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延陵殷商文化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网站导航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最新动态 更多
宋右武大夫殷秉常公诞辰925周年纪…
海州殷氏召开族务工作座谈会
阜宁“三仁堂”殷氏举行 先祖福地…
慎终追远 继世传薪 ——江苏殷氏…
如邑北乡殷氏隆重庆祝宗谱玉成弘…
如皋倪厦春锦堂殷氏 隆重举行始迁…
丹徒殷促会党支书 参加省社会党组…
江阴殷氏举行第八次年会暨冬至祭…
 
详细内容  

南渡殷氏上世源流世系探析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6-07-15  点击:1327
殷耀祖  殷云飞

      时值太平盛世,姓氏文化的研究交流、谱谍续修等得以传承和弘扬。根据各地收藏的殷氏宗谱来看,南渡殷氏以宋右武大夫秉常公为始祖,自南宋隆兴末(1164) 乞休定居江苏润州(镇江古称)原丹徒县大港镇,迄今850多年,传至30~33世。其后裔抪迁各地,源流世系都很清晰。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南宋以前的谱牒 屡遭散失,形成“源有据,流中缺”的状况,致使秉常公上世源流世系“若断若续”。为传承殷商文化,探索根和魂,历代南渡殷氏有识之士,慎终追远,不断地进 行探索研究,考证先祖源流和世系。

      秉常公裔孙麒麟派安徽歙县上里第十五世殷正茂,为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官至户部尚书。对探索殷氏源流博览典籍群书,追踪山水城村,夜以继日无 数,研究成果丰硕。从《文苑英华·天平军节度使殷公家庙碑》—唐/冯宿纂,探寻出东汉谏议大夫、冀州刺史殷封,因避“党锢之祸”而南渡栖于江苏润州曲阿 (今镇江丹阳),为殷氏南渡初祖;据世传,因正茂公有功于国,在与明帝神宗谈及家世时,受口赐“东汉世家”,后手书匾额,赠送润族,立为润州南渡殷氏家族 宗祠堂匾而世代传承;从“《晋·中兴书》及《晋阳秋》、《世说》等书”认为,“润州之殷或云自浩与简之始”,“浩与简之始家于润”,“而以陈书固知,浩与 仲堪辈必润之产”(—《本源考》);“梁刘孝标博极群书,其注《世说新语》,多引按殷谱”。“孝标引按史称陈州人者,以地望著,实皆润州人”(—《歙谱 序》)。

      明刑部尚书、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对殷氏源流亦作深入考研,充分肯定正茂公对殷氏源流的考证,撰有《殷氏族谱序》,载入《文渊阁四库全书》集《弇州四部 稿·卷七○》(1280册204页)。其曰:“殷之先出自成汤…,至汉而殷显者仅谏大夫封,晋则渊源(浩)而后彬彬盛哉,以故所著殷氏谱刘孝标注世说时时 称之。后徙润,復自润徙歙。谱亦中废,殷之指日益繁而能举其所繇来者鲜矣”。

      清殷兆镛(字補金、号谱经),系南渡殷氏麒麟派歙县上里支迁苏州吴江后裔。清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历“道、咸、同、光”四朝,任上书房师傅和礼、 吏、户、工、兵部侍郎(《清史稿》有传),曾对殷氏源流作出详尽的考研。在《江震殷氏族谱序》中写:“我殷氏之世居陈州而迁润也。自东汉谏议大夫冀州刺史 讳封字建之始,公弃官避党锢旤居曲阿即今丹阳。…厥后有自润州迁泰州者,宋有自泰復迁润之大港,再迁华墅者,迁麒麟,迁黄墟者,俱润境也”。其撰《殷谱经 侍郎自叙年谱》(《近代中国史料丛刋》第二十六辑/沈云龙主编)中载:“…晋中军浩棲迟丹阳墓所。唐天宝末常侍公怿奉母迁居吴郡,子侑諡文懿,详冯宿撰家 庙碑。宋建炎间浩裔孙右武大夫秉常公讳秩扈跸南渡自泰迁润之大港又迁华墅。考宗谱云,其先亦必由润迁泰也”。

