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入了解和熟悉纪念园与文化园的区别,这对我们每个家族文化爱好者至关重要。首先我们要了解纪念园与文化园概念上的不同之处。第一、两者的文化内涵、功能作用不同。第二、层面角度、体制性质不同。第三、资金来源、权限产权不同。第四、主题思想、主导载体、群体类型不同。
一、纪念园
纪念园包括纪念广场、纪念馆、纪念塔、纪念碑、名人故居、历史遗址等,是以国家或各级地方政府名义建设、修缮、管理的纪念场所,均列为国家级或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功能是,以纪念场馆为平台载体。以历史名人或历史事件、还原真实历史、讲述历史故事为主题。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缅怀革命先烈、怀念已故逝者、使之成为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宗旨,从而让广大参观者深受教育和感染。
纪念馆的存在与保护,不仅让观者受益,同时也让纪念馆体现它的社会价值和功能作用,利国利民,相得益彰。
如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湖南韶山毛泽东故居,江苏淮安周恩来纪念馆,上海陈毅纪念广场,河南郑州的二七纪念塔,山东台儿庄抗战纪念馆,海南琼崖红色娘子军纪念园,遵义会议会址,四川汶川大地震遗址纪念碑等。
纪念场馆常年对公众免费开放,其主管单位是政府文化部门和文物部门,工作人员属事业单位编制。
二、文化园
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民间宗亲会的兴起,随之而来的谱牒文化、祠堂文化、祖根文化、孝道文化的脱颖而出,以本姓氏始祖墓为载体的姓氏文化园,如雨后春笋,勃勃生机。如山东的微子文化园,曲阜的孔子文化园,无锡泰伯吴文化园,南京的郑和(明代航海家)文化园,福建梓溪林氏宗祠文化园,海南比干妈祖文化园,江苏溧阳汤显祖文化园,丹阳南渡殷氏文化园等。在众多的文化园中,有地方政府投资建设的,也有政府和民间共同投资新建的,更多的是本族宗亲筹资修缮建造的。
各姓氏文化园规模、档次、风格、布局各有千秋,不尽相同,但其异曲同工之处在于把先祖墓茔及其墓碑、姓源考碑、仿古牌坊、石鼎石狮、祭祀广场、园林绿化等融为一体,成为富有姓氏特色的文化园。每年的清明节扫墓祭祖就成了文化园一年之中的必不可少的重头戏,本族的宗亲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按地方传统风俗习惯,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香客如流,香火鼎盛,凸显太平盛世,国泰民安。慎终追远,缅怀先祖,弘扬先祖懿德,传承优良家风,增进敦亲睦族,促进社会和谐便是祭祖活动主题。
农村流行一句老话“家谱是根,祠堂是魂,祖墓是神”,因此,本姓族人把文化园崇尚为精神家园、祭祖圣地和爱国爱祖的教育基地。
文化园属民间产物,其建设、修缮、维护等费用,由本族宗亲自筹资金解决。文化园的业务主管为当地的文物管理部门,园内的古代名人墓碑、碑文或其它古建筑,应及时向有关部门申报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文保单位的民间文化园,同样受到国家法律保护。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民间姓氏文化园把人文交流、乡村旅游、贸易合作、招商引资等融为一体,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姓氏文化园是近年来的新兴产物,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的认可、重视和支持,这对新建和修缮文化园提供了审批立项等方面的政策保障。
原创:殷若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