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延陵殷商文化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网站导航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最新动态 更多
宋右武大夫殷秉常公诞辰925周年纪…
海州殷氏召开族务工作座谈会
阜宁“三仁堂”殷氏举行 先祖福地…
慎终追远 继世传薪 ——江苏殷氏…
如邑北乡殷氏隆重庆祝宗谱玉成弘…
如皋倪厦春锦堂殷氏 隆重举行始迁…
丹徒殷促会党支书 参加省社会党组…
江阴殷氏举行第八次年会暨冬至祭…
 
详细内容  

麒麟殷氏族谱中的文献——《送殷员外序》

发布者:殷生良  发布时间:2024-06-13  点击:304

编者按:丹阳《麒麟殷氏家乘》卷十六“文献考序”:“国家之纪纲,理乱于文献乎系焉。是以圣人有慨于杞宋(注:资料不足,不能证明),而后世贤人君子之贻(注:遗留)其家者,罔弗(注:无不、没有不)垂意(注:留意)于斯(注:在这里),俾子子孙孙得以持循(注:遵循)而准的之,文以章献(注:文采斐然),献以敷文(注:铺叙文辞),家世之盛衰,教化之污隆(注:指世道的盛衰或政治的兴替),按谱牒所具。”“盖闻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士君子虽有盛德美行,卓卓可表,见于天下后世,而非有能文章者,以导扬其盛,或言之而不传,传焉而不足以久,是以尹吉甫之美申伯也。故录先世以来,海内名公钜卿以及文人才士所导扬者,著于篇文不一体,各以世叙,辑文献考。”现转载韩愈为歌颂殷侑而作的文献——《送殷员外序》一篇,以供学习交流。

殷侑(767838),陈郡人,世居润州曲阿。东汉南渡殷氏初祖封公(讳建之)二十一世孙,父亲殷怿。幼时励志好学,少长,精通经术,以讲习自娱。唐贞元未年,以五经登第,精于历代沿革礼。元和年间,累官为太常博士。开成三年(8387月,在任上去世,享寿72岁,追赠司空。元和八年(813),回纥(注:中国少数民族部落,回鹘是维吾尔族祖先,由回纥改名而来,是游牧民族地区最早过渡到城市生活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新疆,在内蒙古、甘肃、蒙古以及中亚的一些地区也有散居)请求与唐朝和亲,朝廷派宗正少卿李孝诚奉命宣谕回纥,以殷侑为副使。殷侑谨慎稳重,有气节,遇事沉着善辩。回纥可汗起初接待唐朝使臣,大陈兵甲,企图使唐朝使臣臣服,因而拒不行答拜之礼。殷侑站立不动,宣读完唐宪宗的诏书,可汉指责殷侑傲慢无礼,并扬言扣留唐朝使臣,同行的使臣都感到害怕,殷侑对回纥使者说:“可汉是汉家子婿,欲坐受使臣拜,是可汉失礼,非使臣之倨也。”殷侑这番话使回纥可汉深感畏惧,终究不敢再逼迫。殷侑顺利完成出使回纥,凯旋还朝,大张国威。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自称“郡望昌黎(今辽宁省义县)”,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后人尊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中国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殷侑作副使出使回纥,朝廷对此次出使非常重视,上下大臣都为出使者饯行,韩愈也在其中,席间为殷侑把盏致辞,记之成文,是为《送殷员外序》。

原文唐受天命为天子,凡四方万国,不问海内外,无小大,咸臣顺于朝。时节贡水土百物,大者特来,小者附集。

元和睿圣文武皇帝既嗣位,悉治方内就法度。十二年,诏曰:“四方万国,惟回鹘于唐最亲,奉职尤谨。丞相其选宗室四品一人,持节,往赐君长,告之朕意。又选学有经法、通知时事者一人,与之为贰。”由是殷侯侑自太常博士(注:从七品)迁尚书虞部员外郎兼侍御史(注:从六品),朱衣象笏,承命以行。