      东汉殷封公由于避祸弃官挈家南渡隐居,传世文献很少,唯有《天平军节度使殷公家庙碑》载入《文苑英华》、《旧/新唐书》、《昭明文选》等典籍。现代学者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教授李乔撰有《东晋南朝陈郡殷氏研究》。现代古文献学泰斗、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的刘晓东教授等系统全面详细地研究了“唐殷侑公二十一代祖是否名封和明殷正茂公名著《本源考》涉及的陈郡殷氏南渡”等问题,作出权威性书面解答:“唐司空殷侑公之二十一代祖、东汉谏议大夫的名讳确实为‘封’”,并阐述三点理由;“唐殷侑二十一代祖、东汉谏议大夫殷封南渡过江侨居曲阿(今丹阳)一支,属于陈郡长平殷氏”;“正史中没有记载的早于东汉时就南渡过江的谏议公一支的发现,意义重大”,“正是这一发现解决了一直难以解决的三国、西晋时高度发达的江南吴地殷氏文化的来源问题”。“可以认为,明殷正茂觅得《冯文》,为合理地解释汉末至三国时吴地殷氏文化之渊源开了先河”。江 苏农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殷尚正,于2010年2月专程到南京江宁区“中华孙氏宗亲会《炎黄孙裔》编辑部查证《丹阳册塘孙氏宗谱》卷三“衣冠图”册中,载有 孙祖钟公(三国·吴·孙权祖父)像和赞:“公讳钟字振揚 耽公長子也 赞曰 躬耕乐道 孝感仙真 祥开白鶴 惠尔云礽”,落款为“谏议大夫 殷封 拜题”。这是封公隐居曲阿即丹阳期间社会活动的翔实记录。镇江地区的殷氏宗谱记载,正茂公在明万历四年(1576)春,由京到润州,在镇江浮玉(焦山)与 润东留村族人石渠和存斋二公相会,“谈及谱牒源流”,“谨具《歙谱通论》二册并系图谱和‘东汉世家’匾额一,赠与润族”,并有《致润族书》一封。其匾额一 直悬挂在留村殷氏宗祠内,到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的“文革”中遭流失。镇江、丹徒、丹阳、歙县各地殷氏宗祠都挂有“东汉世家”匾额,凡六十岁以上者都亲眼所 见。现丹阳麒麟的殷沛兴宗亲老屋还存有残缺的宗祠“东汉世家”匾额,字迹斑斑可见。丹阳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的殷秉常墓茔的墓碑正中上方刻有“东汉世家” 仍历历在目。笔者近年发现,远在江西南昌的虎山殷氏宗祠大门楹联为“商汤传商笈东汉世家 巨川可作舟楫;虎山添虎威西晋望族 大旱能为霖雨”。其上联中“东汉世家”如出一轴,实为一脉。殷封南渡隐居丹阳,是殷姓在江南真正繁衍的开始,开创了东吴殷氏的文化渊源。如三国时伴张温使蜀,深受诸葛亮称赞的吴吏殷礼祖孙三代及土生土长于丹阳而随父侍母到苏州的唐殷侑为代表的殷氏名人辈出。

