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延陵殷商文化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网站导航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最新动态 更多
宋右武大夫殷秉常公诞辰925周年纪…
海州殷氏召开族务工作座谈会
阜宁“三仁堂”殷氏举行 先祖福地…
慎终追远 继世传薪 ——江苏殷氏…
如邑北乡殷氏隆重庆祝宗谱玉成弘…
如皋倪厦春锦堂殷氏 隆重举行始迁…
丹徒殷促会党支书 参加省社会党组…
江阴殷氏举行第八次年会暨冬至祭…
 
详细内容  

从尊黄帝姬姓看周人的欺世谎言

发布者:殷生良  发布时间:2020-04-09  点击:558
    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炎帝姓姜,黄帝姓姬,这事似乎早已板上钉钉。不过,司马迁则说,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在研究上古史的过程中,真知堂发现,所谓炎帝姓姜,黄帝姓姬,极有可能是东周时人臆测的。姓可能是黄帝创造的!黄帝在战胜炎帝和蚩尤后,做了一件大事,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黄帝姓姬还是公孙
    黄帝是五帝之首。大约4500-4600年前,黄帝战胜了神农氏和蚩尤氏,结束了诸后纷争的战争状态。表现在考古文化上,则是龙山文化全面取代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黄河流域进入龙山时代。龙山文化之后,二里头文化(夏)继之。二里头文化之后,二里岗文化(商)继之。也就是说,夏朝直接来源于龙山文化,而商(二里岗文化)则是夏文化的接替者。因此,黄帝是华夏之祖无疑。
    黄帝到底姓什么?这个问题似乎早有答案。《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然而,这种说法并未得到公众完全认可。春秋时期的《国语•晋语》则说,黄帝姓姬。“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一般来说,黄帝姓姬更为后人所认可。那为什么司马迁会否定这种说法,而把黄帝改姓公孙呢?
    黄帝姓公孙说不可信
    公孙,《通志》记载:“公孙氏,春秋时诸侯之孙,亦以为氏者,曰公孙氏,皆贵族之称。或跟黄帝姓公孙,因以为氏。”西周时,分封诸侯有五等爵位,分别是:“公、侯、伯、子、男”,公爵是仅次于周天子的最高爵位。西周分封,除了舜的后裔陈公,周王族虞公,虢公等人外,只有鲁国封君为周公旦等极少数。齐国为姜太公后裔,也只是侯爵。然而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有实力的诸侯多僭越称公。因此才有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之事”。此时,公孙这个姓氏出现了。那么,公孙这个姓氏又是怎么来的呢?春秋时期,僭越称公的诸侯国君的儿子都被称为“公子”,公子的儿子则被称为“公孙”。后来就有人以公孙为姓氏。
    目前史料见得最早的公孙姓名人,就是公孙鞅,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在秦国变法的卫国人商鞅。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前338年),是卫国国君后裔,姬姓公孙氏。卫国,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附近,是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把周武王之子康叔封在故殷之地而建立的国家,春秋初年,因护送平王东迁有功封为公爵。所以,姬姓公孙氏,应该是春秋时代卫公赐予自己的后裔的姓氏。
    还有一位比较早的公孙姓名人,是大家熟悉的《大秦帝国》中的公孙衍。公孙衍是魏国人,生卒年不详。魏国是公元前403年被周天子封为侯国。而公孙衍秦惠文王五年(公元前333年)在秦国为官,官居大良造。此后他回到魏国,与秦为敌。则其年纪肯定小于商鞅。其公孙之姓存疑。魏国的始祖是毕公高(周文王之子),则为姬姓魏氏。公孙衍的祖上无考,他姓公孙,并且能在战国时期出任相职,则肯定是贵族之后。或本是晋国贵戚。
    从这事可以看出,战国时代,才是公孙一姓的得姓之时。而且,并不是只有卫国公孙鞅这一支。公孙衍也好,公孙鞅也罢,应该是公孙中最出名者。再往前推,史料上就没有任何关于姓公孙的名人了。所以说,司马迁把黄帝的姓认定为公孙,是没有依据的。那么,黄帝真的姓姬吗?
    黄帝不姓姬
