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延陵殷商文化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网站导航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最新动态 更多
宋右武大夫殷秉常公诞辰925周年纪…
海州殷氏召开族务工作座谈会
阜宁“三仁堂”殷氏举行 先祖福地…
慎终追远 继世传薪 ——江苏殷氏…
如邑北乡殷氏隆重庆祝宗谱玉成弘…
如皋倪厦春锦堂殷氏 隆重举行始迁…
丹徒殷促会党支书 参加省社会党组…
江阴殷氏举行第八次年会暨冬至祭…
 
详细内容  

堂号的组成特征

发布者:殷商云企  发布时间:2021-06-28  点击:812
    姓氏堂号是姓氏文化的一种表现,每个堂号都有特色,文字构成组合的条件因素各不尽同,简短两字就标明了宗族的显赫身世和地位。堂号不但展现出先祖的丰功伟绩,而且体现出了先祖们的聪明才智。从字、源、寓义等各个不同角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反映出堂号的组成特征。从构成堂号字数、字义选择与文字内容构成的同源同义、同源异字、同源异义、同义异字、同字异义、同字异源、同源异氏、同源同氏、避讳与尊讳等等。所以,堂号既有他的独立性,也有他的多元性。以表义为主的中国汉字,在堂号的世界里可以说发挥得淋漓尽致。
    (1)构成堂号的字数
    堂号的文字构成数量,普遍由三个字组成,即堂字前面冠两字形成。例如“三仁堂”、“四知堂”、“陇西堂”、“颍川堂”、“三槐堂”、“绿阁堂”等,这是非常普遍的组合,是堂号字数的主流。当然,也有字数极其特别的,苏氏“玉堂”,就只有两个字组成。四字组成的如黄氏“五不欺堂”,出自南宋参知政事黄洽,“居家不欺亲,仕不欺君,仰不欺天,俯不欺人,幽不欺鬼神。”全氏“三石草堂”,源出明代学者全整,修杨简之学,自颜其室曰“三石草堂”。湖北石首陈氏“义门德星堂”,辽宁王氏“物华天宝堂”和碧海王氏使用的“金天玉地堂”就由五个字组成,还有萧山西河王氏的“知足知不足堂”则由六字组成,这种多字者极少见。
    (2)堂号字义的选择
    堂号组成用字的含义和寓意,可以说是堂号的生命,就象帝王给功臣封侯赐爵一样,对每个人因功绩各异而赐封名号的用字不同,褒义却是相似的。堂号用字也是一样很严格的,使用字的文义必须是含有褒奖,吉祥,美好,充满仁、义、礼、智、信的忠君爱国,崇孝尚节,尊祖敬宗,不忘根本的道德伦理观念。如德、孝、善、忠、仁、义、笃、敦、崇、睦、嘉、永、敬、本等等,这一类字组成的堂号很多。特别是堂号中含有“德”字组成的多达794个,尤其以“德”字冠首的堂号竟有337个。从所收集的的四万七千多个堂号中,同一个堂号从数十姓氏到多达200多姓氏共同使用,如敦本堂、敦伦堂、敦睦堂、世德堂、务本堂、报本堂、忠义堂、忠孝堂、积善堂等,其中世德堂多达348个姓氏使用。
    (3)同源同义的堂号
    一个姓氏内,或出某人,或出某事,即称同源同义。堂号本义就是源自同一血缘的表象符号,所以带有姓氏特征的自立堂号基本上都属这一类结构。只有一源而表示一个独立的寓意,文字和寓意的唯一性很强。如王氏“潜夫堂”,因王符所撰著《潜夫论》;因“毛遂自荐”而有毛氏“毛遂堂”;“卧龙堂”堂号中因有“卧龙”二字,便知岀于诸葛亮号卧龙先生。还有“三顾堂”是中国妇孺皆知的“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的访聘英才的故事。梁氏“鸿案堂”,必然想到梁鸿与孟光夫妻“举案齐眉”的千古佳话。
    (4)同源异字的堂号
