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特殊的一段时期。不仅因为该时期内北方曾被游牧民族瓜分割据,南方政权更迭频繁,也因为该时期内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独特的门阀士族阶级。
门阀士族在政治上垄断高阶官位,经济上化山川土地为私产,形成了一股特殊的政治势力。门阀士族发展到晚期不仅威胁皇权、影响政局,还因为整个阶级的腐化堕落造成了整个社会的衰败与僵化。其危害和影响甚至到了晚唐时期还有残余。
一、门阀士族的前身与起源
1、西汉时期
门阀士族是由两汉的豪强、军功集团以及官员发展而来的。西汉时,汉武帝建立察举制度来选拔官员。察举制主要包括两种手段,其一为地方官员举荐,其二为皇帝直接征辟。
设立之初的本意是通过选拔来得到才德兼备的人才,初衷是很好。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官员的举荐逐渐转变为豪强、官吏等互相举荐对方的子侄后代,形成了官员的相对僵化。
西汉末时豪强势力增大,开始威胁中央集权统治,王莽趁机夺取了政权并试图通过经济改革缓解社会矛盾。但是王莽的改革触犯了豪强的利益,于是豪强集团利用当时的天灾人祸频发不断推翻了王莽的新朝,又在混战中支持末落皇族刘秀建立了东汉,豪强及军功集团也开始向世族、学阀演变。
2、东汉时期
东汉的整个历史可以看做世族、学阀逐渐加强并控制高阶官位的过程。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弘农杨氏和汝南袁氏,两个世族都是“四世三公”、“累世公卿”,家族势力强大,“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这一时期世族通过对文化上的垄断、经济上的强大、政治上的号召力,利用举荐以互相推举的方式基本垄断了东汉的高级官阶。
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和皇权发生冲突,东汉的“党锢之祸”与汉灵帝的卖官鬻爵就是为了压制世族而采取的政治手段,并通过宦官势力和外戚势力来平衡世族势力。世族势力在东汉末年利用农民起义黄巾之乱和董卓之乱占据了地方的行政权与军权,并进一步发展,从学阀转为军阀。他们或独立割据地方,或支持、辅佐其他军阀,终于爆发了东汉末年的诸侯大混战。
二、“九品中正制”与门阀士族的最终形成
随着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曹魏、蜀汉和孙吴都面临着各自统治范围内的世族势力挑战。可以说三国的兴衰就是受世族势力影响下的变化趋势。其中蜀汉主要利用外来的荆楚集团打压本土世族势力;孙吴因本身就是江东世族出身,对江东世族采取合作并共同发展的政策,也导致了孙吴军事上的进取不足而守有余的局面。
曹魏则是在曹操死后由曹丕继承大权,并采用了陈群的“九品中正制”,完全承认了世族的政治特殊性和经济独立性,从而获得了世族的一致支持,完成了对汉的“禅让”。但曹魏也因为“九品中正制”和对于宗室的政策在末期导致大权旁落,最终被世族势力的代表河内司马氏篡夺皇位。
1、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就是在选拔官员时将人按照家世、才能、品德分为三个大等级,每个等级又分为三个小等级,按从高到低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个品级。其中只有上品的上上、上中、上下才能被任命、晋升为高阶官员。
这套制度是继承了察举制的基础并受东汉末年的“评议”影响而产生的官员选拔制度。两晋时期九品中正制彻底沦为世族垄断高阶官位的工具,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官员的选拔完全按照家世评定,也就是说世族成员天生就是上品,而庶族地主和寒族则只能被评为中和下的品级。
九品中正制被世族控制,成为世族把持政治的手段和工具,也促使世族向士族发展。影响了中央集权统治、改变了经济走向、变更了社会结构,还彻底僵化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动,造成社会等级固化。
而世族在向士族的转变过程中因为经济上的优渥、政治上的先天优势也变得不思进取,生活上腐化腐朽,思想上崇尚享受,最终在东晋时期形成门阀士族。
