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江晚报讯 获悉黄墟殷氏宗祠修缮完工的消息后,昨天记者一大早就登上了206路公交,大约经过了一个小时的颠簸,终于来到了位于丹徒区辛丰镇的黄墟殷氏宗祠。
殷氏宗祠“修旧复旧”
黄墟在镇江东南约25公里处,原为独立乡镇,2005年12月农村建制调整并入辛丰镇,隶属丹徒区。殷氏在黄墟为望族,原全镇87个自然村,有殷姓的就有67个,占77%,殷姓人口4500余人,约占原黄墟镇总人口的四分之一。由于黄墟殷氏至今有700余年,因此殷氏宗祠成为当地人最为看中的古建筑。
黄墟殷氏宗祠初建于1540年,1802年重建,2004年被列为镇江市文保单位。重建后的宗祠已有200多年历史。由于年久失修,主体建筑墙体倾斜严重,竖柱腐烂,部分建筑构件缺损,已成高度危房。
记者来到黄墟中心小学,从一个小门进入黄墟殷氏宗祠,记者注意到,旁边的一面墙上写着“修缮恢复殷氏宗祠工程由苏州香山古建承建”的标语。原来,这次修缮过程中,他们请来了国内古建行业修缮保护的顶级企业——苏州香山古建筑园林专家全程参与和指导。因为是按照“修旧复旧”的保护原则,所以这次修缮没有修建新的宗祠建筑,都是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修缮。有的老建筑因为太过破败,采取的是“落架大修”,从大梁、椽子等建筑的主要结构开始,再到各个房间的屋面、盖瓦等等。修缮后的黄墟殷氏宗祠大效果很不错,可以说是最大限度地“恢复”了原有古建筑的风采。
了解古建修缮行业的人都知道,其实修缮古建筑比重建仿古建筑要困难的多,所需的花费也更大。因此这次整个修缮工程得到了政府和民间方方面面的支持,共投入资金400多万元,力度之大也是前所未有。
在修复的殷氏宗祠的旁边,就是黄墟乡村师范学校的旧址。工作人员带记者从一堵废弃的矮墙上远远看了一眼,只见一排学生校舍一样的平房。据了解,今年也要投入资金完成这个学校旧址的修缮。
宗祠亮点不少 开始展陈
记者在现场看到,修缮后的宗祠由享堂、寝堂、读书楼、孝子楼等部分组成,建筑全为砖木结构,宗祠建筑全为砖木结构,挑檐、斗拱、垛墙、横衍,镂窗精美齐全,砖木石雕,古朴华丽。外观粉墙黛瓦,飞檐翘角,庄重典雅,而原有的精华元素全部被保留了下来。
从整座建筑来看,殷氏宗祠坐落在集镇东首,坐北朝南,门前是广场,场边设旗杆石18尊,每逢节日和祭祀活动都立杆挂旗,象征先祖荣耀。整个建筑规模宏伟壮观,前后三进大宅,号称九十九间半,但实际是每进9间,共27间,再加上一些楼房、走廊及附属用房。布局前后三进呈台阶式,后进高于前进,每进九间,而且中间三间较左右三间突前,每进设天井,侧有长廊联通前后,整体建筑彰显朴素雍容,高古雅致之态,突出尊祖孝宗本意。
据相关人员介绍,他们在去年年底就完成了布馆陈列方案。内部陈列物品正在制作中,即将进行布馆。清明前大概完成十几块匾额以及十几块楹联的上梁、上墙、上柱子,而黄墟《殷氏家训》二十则也将上墙,其他的就是享堂、寝堂、读书楼、孝子楼的各类说明介绍材料也在准备中,具体布置好大概要到今年年底。
冷遹纪念馆工作人员殷正义表示,“享堂”里面主要是一个总序,然后有家训二十则,后面的“寝堂”里面主要讲黄墟殷氏的源流、事迹图,以及家训十条,“孝子楼”里面主要介绍黄墟十几个孝子的事迹材料,“读书楼”主要介绍黄墟的读书人的一些事迹。殷氏宗祠整个建筑的功能概括起来就是围绕六个字:“家、国、神、业、学、礼”,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
殷氏六房今年要修缮完成
来到古镇,自然要到街上走走。这里的交通还算发达,每天从清晨六时至十八时,每隔20分钟就有公交车206路、205路、209路往返于镇江站和黄墟客运站之间。古镇以“十字街”为中心,向东西南北方向延展。另有一条南街横于顶端,街道呈“干”字形,有后街、中街和前街,主要街道均为条石路,条石下有下水道,一派古色古香的味道。
“镇上除了殷氏宗祠,还有殷氏六房也值得一看,更重要是,这两者现在已成为一个市级文保单位的主体。”冷遹纪念馆馆长朱志清告诉记者。
黄墟殷氏六房位于镇东,殷氏宗祠之西并与之相邻。始建于清乾隆年末,为当年镇上巨商殷丕列的六堂弟殷菖所建,距今已有210余年,保留基本完整,建筑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整座建筑是按“易经坤卦六爻图”设计,内含玄机,不过要看出八卦的模样,只能从空中俯看了。如果从外面来看,只能看出“深墙大院”的模样。
记者走进,犹如进入黑暗的迷宫。民居呈“非”字形排列,中间是一条南北向长100米、宽1米50,顶高约6米的弄堂,屋顶为遮盖式、不透光。因为几乎没有光源,所以进入中段后便一片漆黑,只有弄堂的两头有亮光。据介绍,弄堂的两端各有前门和后门,供人们进出。弄堂的两侧为木柱构筑,整体相连。民居以弄堂为主线,东西两侧为民宅,东为四进,西为五进,每进三间,坐北朝南,各有天井、花坛,均是花格门窗,自成体系。每进民宅有边门与弄堂相通。居宅全为青砖本瓦,结构牢固。
建筑东侧最南面有一座敞厅,厅前是天井,天井东面的门墙上有一幅完整精细的砖雕工艺品,上面刻着“龙凤呈祥”、“福禄寿喜”、“万蝠来朝”、“三星高照”和“麒麟送子”等象征吉祥如意,美满和谐的图案,工艺非常精美。电影“江南风云”拍摄时,曾在这里取景。该民居2004年列入市级文保单位。
朱志清馆长介绍,殷氏六房修缮今年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因此他们必须在今年啃下这块硬骨头。因为体量较大,所以投入的维修费用将超过修缮殷氏宗祠的费用,很快区里就要开协调会拿方案了。“总的来说,修缮完工的殷氏宗祠做的是一个新时代乡村‘文化大礼堂’的概念,而殷氏六房修好后侧重于民俗文化展示馆,黄墟乡村师范学校旧址修缮好后会做成教育史料馆,这三部分共同构成一个黄墟文化的全方位展示。”(竺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