朝之大夫,莫不出饯。酒半,右庶子韩愈执盏言曰:“殷大夫:今人适数百里,出门惘惘,有离别可怜之色;持被入(注:家谱中为‘八’,应为“入”)直三省,丁宁顾婢子,语刺刺不能休。今子使万里外国,独无几微出于言面,岂不真知轻重大丈夫哉!丞相以子应诏,真诚知人(矣)。士不通经,果不足用。”于是相属为诗,以道其行云。

  昌黎韩愈 

【译文】在唐代,天下万国无论大小,海内海外,都臣服于唐朝,定期向朝廷进贡各种物品。元和年间,唐朝皇帝为了治理国家、整顿法度,派遣官员前往各地执行任务。其中,殷侑被任命为尚书虞部员外郎兼侍御史,负责一项重要使命。这次派遣是出于对殷侑的信任和对其能力的认可,他将被派往万国之外的外国,执行一项重要的外交任务。

在殷侑出发前,朝中的大臣们为他举行了隆重的送别宴会。右庶子韩愈在宴会上发表演讲,对殷侑表示了高度的赞扬和祝福。韩愈提到,普通人离家数百里就会感到惘然,而殷侑面对的是万里之遥的外国,却能保持镇定,不言而喻地展现出他真正的勇气和智慧。韩愈认为,体现了殷侑对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

韩愈的演讲不仅是对殷侑的鼓励和祝福,也是对所有即将出使外国的官员的鼓舞。他强调了通晓经法、了解事务的重要性,认为这是执行外交任务所必需的。在宴会的最后,大家共同创作诗歌,以表达对殷侑的祝福和期待,希望他能够顺利完成任务,为国争光。

这段历史记载了唐朝对外交往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展现了唐朝对外交的重视以及对外交官员的期待。韩愈的演讲也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对国家的忠诚,是唐代文学和外交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

赏析元和十二年(817),虞部员外郎殷侑,作为副职协助宗正少卿李孝诚出使回鹘。朝廷上下对这次的出使异常重视,“朝之大夫,莫不出饯”。韩愈也在其中,席间为殷侑把盏致辞。记之成文。

全文不足三百字,然而却气势磅礴,有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作者的“文以载道”、“陈言务去”的文学思想,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堪称赠序散文的典范。

元和十二年,距安史之乱后约五十多年,惊魂甫定的唐王朝有如从恶梦中醒来,政治上采取了一些措施,国内相对安定,出现了所谓的“中兴”、“太平”。其实,藩镇割据,各自为政,危机四伏。几十年后,便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黄巢起义。因而所谓的“中兴”、“太平”,不过是两大动乱中偷得的一次喘息,死前的回光返照而已。这就是这次外交活动的真实的政治背景。

韩愈“文以载道”的“道”这个概念,外延相当宽泛,既包括封建法权,也包括封建道德等等方面。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维护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人格上褒奖重国轻身的磊落行为,鄙视委琐庸俗的贱人辱行,这便是本文所载之“道”。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也就找到理解本文的一把钥匙。

文章的开头部分,作者以非凡的气度写道:“唐受命为天子,凡四方万国,不问海内外,无小大,咸臣顺于朝。”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显然是被作者大大强化了的“盛世”,但我们却从中感受到了作者对国家强盛的欣喜。在这里有的是自豪而无骄横,有天朝大国的自尊,没有对小国的歧视,盛气十足但不凌人。这种看似矛盾的感情,我们只能从作者渴望国家的统一强盛中找到解释。因而也就明白了这里所写,并非是作者在粉饰太平,而是因为客观和主观暂时的相对统一,作者真情的流露。

