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延陵殷商文化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网站导航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最新动态 更多
海州殷氏召开族务工作座谈会
阜宁“三仁堂”殷氏举行 先祖福地…
慎终追远 继世传薪 ——江苏殷氏…
如邑北乡殷氏隆重庆祝宗谱玉成弘…
如皋倪厦春锦堂殷氏 隆重举行始迁…
丹徒殷促会党支书 参加省社会党组…
江阴殷氏举行第八次年会暨冬至祭…
海州殷氏在响水召开族事研讨会
 
详细内容  

“姓氏名字号”释源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6-07-11  点击:834
一、姓
  《说文解字》曰:“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班固《白虎通德论》曰:“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左传》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说明“姓”的本义是“生”。因此,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它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庭的,而是整个氏族部落的称号。我们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为了“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姓产生时间大约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
  姓是怎么来的?据推测,与祖先图腾崇拜有关。在原始蒙眛时代,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物,比如麦子、熊、蛇等,这种图腾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标志。后来,便成了这个部落全体成员的代号,即“姓”。由于古代氏族部落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所以,纯正的远古时代留下来的姓是很少的。
  据《春秋》整理的“古姓”有:妫、姒、子、姬、风、赢、己、任、吉、芊、曹、祁、妘、姜、董、偃、归、曼、芈、隗、漆、允等22个姓。近半数带女字旁,因此姓的产生是在母系氏族社会。
1,北宋钱塘无名氏编《百家姓》,共收入502个姓氏,其中,单姓342个,复姓60个。
2,宋代郑樵《通志·姓氏略》中统计古代姓氏共有1745个。
3,明代吴沈等人据户部户籍编成《皇明千家姓》,收姓氏1968个。
4,清代康熙帝亲自审定《御制百家姓》。
5,清人张澍《姓氏寻源》、《姓氏辨误》中说古姓氏有5129个。
6,新中国成立后,阎福卿等曾编辑出版过《中国姓氏汇编》共收姓氏5730个。其中,单姓3470个,双字姓2085个,三字姓163个,四字五字姓12个。
7,据中国语言文字改革工作委员会抽样调查及有关专家估计,
今天还在使用的姓氏约在3000个以上。
二、氏
  由于不断人口繁衍,原来部落又分出若干新的部落,为了互相区别,以表示自己的特异性,就为自己的子部落单独起一个代号,这便是“氏”。当然,有的小部落没这样做,仍然沿用老部落的姓。有的部落一边沿用旧姓,一边有自己的“氏”。小部落后来又分出更多的小部落,氏便越来越多,甚至于远远超过原来姓的规模。
  从时间上来讲,已是父系氏族社会,氏带上了这个时代的烙印。所以说,“氏”是姓的分支。《通签》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说明“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氏一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秦汉之前,姓和氏在不同场合使用,哪些人有姓,哪些人用氏有严格规定,汉代以后,姓氏不加区分,姓氏合一,统称为姓。根据现有姓氏、推究它们的来源或最初确定它为姓氏的缘由,大致分以下几个方面:
1,带女字旁的姓氏如:娰、姬、姜、妫、赢等,是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崇拜的反映,有些直接就是女族长的名姓称号。
2,以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姓氏。如马、牛、羊、蛇、龙、柳、梅、李、桃、花、叶、谷、麦、桑、麻、粟、山、水、林、木、风、云、河、江、金、石、玉等,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图腾。
3,以封国、采邑或职官、爵位为姓。如齐、楚、燕、韩、赵、魏、秦、鲁、蔡、郑、陈、宋、阮;司徒、司马、司空、乐正、宰、上官、太史、少正、王、侯、公孙、伯子等。
4,以出生地、居住地或职业为姓,如姚、东方、西门、东门、东郭、南、百里、欧阳、陶、巫、卜等。
5,以祖先族号、谥号为姓。如唐、虞、夏、商、周、殷,文、武、昭、穆、康、庄、宣、平、成等。
6,其他:
(1)皇帝赐姓。如刘邦赐项伯姓刘。李煜赐奚廷圭姓李。
(2)为避灾难而改姓。如伍子胥在吴被杀后,子孙逃到齐国,改姓王孙;陈厉公子陈完,在陈内乱后逃到齐国做了大夫,改姓田。
(3)为避皇帝或圣人讳而改姓。如荀改孙,庄改严,殷改汤,丘改邱等。
(4)嫌原姓复杂而改姓。如司马简姓司或马或冯,欧阳简姓欧。
(5)少数民族主动从汉姓。如北魏孝文帝规定鲜卑族人改用汉姓如陆、穆、贺、于等,皇族由原来的姓拓跋改为姓元。
(6)还有,拓跋、单于、宇文、长孙、呼延、尉迟、耶律、完颜、爱新觉罗等都是少数民族姓的汉语译音,有些译成汉语后,嫌字太长就简化,如爱新觉罗,改姓罗,金。从以上可看出,同姓不一定一家。
另外,古代姓氏还有几点值得注意:
1,战国前,贵族才有姓氏,贵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因为“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2,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礼不娶同姓”,“父母同姓,其出不蕃”,“同姓不婚,恶不殖也”。
3,因为“姓”起着“别婚姻”的作用,贵族男子又不称姓,故女子称姓特别重要,为了给待嫁或已嫁的同姓女子加以区别,就形成了对女子的特殊称呼,在姓的前后加前缀、后缀。
(1)前缀用排行:孟、伯、仲、叔、季。如孟姜、伯姬、叔隗。 
(2)以夫家的采邑、谥号为前缀:如晋姬、武姜、文赢。
(3)加氏、女、母、姬、媪、妪等后缀,如张氏、商女、孟母、吴姬、赵媪等。
三、名
  名是每个人的代号。姓氏是公共的,名是个人的。历朝历代的命名习惯,反映一定时期内的社会意识形态。由于人们所属的民族、社会、历史、宗教信仰、道德传统及文化修养的不同,其命名习惯也不相同。“名”的产生也是在氏族社会时期,同时也是人的个体意识逐渐觉醒的必然结果。《说文解字》曰:“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意为,黄昏后,天暗黑不能相认识,各以代号称。这便是名的由来。人们发现使用“名”的便利性,逐渐通行起来,使得人皆有名,并对命“名”讲究起来。名的出现是私有制经济出现后的必然产物,古时天下为公,一个部落一个名号,黄帝、炎帝、共工、蚩尤都是部落名。
  据《周礼》“婚生三月而加名”,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我们现在所看见最早的名是商代人的名。当时的习惯,崇尚以天干为名。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如太乙,成汤(天乙),太丁,盘庚,帝辛、外丙、仲壬、太甲、武丁等。周代以后对命名有所讲究。春秋鲁桓公问命名应遵守的礼节时,大夫申提出“信”“义”“象”“假”“类”五条。