2、门阀士族
西晋统一仅仅三十余年就分崩离析,有宗室权力过大的原因,有外戚争夺权力的原因,有北方少数游牧民族内迁而没有妥善政策引导的原因,但世族在其中推波助澜、企图控制政治中心也是很大的因素之一。随着“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西晋灭亡。晋朝皇室分支司马睿“五马渡江”,在众多侨居士族的支持下,通过打压江东本土士族而迅速站住了脚,于建康城继承了皇位,史称“东晋”。士族也在东晋登上了鼎峰。
东晋的建立就是在士族的基础上被拥护的皇室,自创立之日起就一直被士族牢牢地把控着政治、经济、军事等各项权力。无论是创立初始的“王与马共天下”,还是其后庾、谢、桓、刁、萧等门阀士族,都在某一时期参与并控制朝政。这些士族也利用政治权力谋取家族私利,侵占了大量的国有土地、山川,组织部曲以控制人口,实际上形成一个个独立、半独立的小王国。
三、门阀士族引发的政治、社会问题及历史遗留问题
东晋创立之初,门阀士族与司马氏皇室尚能奋发图强,试图恢复中原。后随着士族掌握军政大权而引发野心膨胀,导致皇室与士族、士族内部之间纷争不断,内耗严重。
继而因门第、门阀等原因造成士族阶级的固化僵硬、经济上的充分满足而腐化堕落等问题逐渐显现,士族开始衰败没落并造成大量政治、社会问题,并遗留下诸多历史问题。
1、家世观念导致统治阶级能力弱化
门阀士族早期通过政治联姻的方式达成政局稳定,后期发展为只看家世不问其余,导致士族只在内部几个家族之间通婚。
因为门阀士族通过“九品中正制”垄断了官阶,又因为只进行内部通婚造成官阶长期被几大士族所把控,再加上因近亲结合造成的后代生理、心理等各种缺陷,使得东晋末期的官员几乎都由心智不全、身体残缺的人担任。无能的高层自然导致统治阶级治理能力的弱化,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门阀士族因掌握大量资源、财富而堕落腐化
士族因控制大量政治、经济、自然资源而掌握了大量财富,通过大肆挥霍和炫耀来满足自身。《晋书》有大量关于士族挥霍财富的记载:“石崇厕,常有十余婢侍列,皆丽服藻饰,置甲煎粉、沈香之属,无不毕备”;“武帝尝降王武子家,武子供馔,并用琉璃器。……蒸豚肥美,异于常味。帝怪而问之。答曰:‘以人乳饮豚。’帝甚不平,食未毕,便去。王、石所未知作”。“王武子被责,移第北邙下。于时人多地贵,济好马射,买地作埒,编钱币地竟埒。时人号曰‘金沟’”。此外类似于石崇、王恺斗富的记载也比比皆是。
士族对于财富的挥霍、炫耀、攀比造成了大量财富的浪费,给整个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而他们挥霍的财富最终被转嫁到底层百姓身上,加重了底层人民的负担,也消耗了底层人民生存的资源。
3、军事能力的弱化导致政权更迭频繁
门阀士族安于享乐也导致了他们的军事能力彻底丧失。在早期的祖逖、谢玄、刁协、桓温之后几乎没有可以带领军队的人才出现。许多士族子弟甚至连马都骑不上,还有的见到马嘶鸣就怕的直说“这分明是虎”。而军事权力的空白使得庶族地主和寒族抓住了机会,凭借军功逐渐登上权力鼎峰。
东晋之后的宋齐梁陈无不是庶族掌握军队后建立的王朝。每一次政权的更迭都导致严重的战乱和对前朝宗室的血腥屠杀,也在这些王朝的替换之中一个个门阀士族被屠戮殆尽。门阀士族也将自身带到了深渊之中无法自拔。
4、门阀士族的历史遗留问题
南北朝最终被隋结束并统一天下,南朝的门阀士族也仅剩萧氏一族,但北方的士族门阀势力犹然强大,隋、唐两个朝代的皇室甚至相继崛起于关陇贵族之中。
隋朝创立、唐代沿用了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门阀士族的势力,但门阀士族的经济、文化优势仍然强大,通过科举制依然不断涌现大量高阶官员。有唐一代山东的五姓七望和关陇八族不断担任丞相等重要位置,形成不可小视的政治势力。
隋、唐两代的社会阶级依然僵化。虽然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了一些庶族、寒族人才,但绝大部分官位还是被门阀士族控制。门阀士族依然通过政治权力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导致社会矛盾越发尖锐,最终爆发了黄巢起义,将唐王朝与门阀士族一起彻底推入了无限深渊之中共同灭亡。
【原载《品读古代史》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