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学者淩廷堪【(1757—1809),字次仲、仲子,安徽歙县人。清乾嘉学派著名学者、经学家】说过 :“上古圣王所以治民者,后世圣贤之所以教民者,一‘礼’字而已。”意思是说,上古圣王治理民众的方针,以及后世圣贤教育民众的方法,都可以最终归纳为“礼”这一个字。礼乐文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明特征,通过制礼作乐,利用礼教与乐教,形成一套完善的礼乐制度,维护封建等级秩序。对后来历代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古文字中的“礼”
礼繁体作禮,在甲骨文和金文中还没有“示”旁,分别写作:
(前为甲骨文,后为金文)字形像两串玉放在器皿之中。小篆增“示”部作“禮”(礼),而“豊”是行礼之器。《说文解字》解释说:“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礼记•王制》中记载: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又《周礼•春官•宗伯》中载: “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由此可见,礼最早的意思是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在制礼的哲人看来,人生历程中,人的种种活动不外乎是“养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礼记•礼运》】,人的种种活动中,首先要处理的是与鬼神的关系。《曲礼》下篇称:“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将用于事奉祖先的宗庙放在第一位。在礼器方面,它的制造同样具有优先性,《礼记•曲礼下》记载:“凡家造,祭器为先,牺赋为次,养器为后。”养器是日常生活的器物。在这里,将器物区分为祭器与养器。在古代,祭祀活动是家国大事,有庄重、庄严的仪式,在这样的场合,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地位、品格,这就蕴含了“礼”字的另一个内涵,于是礼由祭祀本义向着昭示人的地位、品格方向蜕变。
二、“礼器”的类别与等级
先秦时期主要的礼器主要有以下几类:食器例如鼎、簋、甗、鬲、俎、豆、簠等;玉器有璧、璋、琥、琮、圭、璜等;乐器例如钟、铙、鼓、钲、磬等;酒器有爵、角、觚、觯、斝、尊、壶、卣、方彝、觥、瓿、盉、罍、缶、斗等;水器有盘、匜、盂等;杂器有罐、箕形器、方形器等;兵器有钺、戈、矛、镞等。
礼器作为象征符号所表现的等级关系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这些具体差别中,最本质的内容就是突出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突出贵族的地位身份。鼎是礼器中最重要的器种之一。按照礼制组合成的所谓“列鼎”,《公羊•桓公二年传》何休注:“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鼎”,象形字,与“贞”是同源字。甲骨文就已经出现,像有足、有提耳的青铜容器,也是煮具,其形制上面像缸,有圆形也有方形的,在容器中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内容物。盛行于商周时期,最早用于皇宫祭祀时熬制美食。在古代,鼎不仅仅是用来烹煮食物,也是放在宗庙里祭祀用的一种礼器。周人在建立和实施“礼”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完善的礼制,如青铜器铭文中“拜稽首,对扬王休”等表现君臣之间的赏赐答谢、颂扬之礼。
三、小结
综上所述,礼器是西周统治者在举行礼典时的礼仪器具,殷商时期的礼器具有浓厚的宗教祭祀色彩,西周以后,统治者赋予礼器鲜明的政治内涵,礼器成为政治等级的重要标志,用以明贵贱、辨等列。礼器直接成为礼制的物质载体和文化象征,礼器使用的兴衰变革直接蕴含了礼乐体制的历史变迁,礼乐制度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礼器的地位、性质和命运。
【原载《北京九亲文化》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