  秦汉以后,随着封建专制的加强,在命名方面除了对“五类”、“六不”同样讲究外,还对一些寓含王霸意义的字眼如龙、天、君、王、帝、上、圣、皇等字禁止使用。
  魏晋南北朝人自命清高,玄学盛行,起名讲究高雅。如盛行以“之”命名,如王羲之、子献之,孙静之、桢之。画家顾恺之,将军刘牢之,科学家祖冲之,史学家裴松之,文学家颜延之,杨衔之等。
南北朝佛教盛行,取佛僧名成了时髦。据正史载,南北朝带僧字的名有122人,昙者39人,佛者24人。                     
唐宋时道炽一时,僧也极红。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命名成时尚。如朱熹(火),父名松(木),儿名(土),孙名钜、钩、鉴、铎(金),曾孙名渊、泠、潜、济、浚、澄(水),五行一个循环。
  周秦两汉单名多于双名。
  有些双名也是单名,如晋介之推,虞宫之奇,郑烛之武,佚之狐,之为虚字,不算。还有一个“不”字,韩申不害,楚萧不疑,赵赵不倦,汉程不识,不危、不惑等皆如此。
  另外,汉人取名:
(1)尚英武,雄浑劲健。如胜、武、勇、超、猛、固、彪、举等。
(2)见贤思齐、追慕圣人。如张禹,赵禹、邓禹、陶汤、张汤、赵汤、周昌、王昌、张尧、黄舜等。
(3)求长生长寿。如万年、延寿、千秋、去病、去疾、彭生等。
  王莽时,“令中国不得有二名”,“讥二名”,“二名非礼也”,可能单名多于双名的原因。西汉15帝,二人复名;东汉13帝全单名。
两晋南北朝,佛道盛行,一时间佛名盛行:金刚、力士、文殊、目连、药王、般若、三宝等随处可见,以带佛气,僧、佛、摩、梵、昙,直取佛名也很多。
  另外,唐人追求雅,以文、德、儒、元、雅、士等字命名很流行。
  五代时,因《尚书·太甲上》有“旁求俊彦”,《伪孔传》有“美士曰彦”。故而,据正史载,五代共有87人以“彦”字命名。
  元代时,以取蒙文名为时尚,排斥汉族文化,无官职平民用数字命名。一则笑话:元末,张士诚原名九四,“士诚”之名乃一文人所取,是在取笑他,他还不知,典出《孟子》:“士,诚小人也”之句。
  宋以后,尤其明清,字辈谱命名法最盛行。从族谱中可看出这一现象。其字是寓意吉利的字,如文武,富贵、昭庆、德祥、龙凤、昌盛等。清满贵族则喜欢用安、福、永、泰、保全、常荣、桂祥等吉利字命名。而民间命名习惯约有以下数种:
1,节令法:以生时节令,花卉为名,春花、梅、桃、李,夏雨、秋实、秋雨、秋艳、冬晓、冬梅、腊梅等。
2,地名法:纪念孩子的出生地,如杭生、浙生、沪生、渝生、杭宁。
3,盼子盼财法:如来娣、根娣、玲娣、招娣、延娣、来宝、来发。
4,动物法:阿牛、阿鼠、小狗、小龙、阿龙、小骏、小凤。
5,体重法:九斤老太、九斤姑娘。
6,性变法:女当男养,亚男、冠男、家骏、家雄;男当女养,
新妹、宝姬、秋月等。
7,排行法:根大、根亮、根山;张益(一)张耳(二)张山(三)。
8,五行法:如前述朱熹一家祖孙五代。
9,综合法:如润土(节令加五行)。
民国年间尚洋名:玛丽、海伦、彼德、约翰、汤姆 ......
文革间尚红、建、卫、忠、青等字。
古代的女子有姓无名,在家只有小名、乳名,对外则称某某氏。
四、字
  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
  《礼记》曰:“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意为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古人命字方法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种:
1,同义反复。如屈原名平,字原,广平为原。孔子学生宰予,字子我,季路字子由,颜回字子渊,诸葛亮字孔明,陶渊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文天祥字景瑞,都属此类。
2,反义相对。晋大夫赵衰(减少)字子馀(增多)。曾点(小黑也)字子晳,色白也。唐王绩字无功,朱熹(火亮)字元晦。
3,连义推想。赵云字子龙(云从龙);晁补之,字无咎;苏轼,字子瞻;岳飞字鹏举。
  字与名有密切关系,字往往是名的补充或解释,这叫“名字相应”,互为表里,故字又称作“表字”。另外还有以干支五行命字,以排行命字,或者字行加排行,字后加父(甫)的情况一般也归入字的范围。
