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夷,生卒年不详,子姓,名目夷,字子鱼,因担任司马,故称司马子鱼,春秋时期宋国宗室、大臣。目夷是宋桓公庶长子,宋襄公异母兄,墨子的祖先,为鱼姓始祖,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左传》《史记》《古文观止》等古代文献都有目夷的记载。
目夷因是庶子,故无缘太子之位。宋桓公病重时,目夷异母弟太子兹甫请求让目夷作为继承人,目夷推辞说:“能够把国家辞让给别人,还有比这更大的仁爱吗?下臣不如他,且也不符合立君的顺序。”不肯接受。公元前651年,宋桓公病逝,太子兹甫即位,是为宋襄公。宋襄公即位后,任命目夷为左师,处理朝政大事,宋国由此安定太平。
公元前639年春天,此时,齐国霸权衰微,宋国、晋国、楚国都想成为中原的霸主,其中宋国和楚国的实力比较雄厚。宋襄公一心想当霸主,在宋国鹿上召开盟会,要求楚国让诸侯拥护他,楚国答应。于是目夷劝谏:“宋有三不可霸:邦微土薄,兵少粮稀一也;文无管仲、宁威之畴,武无隰朋、高傒之辈,况威德不著,诸侯不从二也;近岁本国有陨星为石,六鹢返飞,此又未有不详之兆三也。如此看来,焉可图成霸业?”宋襄公不听。同年秋天,诸侯在盂地会见宋襄公并订盟约。目夷说:“祸患大概就在这次吧!君主的欲望太强,怎么受得了呢?”结果宋襄公遭楚国擒获。同年冬天,诸侯在亳地盟会,释放宋襄公。目夷说:“祸患还未完结。”公元前638年夏天,宋国进攻郑国。目夷说:“祸乱就在这里。”同年秋天,楚国进攻宋国以救援郑国,这就是著名的史称“泓水之战”。
宋襄公准备迎战楚军,目夷劝阻说:“上天丢弃我们殷朝后代已经很久,您想要复兴她,这是违背上天而不能受到赦免。绝不可与楚军交战。”宋襄公不听,于同年十一月初一日,率军与楚成王在宋国泓水(河南柘城)边开战。宋军已经排成队列,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河。目夷说:“楚军兵多,我军兵少,趁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河的时候,请君主下令攻击他们。”宋襄公不同意。楚军渡过河以后还没有排开阵势,目夷说:“可以进攻。”宋襄公说:“等他摆好阵势。”楚军摆开阵势后,宋军才攻击他们。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腿部也受了箭伤,跟随担任护卫的大夫子弟都被歼灭,只是在目夷、公孙固等人的拼死掩护下,宋襄公才得以突出重围,狼狈逃回宋国。泓水之战以楚胜宋败而降下帷幕。
战后,国人皆怨宋襄公指挥不当,但宋襄公并未认识自己的过错,仍振振有词向臣民辨解说:“古之为军,临事不忘大礼”、“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认为自己遵守古训行事并无不当。目夷说:“国君不懂得战争啊。强大的敌人,由于地形狭隘而没有摆开阵势,这是上天在帮助我们,把他们拦截而攻击,这不也是可以的吗?可是还害怕不能取胜。现在强大的国家,都是我们的敌人,虽然是老头子,捉到也不能放,管什么头发花白不花白。用以讲明国家耻辱的方式来教导士兵作战,目的就是为了多杀敌人。敌人受伤而没有死,为什么不可以再次打击他一次呢?如果爱惜敌人伤员而不再打击,就应该一开始就不伤害他;爱惜那些头发花白的人,就不如向他们投降。军队,因有利而使用,战鼓雷鸣,是用声音来激励士气,在狭路攻击是可以的,攻击没有摆开阵势的敌人也是可以的。”由于宋襄公不采纳目夷的建议,错失作战良机,最终导致宋国在此战中惨败。自此后有关目夷的事迹不详,只留下坟墓孤零地矗立在微山湖上。史学界有观点认为,目夷给宋襄公杀了,毕竟战争失败要有替罪羊,而担任军事统帅且是王族的目夷再也合适不过。
目夷墓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的微山东峰,距离微子启墓2.5公里处。现存墓为圆土堆,墓前立一石碑,是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徐州知州傅尧俞所立,正面阴刻篆文:“宋贤目夷君墓”。碑长方形抹角,高2.3米,宽0.9米,厚0.4米。据传,目夷由于景仰先贤殷微子,故死后葬于微山岛上。
《子鱼论战》是宋、楚争夺霸权而发生的“泓水之战”始末的记述,作者是东周春秋时期的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鲁国都君庄人,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以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两种对立的军事思想的激烈冲突。当时郑国亲近楚国,宋襄公为了削弱楚国,出兵攻打郑国。楚国出兵攻宋救郑,就爆发了这次战争。当时的形势是楚强宋弱。战争开始时,形势对宋军有利,可宋襄公死抱住所谓君子“不乘人之危”的迂腐教条不放,拒绝接受目夷的正确意见,以致贻误战机,惨遭失败。目夷的观点和宋襄公的迂执形成鲜明对比。目夷主张抓住战机,攻其不备,先发制人,彻底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样才能夺取战争的胜利。而宋襄公是个目光短浅、迂腐愚昧的君主。既然要讲仁慈,为何要与人为敌?既然为敌了,却偏又讲起仁慈了,实在是前后矛盾,“于今为笑”。毛泽东主席这样评价说:“我们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泓水之战规模虽不很大,但是在中国古代战争发展史上却具有一定的意义。它标志着殷周以来以“以成列而鼓”为主要特色的“礼义之兵”行将寿终正寝,新型的以“诡诈奇谋”为主导的作战方式正在崛起,春秋争霸战争进入了新的阶段。
殷生良
2018年岁次戊戌季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