      历经三国、西晋两个朝代之后,同是陈郡长平殷氏、又同是始祖西汉北地太守殷续之后裔的殷敞、殷识兄弟举家于晋末随司马政权南渡,成为东晋、南朝、隋唐时期江 南的殷氏望族。笔者从史、志、谱的众多资料研究中发现,从晋末南渡殷氏的孙辈开始,向早就过江生活在润州地区的丹阳、丹徒的殷氏汇聚,镇江及所管辖的两丹 地区成为南渡殷氏的生活居住区。但他们仍声称是陈郡长平人,因而在史料典籍中都记为陈郡人,而实际都是润州人。据相关晋书记载“殷中军浩栖迟丹阳墓所”; “王仲祖、谢仁祖、刘真长俱至丹阳墓所省殷扬州”。殷中军、殷扬州都是因职务而称之,实指殷浩,是殷识之孙、殷羡之子。笔者对“丹阳墓所”的地址进行调 查:首先要分清当涂丹阳、江宁丹阳与当今镇江丹阳而不能相互混淆。据《安徽宣城档案方志》和《丹阳古今》《丹阳县志》等资料显示:丹阳起始于秦初安徽当涂东北,后称小丹阳,是因当地有赤杨树木而命名为“丹杨”,而后谐音演变为丹阳。丹阳郡治汉在安徽宛陵,晋移至秣陵(今南京江宁)。西晋太康二年(281)以后,为避杜皇后陵阳讳阳而定名“丹杨”。《晋书地理志》将丹阳记为“丹杨”,《晋书》、《三国志》中的记载都是“丹杨”。至今在电脑上用百度查询《东汉十三州军事地图》就是标名为“丹楊郡”。唐天宝六年(747)丹阳郡治移置润州(镇江),改曲阿县为丹阳县,从这时起丹阳的名字一直至今。它与先前的“丹楊” 不同,这就与镇江丹阳很好加以区别。再从殷浩所处的时期分析,浩公于公元305年出生,356年去世时仅51岁,他栖迟墓所达十年之久,并且他的名望很大,他始受命为建武将军、扬州刺史的时间是公元346年(永和二年),他栖迟墓所应在公元335年前后,年龄在30岁左右,其父殷羡的年龄也只有50岁左右,其祖父殷识很可能还在世。因此浩公对其亲祖父及父辈无墓所可栖。三从南渡殷氏祖墓的存在性来看,公元335年左右在江南的殷氏祖墓,只有于东汉时过江栖居曲阿的殷封祖孙墓。毫无疑问殷封墓肯定在丹阳。而润州殷氏宗谱记载和族内世传,墓茔就在丹阳经山泉水湾即雀梅墩。由于历代重视、投入和管护,其墓有一定的规模,具有东吴地区典型土墩墓的特点。经现代卫星遥感技术测定与镇江博物馆等文物部门实地勘察也认为,符合土墩墓文物的历史特征,确认为古代双土墩墓。周围形成古墓群。秉常公南渡落户丹徒及后来秉常墓迁葬雀梅墩也是由于先祖墓在此之缘故。并在墓旁建有护墓祠堂,至今遗址尚存,在地方上很有名望。因此,殷浩栖迟丹阳墓所,只能是润州丹阳的经山雀梅墩墓茔。我们又经过向当涂及江宁之两处丹阳镇的殷氏调查,并向两地地方志部门了解,一直没有发现到东晋后的殷氏祖墓遗存及相关记载的情况。四 从地方志记载中考证,典籍中记“至墓所省殷浩”的三个人:王仲祖,讳濛,是清谈家;谢仁祖,讳尚,是殷浩连襟,共同北伐;刘真长,在《清乾隆镇江府志·卷 三十三·名宦》记载“刘惔,字真长,沛国相人,与母任氏寓居京口,稍知名,累荐迁丹阳尹”。在《元至顺镇江志·卷十九·人材 仕进》中记[刘琎]、[刘瓛]注云“惔六世孙”;[刘瑴]注云“惔七世孙”;同注“进居京口”。表明刘真长七世代都居京口,实为润州人。李乔在《东晋南朝陈郡殷氏研究》中记为,永和二年( 346年)因褚裒推荐,殷浩始受命为建武将军、扬州刺史。在 《嘉定镇江志·卷十三·晋徐州刺史》第2页记载:褚裒为都督徐兖青扬州之晋陵、吴国诸军事,卫将军,徐兖二州刺史、假节、镇京口。同卷第3、4页记载,荀 羡为建武将军、吴国内史,是殷浩以羡在事有能名,故居以重任,时年二十八。这些记载表明,殷浩在润州及丹阳与当地官员相互接触处事、居住生活十多年的情 况。随后因仕而居扬州十九年,最后二年徙于东阳信安县即今浙江衢县。

