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延陵殷商文化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网站导航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最新动态 更多
宋右武大夫殷秉常公诞辰925周年纪…
海州殷氏召开族务工作座谈会
阜宁“三仁堂”殷氏举行 先祖福地…
慎终追远 继世传薪 ——江苏殷氏…
如邑北乡殷氏隆重庆祝宗谱玉成弘…
如皋倪厦春锦堂殷氏 隆重举行始迁…
丹徒殷促会党支书 参加省社会党组…
江阴殷氏举行第八次年会暨冬至祭…
 
详细内容  

江都周边有十多个“殷庄” 大多是“南渡殷氏”后裔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7-07-21  点击:2015


江都嘶马殷氏后人殷泽利

      “殷”,宋版《百家姓》中排第74位,据国家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地区殷姓人口总数约为200万,约占大陆地区汉族人口总数的0.16%,在当今中国姓氏人口排名中排第104位。其中,以山东、云南、四川、河北、陕西、江苏等省多此姓,上述五省殷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殷姓人口总数的58%。

      在江都周边,大大小小有着十多个以“殷姓”命名的庄落。昨天,来自嘶马镇的居民殷泽利和丹阳殷氏文化研究者殷生良,向本报记者讲述了江都各个“殷庄”的由来以及目前江都维扬殷氏一族的人口分布情况


其他分支的《殷氏宗谱》

族谱记载:殷姓源于子姓  宋代因避讳许多族人改姓

   
      殷泽利告诉记者,据保存较为完好的《维扬殷氏族谱》中记载,殷姓源于子姓,出自帝喾嫡子殷偰(契古写作偰,读xie)的后裔。
      “谱中记载,商朝君主盘庚将国都从奄(今山东曲阜)迁于殷(今河南安阳),称为‘殷’或‘殷商’。殷商灭亡后,殷商遗民便纷纷以国名为姓,自称为殷(依)氏。殷姓从得姓至今已有3000多年了。这一点在史料《风俗通》《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中也有记载。”
      “殷姓是中华民族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殷,早期读音作yī,春秋末期改读作yan,唐朝后皆混淆改姓氏读音为yin。据记载,宋朝时,因避宋太祖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的名讳,许多殷氏族人为了避讳改姓氏为汤氏、商氏、戴氏、林氏等。”
      江苏一带殷氏族人从哪来? 大多为“南渡殷氏”后裔
      殷生良告诉记者,谈及江苏一带殷氏族人,就必须要提及中国历史上发生在西晋末年的大事“永嘉南渡”。
       “永嘉(307—313)是晋怀帝司马炽的年号。在永嘉之前,中原地区曾发生过长达16年的八王之乱。这次变乱直接招致了永嘉时期的民族斗争。匈奴和羯族的首领刘曜、石勒等率领部众,残酷地屠杀汉人。永嘉四年(310),刘曜在今河南东部攻下汉人坞堡100余处。同年,石勒在今湖北襄樊一带攻下坞堡30余处。后又在苦县宁平城(今河南鹿邑)击败晋军主力,晋军死者十余万人。同年,刘曜攻陷洛阳,纵兵大肆屠杀焚掠,洛阳化为灰烬。在这样的情况下,晋朝的官民实在无法忍受,就大量南迁,史称‘永嘉南渡’。”
       “据我们家族的丹徒黄墟《殷氏家乘》中记载,我们的祖先是陈郡长平殷氏,祖先在‘永嘉南渡’时迁到润州(今镇江)一带。而壮大我们南渡殷氏一脉的人,也是我们南渡殷氏后裔称之为始祖的则是宋代的秉常公。‘公讳秩,字秉常,行初一,居扬之泰州,宋诰授右武大夫,其二子再迁华墅(今丹徒丁岗华墅村),名为殷庄。后裔至今延续700多年,从丹徒华墅、麒麟、黄墟、留村等往省内外呈放射性繁衍。’”殷生良说,应该说,江都周边及江苏省很多地区的殷氏大多是“南渡殷氏”的后裔,是秉常公的后代。
      江都周边有十多个“殷庄” 山东殷氏一族相传迁自江都
       “自家的族谱早年间因兵乱遗失了,这些年一直试图寻找相关的信息续修家谱。”殷泽利说,在寻找的过程中发现,江都周边以“殷”姓命名的庄落还真不少,有十多个。
       “我去过杭集的大殷庄、湾头镇老街北面小岛上的殷家庄、宜陵五一村殷家岔、邵伯殷家庄、丁沟大殷庄、丁沟小殷庄、丁沟殷厦、麾村殷庄、金陵村殷庄、花荡殷家庄等等。”最远的,他则跑到了山东,那边的殷氏一族相传是从江都迁过去的,他们也一直想回江都寻找祖籍。“在整个寻找祖先信息的过程中,虽没有找到我们这一支脉的原谱,但我认识了非常多的宗亲,也打听到了很多有用的信息,目前我们已开始筹备重新编修我们江都嘶马殷氏族人的族谱。”
      不同支系殷氏族谱祖训相似  孝道为本 耕读传家 心存忠厚
      “在寻找过程中,我也拜读了许多不同支系的殷氏族谱,发现其中的祖训基本相同,都是教育后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与人为善、积善行德。这其中,孝是很重要的一条。文中称‘人子事亲,日用常行之道。五刑之属三千,罪莫大于不孝。’”
      此外,就是告诫子孙耕读为家族传承之本。耕种是取天地给我们的恩惠,读书则可以明事理,上可报效国家,下可造福百姓,所以家族中每一个子孙必须要读书和学会耕种技术。
      再有一点,就是为人必须要心存忠厚,行必忠信,言必忠信。“我觉得这不仅仅是我们殷氏家族传承的根本,也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传统美德,值得我们所有人去遵守。”
《扬州晚报》记者 宫鋆煜 文/图/2017-7-21.
    
 
Copyright © 2015-2018 延陵殷商文化网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商文化研究促进会 电话:15996806016 地址: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氏宗祠
网址:http://www.jsyswh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