    一个姓氏家族中,因某人某事为堂号,又要区别同宗分支,且不失原义,采用改字而重新组合而成,由此所派生出的堂号亦曰“同源异字”。陈氏“义门堂”,自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陈旺徙居德安建庄,到北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奉旨分庄,历经330余年,一直是累世义聚,同爨一庄,是天下无双的大家族。历受旌表,南唐诏立“义门”。因家族庞大,义聚数千人丁,势必影响朝廷安危,乃降旨分宗,遂有314宗散居全国各地。陈氏不忘君赐民敬的“义”为荣耀,遂衍生出冠有“义”字的堂号逾40个。象这种同源异字的堂号如刘氏出自刘向校书天禄阁,遇“燃藜照读”的故事,派生出诸如“兴藜堂、光藜堂、吹藜堂、青照堂、校经堂、禄阁堂”的堂号逾40个。王氏因“三槐堂”而衍含“槐”字的堂号多达80余个。还有诸如李、周、张、吴等很多姓氏都有类似。
    (5)同源异义的堂号
    同出一源,相同汉字,而表现的意义完全不同。杨氏、游氏、程氏的“立雪堂”,同出“程门立雪”的故事,但含义有别。北宋杨时年届四十,放弃仕禄,与游酢赴洛阳拜师程颐。时颐偶瞑坐,酢与时侍立不去。颐既觉,门外则已雪深一尺。此为突出杨、游尊重师长,勤奋求学之举,教育后人要谦恭力学,努力向上。而程氏的“立雪堂”则体现出程氏的家学渊博,受人敬重,彰显师道尊严,崇高至上,受人敬仰。《礼记》曰:“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之与言,则趋而退。”尊师重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至今数千年不衰。国家要复兴,民族要昌盛,就一定要尊师重教。
    (6)同义异字的堂号
    堂号的源出本义一致,但表现的文字却完全不同。吴氏“至德堂”与“三让堂”,就是明显一例。“至德堂”:至德,最高的道德,盛德。吴氏先祖三让王位,始有至德。古公亶父生三子:太伯、仲雍、季历。亶父见季历贤能,季历之子姬昌有圣王之兆。亶父有意传位季历。太伯与弟仲雍从陕西岐山,远徙长江下游三角州,入乡随俗,断发纹身,当地土著拥泰伯为首领,建句吴国。孔子对太伯的谦让精神十分敬佩,感叹道:“太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在孔子看来,太伯的品德已达到了极高境界,人世间再也找不出什么言语词句来形容他的美德了。因而太伯被称为“三让王”。吴氏就援引孔子的赞语,以“至德堂”、“三让堂”作为氏族堂号。
    (7)同字异义的堂号
    堂号文字完全相同,所含寓意,不尽相似。杨氏、林氏都有“四知堂”。杨氏因杨震深夜拒金,清白为官,“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廉名天下;而林氏“四知堂”,系指明代林镠,为官能力行教化,郡邑大治,遗爱于民,人称赞为“金井水、玉壶冰”。因其曾任知县、知州、知府,最后自称“知足”,时号“四知居士”。又“五知堂”,有任、李、唐、范、张五姓皆有,除张氏未见典出何源外,余者都是讲五种修身克己之道。任氏“五知堂”,系出北宋任布作“五知堂”:谓知恩、知道、知命、知足、知幸也。”又李氏“五知堂”,出李绎为官所至颇称治,自以久宦在外,意不自得,作《五知先生传》,谓:“知时、知难、知命、知退、知足也。”唐氏“五知堂”,出明代唐之屏自颜其室曰:“知义、知命、知天、知时、知足。”范氏“五知堂”,云出范仲淹,字义与李氏同。“四知、五知”虽然都是讲的修身,但是所表示的侧重点却又各别。
    (8)同字异源的堂号
    堂号文字完全相同,所含寓意几尽相似,姓氏源出却有别。如“万石堂”,石,在此读担,古代的计量单位,十升一斗,十斗一石。古代官俸,以石(担)计,州牧以上薪俸2000石,为高官厚禄,家族显著,万石即万担。“万石堂”有石、冯、秦、张、廖、严等姓氏使用。石氏“万石堂”,出西汉石奋父子五人,官俸各二千石,汉景帝宠呼石奋为万石君。唐代张文瓘生四子:潜、沛、洽、涉。唐中宗时,父子兄弟五人皆至三品官,时人谓之“万石张家”。廖氏“万石堂”,出宋代廖刚,父子五人,官禄万石。还有冯氏、秦氏、严氏等姓氏也有万石堂,其义类似。李氏“谪仙堂”,唐代李白,被贺知章赞赏称为“此天上谪仙人也。”南宋李壁,少时日诵万余言,属辞精博,周必大见其文,异之曰:“此谪仙才也。”
    (9)同源异氏的堂号
