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北方残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过江。陈郡殷氏族人也随着南迁的人流在江南安家。南渡之后的陈郡殷氏异军突起,一跃成为东晋政治舞台上一股重要力量。但发迹了的陈郡殷氏依然不忘祖地,称自己是陈郡或陈郡长平人。
陈郡殷氏在东晋的崛起始于殷识之子殷羡、殷融兄弟。殷羡,字洪乔,官豫章太守,性耿直而独特,官终光禄勋。殷融,字洪远,官至吏部尚书、太常卿。陈郡殷氏最为显赫的人物当属殷羡之子殷浩,正是他把陈郡殷氏带入了一流世家大族之列。
殷浩,字渊源,“识度清远” ,善于玄言,深负重名。征西将军庾亮曾召殷浩为记室参军,累迁司徒左长史。后称疾不起,归隐近十年, 时被比作管仲、诸葛亮。当时的清谈家如王濛、谢尚等更是把殷浩做不做官看成是东晋能否兴盛的标志,有“深源不起,当如苍生何”之说。永和二年( 346)因褚裒推荐,始受命为建武将军、扬州刺史。次年,桓温灭成汉,威震朝廷。会稽王司马昱(即简文帝)执政,以殷浩声名影响朝野而引之为心腹,参预朝政,统率扬州之众以抗衡荆州的桓温。五年,晋北伐。殷浩以恢复中原为己任,就任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浩既受命,以中原为己任”,上疏奏请北征许、洛,于是统军进取中原。不料,八年二月,镇西将军张遇叛于许昌,同年四月殷浩大军于许昌被前秦军所败。九月,殷浩再次北伐。九年十月进次山桑(今安徽蒙县北) ,平北将军姚襄叛变,浩军被袭击,大败而归。桓温本来就妒忌殷浩,闻其兵败,乘机上疏弹劾殷浩。次年二月,殷浩被废为庶人,徙于东阳信安县(今浙江衢县)。十二年,殷浩卒于徙所。殷浩子涓亦有美名,咸安初,被桓温诬以谋反罪杀害。
殷融四子皆为官。殷康历任左卫将军、吴兴太守;殷师历任骠骑咨议参军、晋陵太守,赐爵沙阳男;殷茂历任国子祭酒、太常,累官散骑常侍,特进光禄大夫;殷允历任豫章太守、吏部尚书,累官太常卿。
殷康之子顗,曾任南蛮校尉,为政清明,政绩卓著。顗弟仲文,初为会稽王司马道子骠骑参军,后为征虏长史,贬新安太守。桓玄举兵,以为侍中,领左卫将军,参与策划废立之事。玄败投晋,历任镇军长史、尚书、东阳太守。后与其弟南蛮校尉殷叔献同以谋反罪被诛。殷师之子殷仲堪初为佐著作郎。谢玄镇京口,请为参军、长史,领晋陵太守,受到晋孝武帝的赏识,召为太子中庶子,兼黄门侍郎。太元十七年( 392) ,孝武帝因会稽王司马道子擅权,欲培植方镇势力相牵制,乃授其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振威将军、荆州刺史,镇江陵。安帝即位,进号冠军将军,固辞不受。晋安帝隆安二年( 397) ,王恭起兵讨伐谯王司马尚之等,殷仲堪响应,率众沿江东下,军次芜湖。不久王恭因部将刘牢之临阵反叛而兵败石头城。时殷仲堪等拥众数万,朝廷畏惧,贬其为广州刺史。殷仲堪怨恨被贬,与桓玄、杨佺期结盟,请求讨伐刘牢之等。朝廷惧其威势,下诏令其还复本位,叩抚所镇。三年,朝廷离间殷仲堪、杨佺期与桓玄,加玄都督荆州四郡,玄袭取江陵,仲堪战败,被逼自杀。殷仲堪子旷之,仕至剡县令。
殷茂子遹,曾为雍州刺史杨佺期司马。
