持续了整个春秋时代,但在宋郑相争将近30年之后,两国的争斗逐渐进入低谷,郑国实力大大削弱,春秋初年的风头一去不复返。与此相对应的是,宋国进入了扩张势力的新阶段。这一阶段的宋、鲁关系日益尖锐,宋国在齐国的支持下与鲁国展开了势力角逐。
【主讲人:马媛媛 《京九晚报》记者 贾若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