    同源异氏,意即多个姓氏起源于一个事典,又同时被多个氏族使用。如“七贤堂、竹林堂”,其出魏晋时代七位名士: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有山氏,向氏,阮氏,嵇氏使用“七贤堂”、“竹林堂”,王氏使用“竹林堂”,刘氏使用“七贤堂”。杨氏、卢氏、骆氏的“四杰堂”,因出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四杰”。“五龙堂”出晋代索靖、索紒、索永、泛衷、张甝五人俱诣太学,驰名海内,号称“敦煌五龙”。故有索氏、张氏“五龙堂”。芈、魏、嬴三姓氏所用“四贵堂”,因出《战国策·秦三》:“范雎曰:‘臣居山东,闻齐之内有田单,不闻其有王;闻秦之有太后、穰侯、泾阳、华阳,不闻其有王。夫擅国之谓王,能专利害之谓王,制杀生之威之谓王。今太后擅行不顾,穰侯出使不报,泾阳、华阳击断无讳。四贵备而国不危者,未之有也。’”
    (10)同源同氏的堂号
    同源于一个家族群体,或父子、兄弟、祖孙的共同丰功伟绩、忠君报国、德行品格、耕读为本而创立的堂号。如刘氏“五忠堂”、“八贤堂”:两宋时期,福建崇安刘氏,有五人殁于王事,以忠字冠谥号,故曰“五忠”。即刘韐,卒谥忠显;韐子刘子羽,卒谥忠定;子羽子刘珙,卒谥忠肃;同族刘颌,卒谥忠简;刘纯,卒谥忠烈。福州刘氏一宗,有刘彝、刘藻、刘康夫、刘嘉誉、刘世南、刘砥、刘砺、刘子蚧等八人,世称“八贤”。后汉时荀淑有子荀俭、荀绲、荀靖、荀焘、荀汪、荀爽、荀肃、荀旉八人,并有令名,时人谓之“八龙”,荀氏“八龙堂”源此。窦氏“五桂堂、五龙堂”因窦燕山五子窦仪、窦俨、窦侃、窦偁、窦僖等皆学问优博,相继登科。冯道赠诗“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句,时号“窦氏五龙。”林氏“九龙堂”、“十德堂”皆出林皋为赵相“生九子,国人号为‘九龙之父,十德之门。’”林皋,鲁国人。生九子,曰:文、成、宣、化、德、修、明、勉、韶,兄弟九人皆出仕为官,父子十人,皆俱十德: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为国人所尊。
    (11)堂号的避讳与尊讳
    避讳,是中国古代史上特有的一种历史现象。它规定臣下对当代君主以及所尊者不得直称其名,而要用其他方法称呼,这就叫避讳。因此,“讳”,就是指那不得直称的名字。避讳起源于周,之后历朝历代因情而异,严格时应避讳而未避讳者论死。唐初避唐高祖李渊祖父名“虎”的“虎”字,遂称虎为“兽”。《世本》的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为《系本》。在堂号的命名中也基本遵从,多以先祖字号称之。湖南平江徐氏“安贞堂”就是用先祖徐安贞的名讳,《旧唐书·徐安贞传》传主名徐安贞,而《新唐书·徐安贞传》传主名徐安贞,正文称“徐楚璧……,后更名安贞”,仍是名讳,至徐氏修谱时当是超逾七代之例。现今新修谱牒、宗祠堂号命名,今多不拘泥成说,以祖讳命名堂号作为纪念,告诫后世不忘,当属“尊讳”。如湘鄂边骆氏2005年三修《骆氏族谱》,为缅怀纪念从赣迁湘的始祖骆元珠而称“珠公堂”。如周氏“通顺堂”,源出山西河曲县楼子营南沟周氏,2018年修谱建祠时则以迁祖周通、周顺之名“通”“顺”组成“通顺堂”,作为本宗堂号。
    堂号的组成饱含一定的文化修养,彰显一定的文字功力,讲究修辞技巧与原则,与堂号的命名依据又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文源自网络  作者:童桂林)

    
 
Copyright © 2015-2018 延陵殷商文化网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商文化研究促进会 电话:15996806016 地址: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氏宗祠
网址:http://www.jsyswh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