晋恭帝元熙二年( 420) ,刘裕代晋,历史进入刘宋王朝。在刘裕称帝之前,殷景仁、殷穆就是其追随者,因此陈郡殷氏并没有因为刘宋代晋而受到影响,依旧累世显贵。
殷景仁为殷茂之孙,晋安帝义熙七年( 410) ,为刘裕太尉府行参军,曾建议百官荐举贤才,根据所荐人是否名副其实来决定举荐者官职升降,被刘裕采纳。历任世子中军参军、骠骑将军刘道怜主簿、衡阳太守、中书侍郎等职。宋少帝时,授黄门侍郎,转左卫将军。文帝即位,与王华、王昙首、刘湛四人并为侍中,深受文帝宠信。元嘉三年( 426)为中领军。九年,升任尚书仆射。后因不满官场上的勾心斗角,称病请辞。景仁在家养病5年,文帝遇事仍要征求他的意见。元嘉十七年,彭城王刘义康篡位未成,被免为庶人,景仁代义康为扬州刺史,在州月余病卒,追赠侍中、司空。景仁子道矜,官至太中大夫。道矜子恒,宋泰始初为侍中、度支尚书,因故左迁散骑常侍;入齐,官至金紫光禄大夫。
殷穆系殷允之子,由五兵尚书为刘裕相国左长史。刘裕称帝后,历任散骑常侍国子祭酒、五兵尚书、吴郡太守等职;文帝即位为金紫光禄大夫,兼竟陵王师;后晋升为护军将军,再次升迁为特进、右光禄大夫,兼始兴王师。殷穆子淳,初为秘书郎,历任衡阳王文学、秘书丞、中书黄门侍郎等职。殷穆有子淳、冲、淡。殷淳子孚为宋尚书吏部郎、抚军长史。又子臻,为宋太子洗马。殷冲初为中书、黄门侍郎,后历任太子中庶子、尚书吏部郎、御史中丞、吴兴太守、度支尚书;太子刘劭弑帝自立后,被任为侍中、护军,晋升为司隶校尉。不久,刘劭被杀,冲亦被赐死。殷淡历任黄门吏部郎、太子中庶子,兼步兵校尉。
殷羡曾孙殷孝祖,历仕宋文帝、孝武帝、前废帝三朝,官至兖州刺史。明帝即位,四方反叛,内外交困,孝祖奉诏率军入朝,朝廷由此转危为安,殷孝祖因此被晋升为冠军将军,不久再授都督兖、青、冀、幽四州诸军事、抚军将军。泰始二年( 466) ,殷孝祖率兵讨伐叛军,身先士卒,中流矢而亡。孝祖族子琰初为江夏王刘义恭征北行参军,历任始兴王刘浚后军主簿,鄱阳、晋熙太守及豫州治中从事史、庐陵内史、尚书左丞、巴陵王休若左军司马等职。前废帝永光元年( 465) ,除黄门侍郎,出为山阳王刘休祐右军长史、南梁郡太守。晋安王刘子勋反叛朝廷,朝廷任命殷琰为督豫司二州南豫州之梁郡诸军事、建武将军、豫州刺史。受土人前右军参军杜叔宝等人挟持,参与晋安王刘子勋反叛。后归降,得到宽宥,官至少府,加给事中。
入齐之后,陈郡殷氏渐趋沉寂,正史立传者仅有殷钧、殷芸、殷不害、殷不佞四人。殷钧为殷仲堪五世孙,曾祖元素曾任宋南康相,父睿历任司徒从事中郎、镇北长史、河南太守等职。梁武帝天监初,殷钧拜驸马都尉,历任秘书郎、太子舍人、司徒主簿、秘书丞,官至国子祭酒。殷芸为殷钧族人,齐永明中为宜都王行参军。入梁为西中郎主簿、后军临川王萧宏记室,迁通直散骑侍郎兼中书通事舍人,累迁通直散骑常侍、秘书监、司徒左长史。殷不害,仕梁历东宫通事舍人、东宫步兵校尉、平北府谘议参军、中书郎、廷尉卿等职;入陈官晋陵太守,后主即位加给事中。不害少弟不佞,初仕梁,历戎昭将军、武陵王谘议参军、武康令;入陈任戎昭将军,改任娄县令,后历任尚书左民郎、尚书左丞,官至尚书金部郎。
[选自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教授李乔《东晋南朝陈郡殷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