    《国语》这书据说是春秋时期和孔子同时的史学家左丘明所作。也有一种说法说是汉代人编撰的。但学术界一般还是认为《国语》是左丘明所著。关于黄帝之姓,孔子语焉不详,只说黄帝是少昊(少典)之子,曰轩辕。姓什么没说。《孔子家语》曰:“黄帝者,少昊之子,曰轩辕。”《大戴礼记》也有类似的说法。不过,这里称黄帝是少典之子。孔子是“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的大学者,他都不知道黄帝姓什么,只能说明:在孔子时代,他所接触的书籍中,没有一本写着“黄帝姓姬”这四个大字!而在《国语》之前,再也找不到更早的关于黄帝之姓的任何文献记载。由此可见,黄帝姓姬的说法,始于左丘明。左丘明的最出名的著作是《春秋三传》之一的《左传》,全名《春秋左传》,这本书是对孔子所编《春秋》的注释。
    那么,左丘明为何说黄帝姓姬呢?这让我想起三国时期一则故事:三国时期,蜀国大臣秦宓与东吴使臣张温舌战。张温问:“天姓什么?”秦宓答:“姓刘”。理由是“天子姓刘,所以天亦姓刘。”
    这和左丘明“黄帝姓姬”的说法何其相似!周天子姓姬,黄帝是周天子之祖弃之父帝喾之曾祖父,所以黄帝想当然也就姓姬了。黄帝据说有子二十五人,得姓者十四人。这也不是司马迁首创的说法,还是来自左丘明。《国语》曰:“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惟青阳与仓林得姬姓。”按这一说法,周王族的姬姓乃是来自黄帝自己的姓,所以才是正宗和大宗。让我们来从逻辑上推论一下:周武王姓姬,所以周的始祖弃姓姬!弃姓姬,所以其父帝喾姓姬!帝喾姓姬,所以帝喾之祖父玄嚣青阳氏(黄帝之子)也姓姬!这个推定成立的前提是他们都是嫡长子。
    但我们却不能推定黄帝姓姬。因为黄帝并未传位给玄嚣青阳氏,而是给了昌意之子颛顼高阳氏。并且,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玄嚣青阳氏,就是黄帝的嫡长子。那么,周人到底从何而来呢?他真的是黄帝嫡系吗?周族从何而来?
    周族在整个夏代,从夏初开始就不再为官,混迹于戎狄之中。史称“不窋失官”。《史记•周本纪》曰:“后稷卒,子不窋立。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饹戎狄之间。”夏商加在一起约有千年,直到这千年的最后一个百年初期,周族才在族长古公亶父的率领下脱离戎狄,投奔商朝,被封为周侯,后来加了伯的称号,又称西伯侯。但《史记》记载的从弃到武王姬发的世系,一共十六代。而同时的殷商,从先祖契到成汤的世系,就有十四代。从成汤建商朝到帝辛(纣王)战败自杀的整个商代,一共传17世31王,大约500多年的历史。以此看来,《史记》所记载的西周世系,是不准确的。要不就是周人自己遗忘了部分先祖,要不就是周族根本没有那么长时间(约一千年)的历史,它实际上兴起于夏亡商兴之初,和商朝近500多年历史比较吻合。也就是说,周先祖弃根本不是帝喾的后代,而跟灭夏的商汤可能是同时代人。
    说到这里,真知堂认为,上古时代对自己的祖宗是非常重视的。周族如果真的是源自帝尧之父帝喾时代,这么伟大而光荣的血统,不太可能忘记十几位先祖。最大的可能,还是周族并没有那么伟大的血脉,其先祖弃可能来自夏朝灭亡时的一个普通贵族。他或许也是黄帝一脉,但并不是帝喾的直系子孙。周人编造自己的世系,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证明自己以周代商的合理合法性。这和“文王受命,自称有夏”,以此说明自己和夏王朝同宗是同一原因。
    姬姓的解释
    周的先祖弃并没有那么久远的历史,但为了强调灭商的正统性,周人把自己的始祖弃和商王朝的始祖契编成了兄弟。既然契可以是母亲有娀氏吞玄鸟蛋而生的,那么弃也就可以是母亲姜原踩了巨人的脚印而生。这样,谁也无法去探寻他的身世了。而且,既然大家的母亲同为帝喾之妃,则周之代商,合理合法。
    姬姓的周族是否属于戎狄,并非华夏正统呢?让我们从姬字来分析一下。姬者,从女从。會意。女者,象人跪坐形,指的是妇人。者,象人侧脸之形。《说文》曰:“頭也。象形。凡之屬皆从之。”夏字就是一个人的形象,上面是头,下面是手和脚。这样看来,姬字,即“女”,与夏字“夋”极为类似。而夏是国号,夏禹姓姒,和姬字相类,象一个女子的正面形象,姬夏同源说应该是可信的。所以,从姬字的来历来看,姬姓周人,应该确实和夏朝有关系。西伯侯姬昌(周文王)娶了故夏的公主太姒,则是再次和夏族(姒姓古国)紧密联系在一起。仅仅从姓来看,周人是五帝之后无疑。那么黄帝到底姓什么呢?黄帝轩辕氏,可能没有姓。
    得出这个结论,并非哗众取宠。现代人对姓氏的理解,主要来自南宋人郑樵的说法。《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姓所以别婚姻……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而当代人,则搞不清楚夏商周三代之前的说法,则以《百家姓》说法为准:“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也就是说,姓在先,氏在后,氏出自于姓。所以,才有孔子为“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的说法。
