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殷氏在江南开枝散叶以后,成为镇江东南乡一大望族。据前辈所传,黄墟总祠(族人称之大祠堂)内部定下许多规矩,使人闻之悚然。(以下均为上辈人言传,并无实据可考)
一、家规大于国法:大祠堂设有公堂,在外犯案族人,黄墟总祠可从官衙提回祠堂审理;而犯案之人已入大祠堂审理,官衙不得插手。
二、大祠堂维护族房利益手段强硬:黄墟西南有一祖坟山(马湾大坟山),遍植松树,屡有人盗伐,难以成林。盗伐以外姓人为主,但又逮不着,大族长非常头痛。大族长有一侄儿,有次上大坟山砍松树枝当柴火,被抓获押至大祠堂审讯。大族长大义灭亲,判杖毙。押到大坟山前乱棍打死,围观者千人以上。此后百年无人敢上山砍伐。使之大坟山松涛汹涌,一直响到大炼钢铁时被一砍而空,成为荒山。
三、过于强调血统纯正:殷氏族人有女无子,只可由本姓同辈承祧而不可招婿入赘,更不许同姓婚配。所以殷氏族谱历来皆为本姓男丁传承,并无外姓入赘改姓上谱(此在外姓中多见)。
如今,时过境迁,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推行独生政策,多有生女无儿家庭,如还因循守旧,生女家庭岂不断线?所以要与时俱进,改变观念,认清血统与姓氏的真实面目和相互关系。姓氏其最大的功能是族群文化传承的标签,而并非是血统的标志。为什么王、李、张、刘人口最多?并不是这些姓氏的族人生育力超强,而是有许多外姓人加入其中!既有自愿加入的,更多是被赐姓,内部血统早已混乱不堪。而我们殷氏,屡遭挤兑,多次被迫改姓,所以人数排到百名以外。
从生物学角度讲,族群血统是在不停地稀释、重组,哪有什么纯正可言!依殷氏古老家规,同姓不婚——那就意味着殷氏的每一个新生孩儿都带着50%的外姓基因,下一代本族基因只剩下25%,再下一代12.5%。若干代以后,本族基因所剩几何?那么,姓氏的作用在哪?在于:只要是姓殷,他(她)必然会对从殷商时期至今3000多年的历史感兴趣;对殷氏的祖根地(安阳、淇县、华墅、黄墟、雀梅墩)有向往之心;在外遇到姓殷人,必有亲切之感,同时对殷氏的名人会津津乐道;对殷氏的人和事都会倍加关注,愿闻其详。这其实就是继承了殷氏的文化!所以,不管生男生女,不管婚嫁和招赘,只关注所生孩儿是否姓殷,而不管儿女血统。
所以,我们家谱连线原则:你认可自己姓殷,即可上谱;如已随外姓父或外姓母之姓,本人可上谱,但下代外姓的孩子该上外姓的家谱,不再连线殷氏家谱。
我要说的主要意思是:认同我们殷氏祖先创造的文化,比鉴别殷氏血统更有意义,更有可操作性。过去的辉煌只能说明祖先的伟大,能否继续创造新的辉煌,在于吾辈和后辈的奋发与努力!
黄墟 殷椿和
2021-3-13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