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延陵殷商文化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网站导航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最新动态 更多
宋右武大夫殷秉常公诞辰925周年纪…
海州殷氏召开族务工作座谈会
阜宁“三仁堂”殷氏举行 先祖福地…
慎终追远 继世传薪 ——江苏殷氏…
如邑北乡殷氏隆重庆祝宗谱玉成弘…
如皋倪厦春锦堂殷氏 隆重举行始迁…
丹徒殷促会党支书 参加省社会党组…
江阴殷氏举行第八次年会暨冬至祭…
 
详细内容  

乡进士、岁进士是什么称呼

发布者:殷生良  发布时间:2021-09-12  点击:789

    在好多氏族的家谱或古老的墓碑中经常出现“乡进士”和“岁进士”两个词语,有很多人认为“乡进士”“岁进士”就是皇帝亲自主考的殿试“进士”,但实际不是一会事,而“乡进士”、“岁进士”都不是殿试“进士”。科举取士自从隋朝开始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明令废除止,历经一千三百年后也已过去了一百多年,人们对它已经陌生了,所以很多人对“进士”与“乡进士”和“岁进士”的区别容易混淆。
    “乡进士”是举人的别称。明清科举由乡试产生举人,考试地点在省城,主考官为布政使司。乡试的第二年,在京城进行会试,只有考中举人才有资格参加会试,会试产生贡士。贡士有资格参加科举最高级考试——殿试。殿试在皇宫中举行,由皇帝亲自主考。殿试产生天子门生进士,前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乡进士”(举人)与进士相差甚远,将举人冠之以“乡进士”无非是民间一种雅称而已。
    同样,“岁进士”也不是殿试进士,是对于“岁贡(生)”的一种雅化的别称。明清时代的“岁贡(生)”是“贡生”的一类。“贡生”是什么?明清科举时期,按期选拔各地府、州、县学的“生员”(俗称秀才),贡入中央国子监(俗称“出贡”),称“贡生”。贡生,就是地方政府如县、州、府乃至省向朝廷推举的,经过学政选拔,成绩特别优秀的生员而成为国子监的学生。但是与其它国子监学生不同,贡生是正途所出(非钱买来的)。贡生被送入京师国子监学习深造,毕业后由吏部派任知县、县丞、教谕等官职,因而入国子监的贡生又称贡监,或称监生(俗称太学生),取得了出仕做官的资格。按例,开始只能做“候选训导”,就是候补府、州、县学的副学官。在清代后期,绝大多数的“候选训导”只是一种虚衔,终老无望实授。对于岁贡生来说,最美的称呼便莫过于“岁进士”了。
    “岁进士”作为一种雅称,可以写在“私家性”的族谱和碑文里,却不能用于正式的文书里,即使带有颂扬性的普通文体,如书信、传状里也很少有用“岁进士”这字样的。殿试进士与“岁进士”有根本区别,不在一个档次上:第一,选拔途径不同;第二,有无科分(殿试按干支纪年分,如称“甲子科”,岁贡生是挨升的,没有科分);第三,任职不同(殿试进士一甲三人分授翰林院撰修、编修,再择优任编修、检讨、庶吉士,余者授各部主事、中书,有些是外派任知县、知州,而岁贡生只能候补府、州、县学的副学官)。
    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明代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纳贡;清代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和例贡。贡生不同于贡士,举人经会试而被录取者称贡士,第一名为“会元”。贡士经过殿试录取者为进士,第一名为“状元”。也就是说,进士比举人高一级,比贡生差不多高两级。贡生相当于举人副榜。
    岁贡:府、州、县每一年或两三年得选送年资长久的廪生一、二人,保送到京师,入国子监读书,称为“岁贡”,由于大都挨次升贡,故有“挨贡”的俗语。
    恩贡:是指国家有庆典或登极诏书,据府、州、县学岁贡常例,除岁贡外,加选一次作为恩贡。清特许“先贤”后裔入监者,亦称恩贡,如朝廷每年都会给孔氏后裔一定的贡生名额,以示尊孔崇儒。
    优贡:每三年各省学政三年任期满时,就本省生员择优报送国子监的,称为优贡。每省不过数人,亦无录用条例。
    拔贡:每十二年各省学政考选本省生员择优报送中央参加朝考合格的,称为拔贡。经礼部奏请廷试,取入第一、二等者,在保和殿复试,绩优列一、二等者,以七品小京官或知县、教职给以任用。
    副贡:是指各省乡试录取正榜的举人之外,另外录取的副榜(没有考中举人的秀才),准作贡生,进入国子监读书。
    例贡:是指不由考选而由生员“援例捐纳”取得贡生资格,分附贡、增贡、廩贡等,不算正途。
    选贡:明制,于岁贡之外考选学行俱优者充贡,称选贡。
    纳贡:明制,由生员捐纳钱财、米粟入国子监,称纳贡。
    做了贡生以后,理论上可以当官了,但含金量没那么高。刚开始的时候贡生人数少,还能授予官职,到后来进士、举人想当官都没有官位可选,贡生这种自学文凭就更难授官了,通常就是从国子监毕业以后,授予一些虚衔和允许贡生穿戴官员才能使用的衣物。

    
 
Copyright © 2015-2018 延陵殷商文化网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商文化研究促进会 电话:15996806016 地址: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氏宗祠
网址:http://www.jsyswh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