欢呼中兴,自然更极力拥护为巩固这种局而而做的一切努力,所以作者亲自为殷大夫出使送行。回鹘曾帮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唐肃宗曾把女儿宁国公主嫁给其王葛勒可汗,德宗也曾把女儿咸安公主嫁给骨咄禄毗伽可汗。所以文中说回鹘“于唐最亲,奉职尤谨”。回鹃雄踞在唐王朝之北,关系处理得好,是帮手;处理得不好,就是杀手。这是唐王朝安危所系,殷大夫此行的使命就是要巩固修好两国的关系,着眼点当然是希望回鹘成为唐朝政权的支撑力量,帮助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韩愈的“道”还体现在人格、道德观上。他赞扬那些轻身重国的凛然无畏的大丈夫,卑视那些贪妻恋子、顾家惜命的委琐小人。这一点在他的致辞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文中写道,“殷大夫:今人适数百里,出门惘惘,有离别可怜之色;持被入直三省,丁宁顾婢子,语刺刺不休。今子使万里外国,独无几微出于言面,岂不真知轻重大丈夫哉!”“持被入直三省”是说拿着被子到三省 (注: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去值班。“剌剌不能休”是形容有话说不完,喋喋不休的意思。“知轻重”是指知晓个人为轻,国家为重的意思。这段话开门见山,直呼其名,没有半字客套,可谓去陈言的典范。既像是对殷大夫个人的致意,又像是对世人而发,更像是自抒胸臆;是形象的描写,也是义理的阐发。这样一来,本来是对殷大夫品格的赞扬,就变成了所有的人安身立命的行为规范了。

一篇不足三百字的小文,包含上述这样深刻的思想内容已属不易,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还刻画了两类活脱脱的人物形象:委琐庸俗的戚戚小人和正气凛然的大丈夫。分析一下人物的刻画,对领悟作者独运的匠心和艺术手法是有好处的。

可以这样说,烘托、铺垫、对比等表现手法的运用是使本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的根本原因。纵观全文,正面描写殷大夫形象,实无一处,但仔细体味,全文又几乎无一处不是在写殷大夫。开头一段交代背景,由于作者盛设赞辞,极力渲染,一个万邦朝贺,四海臣服的天朝大国形象俨然矣。殷大夫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代表这样的大国出使,壮阔的背景放射的光辉,必然洒在活动其间的人物身上,所以此时殷大夫虽尚未出场,却早已有如将出之朝日,光芒万丈了。这便是烘托的写法。

第二段诏书内容构成了本段的主体。宪宗皇帝的话既说出了唐与回鹘特殊关系,也提出了使臣的规格和人选的条件。“学有经术,通知时事”也就是既要有真才实学,又能通晓时事。级别如此之高,人选条件如此之苛,能胜任的人难道不该刮目相看? 这里是为殷大夫出场所做的铺垫。

殷大夫的出场,作者只用“朱衣象笏,承命以行”一语带过。这是因为前面的文章已经“蓄势”很足,再说一句也是多余。而这样的处理却造成了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城府颇深又不动声色的殷大夫形象就矗立在读者面前了。

殷大夫形象的最后完成,是在全文的最后一段。作者执盏致辞,满怀别绪而言深旨远,用可鄙可怜的小人,反衬殷大夫。一方是“直三省”而有难色,一方是万里出使,却安详从容。强烈的对比形成的巨大反差,使殷大夫的形象熠熠生辉。据史载,回鹘可汗一定要殷大夫行君臣之礼,殷大夫始终不肯,可汗也被弄得无可奈何。殷侑可算得上是一个不辱使命的能臣了。参考这段史实,我们更信服作者对殷大夫的评价了。这主要应归功于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

这篇小文前叙后议,但通读全文时,读者始终会感受到作者贯注到全文中的“情”来。从交代背景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自豪之情,从作者的致辞中可以感受到对小人的憎恶、对君子的钦佩之情。鲜明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使得本文成了赠序散文中的上乘之作。

    
 
Copyright © 2015-2018 延陵殷商文化网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商文化研究促进会 电话:15996806016 地址: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氏宗祠
网址:http://www.jsyswh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