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和深其根,恩爱固其本。孝悌筑其基,良善安其人。
礼法正其行,道德修其身。勤俭兴其业,教化旺其门。
亲爱利子、恻隐怜人谓之慈。慈也者,人生之大宝也;冲而相济、发而中节谓之和。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慈和者,父母之性、家风之根也。慈则能大,大则能容,容则能生。和则能达,达则能通,通则能成。故建之以慈、齐之以和则深其根,根深则叶茂矣。
因心而感、因惠而报谓之恩。恩也者,善因之金声也;情至结心、亲至联姻谓之爱。爱也者,良缘之玉振也。恩爱者,夫妇之道、家风之本也。感恩则有情,报恩则有义,有情有义则爱在其中矣。情至则悦之能长,亲至则守之能久。故恩之以爱、爱之以恩则固其本,本立则道生矣。
继祖利亲、善事父母谓之孝。孝也者,德之始也,教之所由生也;尊长爱幼、善睦兄弟谓之悌。悌也者,德之序也,礼之所由成也。孝悌者,子女之行、家风之基也。孝则父子有亲,悌则长幼有序,孝悌则伦理有方、经纶有法。故经之以孝,纶之以悌则筑其基,基筑则根本有所立也。
心不生邪、行不作恶谓之良。良也者,人之天性也。诚意正心、利人益物谓之善。善也者,家之余庆也。良善者,安其人而得其福者也。天良有信,良则天佑之,安之以性。天道无亲,善则道与之,报之以吉。无良必遭天谴,造恶常招人祸。故良不守不足以安身,善不积不足以兴家,不可不察也。
节之以仪轨以得其体谓之礼。礼也者,所以约情也。禁之以律令以成其制谓之法。法也者,所以止恶也。礼法者,所以理乱定位以正行者也。《曲礼》大意云:道德仁义,非礼法不成;教训正俗,非礼法不备;分争辩讼,非礼法不决;人伦国体,非礼法不定;宪学事师,非礼法不亲;治吏行军,非礼法威严不行;祭祖祀神,非礼法不诚不庄。故拟夫子教子之言曰:无礼法则无以立也。
物之本源、事之规律、真之实相谓之道。道者,道也,不可悖也,悖道则逆。物之本性、事之规范、善之价值谓之德。德者,得也,不可失也,失德则乱。道德者,所以修身者也。修道贵真,重在明理,天理明则德自昭而人自新;修德贵善,重在缮性,人性缮则心自正而意自诚。故《大学》曰: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致力劳作,奋以自勉谓之勤。勤也者,所以治懒也。节用财务,约以自敛谓之俭。俭也者,所以去奢也。勤俭者,所以持家兴业者也。勤能补拙,君子以承其利;俭能养德,君子以避其难。诸葛以俭戒子,曾氏以勤训家,箕子见象箸而怖,商隐作咏史而明。逸豫可以亡身,忧劳可以兴国。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故《书》曰: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乐府诗集》云:克勤克俭,无怠无荒。
上施下效谓之教。教也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上行下达谓之化。化也者,所以明德新民至善也。教化者,文明之所以者也。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齐家亦然。非教化无以文明,非文明无以养成,非养成无以受命,非受命则无以立功名。《大学》云: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故曰:旺家莫若教子,传家莫若化风。门丁教则家兴,门风化则家荣。中外一理,古今玄同。
家风关乎人性,人性关乎世情,世情关乎国运,国运关乎复兴。故君子必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不知则无以为君子也。
【本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