命字与命名同样有着时代气息,一个总的趋向是美词化和尊老化。
  唐宋以后,由于理学加强,一些繁文褥节越来越多,读书人之间在称呼上也大做文章,称字,是为了表示尊敬,但时间长了之后,渐感称字还不够恭敬,于是,又有了比字更表恭敬的号。
五、号
  号也叫别称、别字、别号。《周礼·春官·大祝》:“号为尊其名更美称焉”。名、字是由尊长代取,而号则不同,号初为自取,称自号;后来,才有别人送上的称号,称尊号、雅号等。
  号起源很早,但直至六朝时期还不流行,葛洪、陶潜有号,当时多数人没有。到唐宋间才特别盛行起来,原因有二:1、伦理道德加强,2、文学发达,文人讲究文雅。至明清,由于文人范围扩大,加上帝王提倡,更加盛行起来。纵观命号特点,我们也可以概括为几条。
1、自号一般都有寓意在内。
(1)或以居住地环境自号:如陶潜,自号五柳先生。李白自幼生活在四川青莲乡,故自号青莲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陆游,号龟堂。辛弃疾号称稼轩居士。明武宗朱厚照自号锦堂老人,明世宗朱厚璁自号天池钓叟,明神宗朱翊自号禹斋。乾隆晚年自号十全老人、古稀天子;咸丰自号且乐道人。
(2)或以旨趣抱负自号:杜甫,自号少陵野老,“一万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六一居士”是欧阳修晚年的自号。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金心农自号出家庵粥饭僧,都体现了个人的旨趣。
(3)有些人还以生辰年龄、文学意境、形貌特征,甚至惊人之语自号。辛弃疾自号六十一上人。唐寅自号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普救寺婚姻案主者。徐树丕,自号活埋庵道人。
2、别人赠号主要有三种情况:
(1)以其轶事特征为号。如李白,人称谪仙人。宋代贺铸因写了“一川烟柳、梅子黄时雨”的好词句,人称贺梅子。张先因写了“云破月来花弄影”,“浮萍断处见山影”,“隔墙送过秋千影”三句带“影”字的好诗,人称“张三影”。
红杏尚书—宋祁(工部尚书)《木兰花》“绿杨烟外晓春寒,红杏枝头春意闹”。
现当代作家的笔名、艺名也算入号的范畴,有的是自号,有的
是赠号。
郭沫若(笔名)原名开贞,巴金、夏衍、冰心全是笔名,而非原名。
艺号(赠号):张英杰---盖叫天,牛俊国---牛得草,荀慧生---白牡丹,李慧敏---白玉霜,毛稚黄---毛三瘦。
(2)以官职、任所或出生地为号。王安石称王临川;杜工部(杜甫),贾长沙(贾谊);王右军(王羲之);汤显祖称汤临川;康有为,广东南海人,称康南海;孔融,曾任北海太守,人称孔北海;顾炎武,昆山亭林镇人,人称顾亭林。清代民谣“宰相合肥天下瘦”说的是李鸿章,“司农常熟世间芜”说的是翁同和为常熟人,时任户部尚书。
(3)以封爵、谥号为号
诸葛亮封武乡侯,人称武侯;司马光,封温国公,岳飞,谥号武穆。
宋以后,文人之间大多以号相称,以至造成众号行世,他们的字名反被冷疏的情况。苏轼一生有14类38个名号,鲁迅一生,共用过140多个名号(主要是笔名)。鲁迅原名周樟树,字豫才,改名树人。    由于号可自取和赠送,因此具有自由性和可变性。以至许多文人,有很多别号,多的可达几十个,上百个,“别号太多,反成搅乱”。现少数文人存有别号,多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前就出名的文人。如鲁迅曾自号书斋,绿林书室,且介亭;王力自号龙虫并雕斋;姚雪垠,无止境斋;叶圣陶未厌居,俞平柏古槐书屋,此可谓古之遗风。

丹阳 殷生良
2016年岁次丙申季夏
    
 
Copyright © 2015-2018 延陵殷商文化网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商文化研究促进会 电话:15996806016 地址: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氏宗祠
网址:http://www.jsyswh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