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殷本纪》曰:“帝阳甲之时,殷衰。”“自中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於是诸侯莫朝。”“帝阳甲崩,弟盘庚立,是为帝盘庚。”盘庚欲复迁故居,“殷民咨胥皆怨,不欲徙”。盘庚乃告谕诸侯大臣曰:“昔高后成汤与尔之先祖俱定天下,法则可修。舍而弗勉,何以成德!”盘庚迁殷后,“行汤之政,然後百姓由宁,殷道复兴。诸侯来朝,以其遵成汤之德也。”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系统地记载了殷商王朝的历史,描画了一幅商族部落兴起,殷商王朝由建立直至失国的宏伟图卷;饱含热情地歌颂了盘庚等贤君敬畏上天、修行德政、为民谋利的政治业绩;客观析述盘庚君王迁都的重要成因是“九世之乱、外族侵略和黄河水患”等因素。
盘庚,甲骨文作般庚,生卒年不详,子姓,名旬,殷商帝王祖丁之子,阳甲之弟,成汤第十世孙,殷商王朝第二十位君主。盘庚卒后葬于殷。作有《盘庚》三篇【《尚书》】。盘庚继位,是殷商朝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为改变社会不安定的局面,决心再一次迁都,迁至殷地(今河南安阳,时间约在公元前1320年),史称“盘庚迁殷”(该典故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很多古籍都有记载)。盘庚迁殷后,整顿政治,发展经济,使衰落的殷商王朝出现复兴的局面。
盘庚即位时,殷商朝自仲丁帝历经九世之乱,政治腐败,贵族奢侈,王室内争激烈,阶级矛盾尖锐,加上天灾频繁,黄河下游常常闹水灾。盘庚是一位能干的君主,他深知殷商朝正处于一个非常危险的时期,如果再不进行改革,抑制奢侈恶习,势必走向衰亡。经过长期思考,盘庚决定把都城迁到殷地。殷地处于洹水之滨,从政治上来说,离旧都比较远,能够削弱王公贵族的旧势力,缓和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摆脱争夺王位的混乱局面;从经济上来说,避开水涝较多的泗水流域,更有利于发展农牧业;从战略上来说,可以更好地防御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各方国的侵扰,同时控制四方诸侯;从生态环境上来看,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暖湿润,水资源异常丰富,土质条件理想,有利于殷人的生存与发展。但是,当盘庚提出迁都到殷地时,遭到了大多数王公贵族的公然反对,并有一部分强势力的贵族蛊惑人心、煽动奴隶暴动,坚决反对盘庚迁都,社会很不安定。
盘庚面对强大的反对势力,并没有动摇迁都的决心。他把反对迁都的贵族找来,耐心地劝说他们顺应;发布文告,严厉命令他们服从。王若曰:“格汝众,予告汝训汝,猷黜乃心,无傲从康。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王用丕钦。罔有逸言,民用丕变。今汝联聒聒,起信险肤,予弗知乃所讼。非予自荒兹德,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予若观火,予亦拙谋作,乃逸。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汝克黜乃心,施安德于民,至于婚友,丕乃敢大言汝有积德。乃不畏戎毒于远迩,惰农自安,不昏作劳,不服田亩,越其罔有黍稷。汝不和吉言于百姓,惟汝自生毒。乃败祸奸宄,以自灾于厥身。乃既先恶于民,乃奉其恫,汝悔身何及?相时憸民,犹胥顾于箴言,其发有逸口,矧予制乃短长之命?汝曷弗告朕,而胥动以浮言,恐沈于众?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则惟汝众自作弗靖,民非予有咎【《尚书》】。”迁都之后,盘庚责备群臣不恪守先王的旧规矩,态度傲慢,贪图享受舒适,还以谣言蛊惑民心。告诫群臣要克勤克俭,不要贪婪聚财,要体恤民情,要恭谨从政,率领臣民共建家园。提倡节俭,改良风气,减轻剥削,终于安定了社会动荡局面。这是盘庚的施政方针,同时也体现了他的“保民”思想。
盘庚带着王公、贵族、百姓和奴隶搬迁到殷后,开始大力整顿殷朝政治,茅草盖屋,减轻剥削,反对营造宫室,严惩贵族奢侈腐化,使衰落的殷商王朝出现了复兴的局面,盘庚被称为“中兴贤王”。在此后的270多年里,殷商朝一直没有再迁都。盘庚迁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是殷商朝代历史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扭转了殷商王朝的颓势,从此殷商王朝结束了“荡析离居”、“不常厥邑”的动荡岁月,迎来了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辉煌灿烂的新时期。同时,盘庚重视殷都生态环境的保护,以求经济的持续发展;重视对洹水的治理,以防患于未然;注重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注重农田的保护和利用。综上所绩,为殷商王朝逐步走向繁荣强盛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殷都在帝辛失国后,遭到严重破坏。历经三千多年沧桑,昔日繁荣的国都早已变成废墟,称殷墟。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掘出11座殷商帝王大墓,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片和各种精美的青铜器、玉器、骨角器等,反映了殷商王朝的历史文化状况。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人们对殷商时期的社会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并由此知道殷墟所在的地方,当年曾经是殷商王朝盘庚迁都后失国时的国都,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是从殷商朝开始。殷墟出土的大量文物,使我们能够了解殷商朝中后期社会发展的情况,因此殷都的地位非常重要,而“盘庚迁殷”这一大事也就成为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之一。
殷生良
2017年岁次丁酉季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