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誉庆,字彦来,祖籍松江,清时江都人,著名诗人。
殷誉庆聪慧好学,自幼熟读经史,可惜却久困场屋,始终未得一第,一生屈抑不遇。然而,他工诗善画,其才决不在诸名流之下。
清代文学家、诗人田雯(1635-1704),朝廷大臣。其诗与当时的诗坛盟主王士祯,施闰章同具盛名,在为清初宝应县状元王式丹【(1645-1715),字方若,号楼村。工诗善画能书。参修《明史》《大清一统志》《皇舆图表》等】的《楼村集》作序时,曾将殷誉庆的诗与王式丹的诗相提并论。他在序中抨击了当时诗坛上的一股绮绝华丽之风后,有一段极为生动的叙述:“余于甲戌(康熙三十四年)春重来都下……四方文章之士以诗见投者,亦从不一卒读。犹入五都之市,触目琳琅绮绣,徒惊其翠粲流离已耳,无复尊酒细论诗矣”。他见到投来之诗作,充斥着一股绮靡之风,感到不值得与他们讨论。而“若独王子方若,殷子彦来,剥啄造门则不禁,披衣以起,又复攘臂论诗,命觞浮白,欢然意得,夜分不能去。”
为什么前后态度截然有别呢?“顾以二子工于诗……或不病余言之寡当也。彦来诗雅渊疏朗,焱悠纤绵,古人所谓初日芙蓉,镂金错彩,庶以兼之,盖其才胜也”,“吾知二子分帜诗坛,故不必有瑜亮之叹矣!……方若,彦来两子,其在秦张之间乎?……今二子之才与学跋扈飞扬,踤砾侪偶,余老而废诗,姑与之论诗,以自绵其薤陋云”。
田雯给殷誉庆的诗以极高评价。他在给当朝状元诗集作序时,竟然特地提到落魄文人殷誉庆的诗,并将二人的诗作并列,认为介于秦(观)张(耒)之间,可以各主诗坛一派,不分仲伯高下。并且自谦地说,他们的才气超群,诗力出众,自己在他们面前反而显得浅陋了。
正是由于殷誉庆在诗坛的名声鹊起,所以,他的交游甚广,遇到了赏识他的恩师,并结交了不少名流。在京城,他是康熙年间诗坛泰斗,官居刑部尚书的王士禛(字阮亭)的门生。王在未识殷誉庆时,就听人谈起过他的诗,可“觅其稿不易得矣”。后“于友人处,得所题二章,皆首尾完善,有声光者”。因爱其诗才,便纳入门下。
后在其所著《甘余分话》中录有一则轶事,可见其诗才敏锐:康熙年(1694)王士禛在京城。这一年除夕大雪。王便邀约京城友人来寓小聚。“酒酣隶事,各赋五言咏古一章,彦来诗最先成。次日,又以《岁寒吟》十五首见投。余占绝句赠之云:‘昨夜草堂风雪里,群贤击钵羡殷生。朝来更爱新篇好,十五诗当十五城’。后,一时公卿和彦来《岁寒诗》者凡数十家。”
在扬州,他又是两淮巡盐御史曹寅的门生。殷誉庆南下回扬州后,得到曹寅的赏识,一度交往异常密切。殷誉庆在京城时,曾绘有《彭蠡秋帆图》与《纸窗竹屋图》,王士禛曾作《题殷彦来二图》二首。其时,在京的曹寅亦作有《题彭蠡秋帆图和阮亭》。曹寅来扬州主编《全唐诗》时,力邀殷誉庆参加校勘工作。其间,二人互动频繁。曹寅在《楝亭诗钞》《楝亭诗钞别集》《楝亭词钞》等诗词集中,就收有他们之间的多篇唱和诗词。
在家乡,殷譽庆是“维扬二妙”之一的史申义结交了数十年的老友。他们少时即“风雨晦明,文史共相难”。后来,虽然史申义作为翰林院编修,是康熙亲赐的“翰苑两诗人”之一,而殷誉庆却“老大无所成就”,名声霄壤,落差悬殊,但史申义却一直欣尝他的文才,诗才,要其为自己的《过江二集》诗集作序。须知,史申义的《过江集》则是由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修官陈敬廷作的序,由此可知,殷誉庆在诗坛上的名位。
殷泽利 朱毓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