    孔子为春秋时代宋国国君后裔,其先祖孔父嘉乃宋国始祖微子启的弟弟微仲的八世孙,姓子,名嘉,字孔父,是孔子的六世祖。后来宋国内乱,大司马孔父嘉被杀,他的后代逃到鲁国,就以孔为氏。前文说的公孙鞅,本为卫国国君后裔,姬姓,不知他哪一代先祖以公孙为氏,到了他就成了公孙鞅。也就是说,春秋战国时代,姓已经取代了氏成为“统其祖考所出”的标志了。
    但春秋战国之前,特别是夏朝建立之前,并不是这样的。我们知道,三皇之前,有燧人氏,有巢氏,三皇五帝都称为氏,但并不知道他们姓什么。三皇曰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五帝曰黄帝轩辕氏(有熊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帝禹夏后氏。据说帝尧姓祁,帝舜姓姚,帝禹姓姒。但这种说法都是后来人附会的,在最早的历史文献《尚书》《逸周书》《竹书纪年》里都没有提到过。他们的姓全部来自《帝王世纪》这本书,而此书是西晋皇甫谧所写。周朝人没有搞明白的事情,被一个西晋医生搞明白了,这事,只能呵呵了。《帝王世纪》:“帝尧陶唐氏,祁姓也。母曰庆都,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名曰放勋,或从母姓伊祁氏。”而司马迁在《史记》中,只提到夏禹姓姒,契姓子,弃姓姬。没有说大舜姓姚。《史记•五帝本纪》:“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这个姒姓如何来的?据说是来自帝尧所赐,不过详细记载却来自东汉时期的《吴越春秋》:“尧曰:‘俞!以固冀于此。’乃号禹曰伯禹,官曰司空,赐姓姒氏。”所以,我们知道的“夏姓姒,商姓子”可能都出自汉朝或更早一点的春秋战国时期。再也找不到更早的记录了。
    事实上,得姓这件事,极有可能是黄帝之时才有的。所谓得姓,是黄帝分封自己的十四个儿子为后(王)。姬姓,也是黄帝轩辕氏分封的一个小国。黄帝分封之前的人,都只有氏,无姓。这个氏,就是氏族的氏,所谓有熊氏,就是一个有熊为号的氏族大部落(古国)。
    我们找不到黄帝同时期的任何先王的姓,却能找到一大堆氏,列举于下:《逸周书•史记解》里的“皮氏,夏后氏,有虞氏,林氏,上衡氏,有南氏,有果氏,毕程氏,阳氏,坂泉氏,有洛氏。”《尚书》中的“有扈氏”。《竹书纪年》中的“黄帝轩辕氏,少昊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尧陶唐氏,渠搜氏,僬侥氏,帝舜有虞氏,息慎氏,有苗氏,玄都氏,帝禹夏后氏,防风氏,皮氏,室韦氏,有缗氏……”等等。其他史书还有“共工氏,炎帝氏,黄帝氏,金天氏,有易氏,有娀氏,有邰氏”等等。唯独没有见到一个姓。由此可见,黄帝之前的时代应该是没有姓的。所谓万国林立,其实是万邦。大家都来自各自的父系氏族,称为某某氏极为正常。以氏族为基础的古国,其实是“建立在血亲关系的部落和以婚姻关系为纽带的部落联盟”基础上的原始国家。
    黄帝赐姓十四人,改变了中国上古史进程
    黄帝轩辕氏古国到帝尧陶唐氏古国,都属于上述类型的国家。帝舜的有虞氏,则是舜帝的儿子商均被分封到虞城一带后建立的新古国。而夏朝能号令其他古国,则是更高组织形态意义上的国家。所以,上古时代炎黄时期,都不过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基础上的某某氏古国,并非后世真正意义上的国家。黄帝和炎帝都是后来追认的尊称。如果黄帝分封十四子得十二姓的传说可靠的话,那么,从黄帝建国开始,轩辕氏分封了十四个新的古国,形成了以轩辕氏为大宗,十四子为小宗的新的政治体制,则中国历史真正开始从氏族公社时期走向了宗族公社时期。由于黄帝战胜了炎帝神农氏和蚩尤氏,在此之后进行的分封,不可避免的要把被征服者部众打散溶于黄帝族部落。所以,这十二个姓(十四国)的建立,应当是真正意义上国家形式的开始。这才是黄帝真正改变中国上古史进程的大事,是黄帝对中华民族形成最伟大的贡献!五帝时代始于黄帝,无误。
【源自《真知堂》个人图书馆】

    
 
Copyright © 2015-2018 延陵殷商文化网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商文化研究促进会 电话:15996806016 地址: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氏宗祠
网址:http://www.jsyswh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