      同样,笔者对殷仲堪父子在润州丹徒居住情况进行考证。仲堪,父师,祖融,识第四世,是浩的堂侄。《嘉定镇江志·卷十三·晋 晋陵太守》记载:殷仲堪(第12位)、殷道叔(第16位);“殷仲堪本传,领晋陵太守,居郡”;“晋陵郡始末,见地理类,今所书太守乃晋怀帝永嘉五年 (311)以后、安帝义熙九年(413)以前晋陵治京口、丹徒之时”(即311~413计103年);本志卷十八载“殷旷之居丹徒仕至剡令”。《明隆庆丹 阳县志校注》、《乾隆镇江府志·卷四十九》记有《季子庙碑铭·晋 殷仲堪》中载“有晋太原陈郡殷仲堪作守兹土,怀清尘于旧壤,讯遗踪于故老”。《光绪丹徒县志·卷五十七·史事》记“殷仲堪为桓元追兵所杀,子简之载丧下都 葬于丹徒,遂居墓侧。义旗建率私僮客义军躡桓元,元死简之食其肉。晋书 殷仲堪传”。这些内容与《晋书》等史料典籍记载完全相符。李乔文中记载殷仲堪“谢玄镇京口,请为参军、长史,领晋陵太守”。 充分说明仲堪及二子简之、旷之居住生活在丹徒、仲堪墓在丹徒是历史事实。又据江西殷文强宗亲提供的《江西南昌虎山殷氏宗谱》载“祖自丹徒来”。该始迁祖为 殷钟萃,生卒558~621,是殷仲堪第八世,仕任江西豫章(南昌)内史。秩满因寇盗未平,欲归丹徒不果,于隋大业(605~618)中始卜居豫章虎山, 成江西殷氏之望族。正如殷作斌教授所认为:“江西南昌彝伦堂宗谱,是一部西晋传承到现在的世系可考的陈郡长平殷氏支谱”。其尊殷识为始祖,源流世系详实清 晰。有力佐证仲堪公祖孙八代都为润州丹徒人。

      在润州的殷氏族谱中,对宋南渡殷氏始祖秉常公传记写得最全的是《润东留村殷氏族谱》中的《宋右武大夫秉常殷公传》一文。载“始祖,諱:秩,字:秉常(1099-1167),行初一,始居维扬之海陵。生而智勇,好读书,喜骑射。年十九为邑诸生,宋宣和癸卯(1123)中式武科,授千户官与汴。因事与兵马司童贯(1054-1126,北宋宦官,“六贼”之一)不協,退居海陵。靖康之乱,金人犯阙,二帝播迁,民戴高宗即位於建康,下诏徵兵,计图恢复。公以原职见上,授锦衣千户”。“命公护驾南巡… 赖公左右乘舆,驻跸京口,卒定建都临安之策,岂非天乎?公以积劳,迁武得将军,常戚戚有惭色焉”。“朝廷论功行赏,升武节将军骁骑尉进右武大夫”。“于隆兴末年(1164)告疾退休…公子二,长曰英,次曰华,随公寓居大港之西街,今其地犹称之曰:殷巷,亦人杰地灵,其名所以不可磨灭也夫”。“曲阿后学 丁朂庵 拜撰”。撰者是留村始迁祖殷荣之父殷淳的老师,淳为宋南渡第四世,端平二年(1235)乙未科进士,仕饶州教授,潼关槯院。其内容详实可信。从始居海陵(泰州)、授官于汴、因避奸而退居海陵、建康征兵授职到护驾南巡以及此谱“年表”中记载“配泰州张公荣光长女”等来看,秉常公家是原居扬之泰州。再从明甲辰进士、历官南京吏部郎中、宋南渡殷氏第十二世祖殷时公在《殷氏家庙立石记》中记载:“吾殷氏始祖居于汴,逮深源公,仕晋拜中军将军,督扬、豫、徐、兖、青诸军,经畧中原始开督府于海陵,厥后居之泰州”。说明殷浩之督府在海陵,其后居在泰州。三从晋至宋时期的史料典籍方志族谱中除殷浩仕官家住扬州外,没有发现其他殷氏迁住扬泰地区的记载。四从扬泰地区现有殷氏族人迁入的由来情况看,基本上是从明代开始并大多是从苏南迁入而居的。因此,我们认为,殷浩支系是始于东晋时期扬泰殷氏的主要源流。

      江苏殷作斌教授根据唐林宝《元和姓纂》、王国生《晋—唐长平殷氏世系表》等历代典籍文献,并结合现代的考古发现,进行全面考证梳理,列出“汉—唐 陈郡长平殷氏传世典籍可考世系图”(详见《殷代史六辨》p189~191,《陈郡长平殷氏的崛起、南渡及世系考》〈下篇〉p3~7),到目前止是较为可信并有史料记载的世系图。

