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延陵殷商文化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网站导航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最新动态 更多
宋右武大夫殷秉常公诞辰925周年纪…
海州殷氏召开族务工作座谈会
阜宁“三仁堂”殷氏举行 先祖福地…
慎终追远 继世传薪 ——江苏殷氏…
如邑北乡殷氏隆重庆祝宗谱玉成弘…
如皋倪厦春锦堂殷氏 隆重举行始迁…
丹徒殷促会党支书 参加省社会党组…
江阴殷氏举行第八次年会暨冬至祭…
 
详细内容  

古代“员外”这一称呼是个官职吗

发布者:殷生良  发布时间:2021-08-26  点击:652

    我们平时在拜读氏族宗谱、阅看明清小说和古装影视剧时,“员外”这个词语很常见,通常给人的感觉是家境比较富裕,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的有钱人。“员外”释义原是指正员以外的官员,后指地主豪绅,故富豪皆称员外。其实不仅小说中,在我国古代“员外”这个称呼也是非常普遍。那么“员外”这一称呼是怎么来的呢?
    起初,并没有“员外”这一单一称呼,只是在一些常见的官职前面冠上“员外”之名。三国曹魏时始置“员外散骑常侍”一职,晋朝时又置“员外散骑侍郎”之职,都是皇帝的侍从官。古代朝廷官职有正副之分,“员外”其实属于副职。这些带有“员外”的官职,虽然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实权,但是,因此职平时接近皇帝,是领导非常信任的人,得到升迁的机会很多,求职的人还是趋之若鹜。而能担任这一职务者,也是需要一定背景的,要么是宗室子弟,要么是世家大族。随着时代变迁,带有“员外”称呼的官职逐渐增多。南北朝时又有“殿中员外将军”、“员外司马督”等职,都在官名上加“员外”。到隋朝时,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次官,员外的地位有所提升。唐、宋、辽、金、元、明、清沿其制,以郎中、员外郎为六部各司正副主官。时号“员外”,实已在编制定员之内。此外,唐、宋、辽、金在尚书省左右司郎中下也有员外郎。元属中书省。清朝的理藩院、太仆寺、内务府等也都有“员外郎”这一官职,这些“员外郎”是朝廷正式编制之内的官员。
    “员外”的本意就是朝廷正式编制人员之外。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取士。虽然每三年举行一次,每次录取人数也非常少。除了科举,唐朝还允许推举为官,但是正式编制内的政府官员,其淘汰速度是非常慢。这就导致想做官却又暂时做不了官的人便成为了候补官员,和“正员官”相对,称之为“员外官”。唐朝时的“员外官”问题比较突出。唐肃宗就曾亲自下敕令解决这一问题:“今员外之官,所在甚众,既不厘务,空效驱驰。将适乡闾,复拒职守。念其旅寓,良可优矜。应州县见任员外郎官,并任其所适,计考秩满后,各与成资,仍于本色内减一两选,与留。其先缘罪累者,不在此限。如员外官中,材识干济,曾经任使州县所资者,亦任量留。每上州不得过五人,中州不得过四人,下州不得过三人。上县已上不得过一人。”那么,唐朝的“员外官”问题为什么这么突出呢?其真实原因比较复杂。唐朝各民族关系比较融洽,唐朝政府为了笼络人心,有很多“员外官”都是少数民族的封官。此外,朝廷被贬的官员,也被称作“员外官”。《资治通鉴》载:“神功元年(697年),李峤知天官选事,始置员外官数千人”“神龙二年(706年)三月,大置员外官,自京司及诸州凡二千余人。”《唐要》载:“员外及检校试官斜封官,皆神龙以后有之。”也就是说,武则天时期“员外官”问题就比较突出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举取士录取的人才越来越多,这也就造成了“员外官”越来越多。朝廷为了充盈国库,允许捐官,也就是卖官。而民间的有钱人和一些地主豪绅为了抬高身价和光宗耀祖,提升自己的地位,也乐于花钱买官。清朝雍正时期的名臣李卫,就因为家中有钱,花钱买了一个兵部员外郎的官。没想到,他虽然文化水平比较低,但却很会做人,官运亨通,最后竟身居高位。但像李卫这样通过买官而官运亨通的寥寥无几。但统治者是精明的,虽然允许卖官,也意识到买官的人员多了之后就会败坏政治,所以,有钱人买的大多是“员外官”,就是一个名号而已,“员外”随成了一种身份象征。即使如此,有钱人也是非常乐意的。清代学者翟灏在《通俗编·仕进》中说:“所云员外者,谓在正员之外。大率依权纳贿所为,与今部曹不同,故有财势之徒,皆得假借其称。”
    有很多人认为“员外”就是“员外郎”的简称,但真实的历史不是这样的。“员外郎”是朝廷正式官员,属于编制之内。明清时期,六部各司都有“员外郎”这一官职,是各司副官,清朝的员外郎还是从五品官员呢。而“员外”并不是朝廷官职,它是在朝廷编制之外,没有政治功能,它更像“员外官”。因为,后来买官的人越来越多,民间越来越普遍,所以在后来的戏剧和小说中,“员外”就是指有钱人了。明末的《龙阳逸史》就有记载:“说的是庐陵地方,有个员外,姓钱名坤。这个员外不是吏户礼兵刑大部中的员外,只为有了两分钱钞,人上过誉他的美名。”经常看明清小说或者电视剧的读者就会发现,明清时期出现的“员外”会非常多。这又是为什么呢?艺术来源于生活,这说明明清时候的民间存在着大量的“员外”,所以才被很多文艺创作者写进了作品里。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民间的有钱人,相比较于其他朝代增加了很多。这些人拥有了财富之后,迫切想要提升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似乎员外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于是就通过花钱买官来实现。由于员外郎此一官职具有非编制内的特点,买此类官的财主众多,加之地方官员几乎来者不拒,有官品的郎官供不应求,因此出现了很多实际上并无官品的职位,泛称为员外。随着民间买官人数的增多,民间的“员外”也就多了起来。但是,一样东西一旦缺少了稀罕性,它的地位也就随之下降。这也就是为什么明清时期的员外越来越多,而其政治属性越来越弱的原因。
    随着时间推移和官制改革,明朝以后员外郎成为一种闲职,不再与科举相关,而渐渐和财富联系在了一起,只要肯花银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个员外官职来做。财富是得到仕途功名的捷径,而头悬梁锥刺股、十年寒窗之苦尽可以统统免去。员外郎作为禄星,由他来保佑读书人状元及第、金榜题名,这多少有些讽刺意味。
    到了当今社会,“员外”这一称呼退出了历史舞台,员外不相当于今天的任何身份,但仍存在一些痕迹,而又说不清。诸如顾问、调研员、文史馆员、参事等等之职。说白了,明清时期的“员外”就算是一个满足虚荣心的头衔!见到地主豪绅称呼“员外”,就像现代人见到和尚就叫大师、洗脚妹看见顾客就叫老板一个样,甭管是不是,反正叫高大一点对方不会不高兴。如果算上民间滥用的敬称,有名无实的“员外”基本上就是现在的大小私营企业家吧。

    
 
Copyright © 2015-2018 延陵殷商文化网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商文化研究促进会 电话:15996806016 地址: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氏宗祠
网址:http://www.jsyswh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