      笔者在深入研究殷商传承文化中,注重对族谱的收集和研讨,发现镇江丹徒《润南东北鲍殷氏宗谱·历朝名贤考》(东北鲍即今谷阳镇白袍村)中记载,殷封有二子为统、绶。由于封公弃官南渡而隐住,其子留于民间,润南谱的记录提供了难得资料。分 析东汉桓、灵二帝时的历史情况,殷封约在公元168年弃官南渡,应该到了中壮年之后时期,那么拟在公元120年前后出生。又据《全三国文》记载,殷礼在公 元223年伴吴使张温出使蜀汉,受到诸葛亮的称赞,官为吴零陵太守。其在三国初就活跃于仕途,应在东汉后期出生,是为殷封裔孙。再据《明隆庆丹阳县志》卷 七…人物(p20)记载,殷礼,子基,孙巨、祐,殷巨:字大元、官偏将军、终晋苍梧太守;殷祐:字庆元、吴郡太守。其世系为:封→统/绶→礼→基→巨/祐。润南谱从第3~24世主要记殷识及殷汪(任)支世系,应以殷作斌“可考世系图”为准。其谱秉常公以上五代民间世系:…谋→宾兴→(仲茂)/仲容→(遥)/远→(敏)/达→(佑)/德→ 秩,虽有一定参考价值应于保留,但其与上世不能相连接,有待进一步考证。四据殷侑家庙碑记载的侑支世系是:…楷→元觉→怿→侑→羽→盈孙。殷封为侑的二十一代祖,那么其支可考世系为:封→统/绶→礼→基→巨/祐……楷→元觉→怿→侑→羽→盈孙。

      近几年,我们广泛深入地采集族谱,对不可多得的有价值的资料进行考证和梳理。笔者发现《无锡江阴龙砂“井福堂”殷氏宗谱》和《无锡钱桥赤墩里“善庆堂”殷氏宗谱》中都载有《上世源流总系图》,分别源自无锡梁溪和常州北门两支,但归宗都为南渡殷氏麒麟派系,而上世源流世系图除个别外大致相同。笔者认真拜读两套宗谱,并又认真研读了浩全宗亲提供的民国版龙砂老谱。两套谱收集的南渡殷氏的人脉资料比较广泛,尤其是民间相传的资料较多,弥补了他谱之不足。但也有一些与历史资料不符,存在着某些不合理性,须认真进行研考,合理进行调整。以服从可信史料为原则;对有些世系顺序排列错位,应按殷作斌教授“可考世系图”调整归位归支;按照谱记“世系年表”相关人所处世的时代或时期正确定位;对少数误记给予纠正或删除(详见《无锡殷氏宗谱〈上世源流总系图〉的探讨》)。这样,殷浩支系与殷秩以上世系相应对接的世系图是:识—羡—浩—(涓)/雍—道鸾—(瑷)/琰—邈—照—谦—畿/(惠)—经—利元—奇—嘏—叔仲—缓—皓明—邦直/(思直)—曾—有宜—俊卿(行友同世)—涛/(珂)—若思—超—长文—景初—秩(秉常)。由此可知,除前面7世有史料记载,大部份是民间资料。说明殷浩东晋因北伐遭曲折被贬后,其后裔见于史册的逐渐减少,而无锡两谱采集到许多浩裔民间资料,填补了空白。佐证了列代有识之祖所作的探索,对润州南渡殷氏是浩公之后裔提供了世系方面的依据。

      东汉殷封是南渡润州第一人,晋末殷敞、殷识是南渡殷氏的主流,江苏润州是南渡殷氏的汇聚地、发祥地、播迁全国的祖根地。鉴于都是中原陈郡长平殷氏始祖殷续之裔,所以,尊封公为“南渡殷氏初祖”。

      综合以上可考世系,可列出南渡殷氏上世源流世系图:
 

续(陈郡长平始祖,封为续裔孙,其间世系待考)→…

      主要参考文献详见文中注明。
      文后语:南渡殷氏上世源流世系的探究,是我们多年的愿望,现在总算初步完稿。但仍要不断的充实、补充、完善、提高,恳请殷氏宗亲、专家、学者指教和修改。幸得作斌、尚正、若东、新宝、网根、浩全、耀伦、生良、文强、和虎等宗亲提供的相关资料,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本文特作为向江苏殷商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的贺礼!
                                                                                                                                    2015、06、16

    
 
Copyright © 2015-2018 延陵殷商文化网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商文化研究促进会 电话:15996806016 地址: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氏宗祠
网址:http://www.jsyswh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