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延陵殷商文化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网站导航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最新动态 更多
宋右武大夫殷秉常公诞辰925周年纪…
海州殷氏召开族务工作座谈会
阜宁“三仁堂”殷氏举行 先祖福地…
慎终追远 继世传薪 ——江苏殷氏…
如邑北乡殷氏隆重庆祝宗谱玉成弘…
如皋倪厦春锦堂殷氏 隆重举行始迁…
丹徒殷促会党支书 参加省社会党组…
江阴殷氏举行第八次年会暨冬至祭…
 
详细内容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大迁徙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8-08-17  点击:878
      中国历史上重大的人口迁徙事件,主要原因是战乱、灾害、瘟疫等所致,有六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而每一次迁移都对历史产生了的影响,可以说是不可磨灭的,因为直至今日我们依旧在被影响。
      第一次,永嘉之乱,晋室南迁,中原汉族南下江南、湖南、湖北。西晋自太康二年至太熙元年(282—292)十年间,因黄河流域涝旱蝗虫瘟疫之灾频繁,土地早已贫瘠,连年烽烟不断,而长江流域土壤肥沃,气候极佳,许多百姓为了能在战争中生存,成群结队的选择迁移到长江流域,人口数量有百万之多。西晋中后期八王之乱,加以天灾连年,永兴元年(304),南匈奴起兵犯我中原。永嘉五年(311),洛阳被匈奴攻陷,怀帝被作为人质掳走,歼灭晋军十万,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并挖掘陵墓和焚毁宫殿。北方陷入水深火热,胡人肆虐侵犯,百姓为求汉人风骨不失,集结南下避难。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衣冠”是文明的意思,“衣冠南渡”即是中原文明南迁。这次移民成为吴、湘两大南方汉族的基本源流,据史学家考证,当时迁移到南方的流民高达90万,约占刘宋人口的六分之一,其中苏皖两省就占移民总数将近一半,南京至镇江呈高度集中状态,这一带北方侨民甚至比当地原住居民还要多。这次南渡殷氏在政治舞台上是最活跃的姓氏之一。
      第二次,安史之乱,中原涂炭,河南、河北、陕西汉族居民南下江淮,西入川蜀。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起,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本来繁荣兴旺的大唐发生了一场持续七载的战役,带领叛乱的主人公就是安禄山和史思明,这次叛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给唐王朝的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更为严重的是,此后中原地区陷入了长达百年的藩镇割据的混乱状态,相对和平的南方再次成为中原居民逃避战火的首选之地。七年的时间僵持也许对很多战役都不值一提,但对当时的老百姓带来的危害是无法想象的,国破山河在大抵如此,北方大地从此再未太平,直到五代十国全部覆灭、宋朝建立,往日安定才慢慢恢复,可曾经盛唐时期的繁荣却再也没有回归。当时的四川以及日后的南唐成为热门的北方人民移居地。从湖北荆州至湖南常德一带,因移民而增加户口十倍,太湖流域人口也明显增加。后有学者认为,南北已接近人口均衡,移民约达百万之众。
      第三次,靖康之耻,金兵南下,高宗南渡,中原居民大规模南迁。所有迁移中最大的一次中原居民南迁,延伸至东南各省,主要集中在苏南浙江一带,更加密集的移民区则是苏州至宁波一带,高度集中区当然是在杭州城里,远至沿海的福建广东,这次迁移人口数量超过五百万。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金兵成功攻入宋都城汴京,而北宋所建立维持的繁华与昌盛在此时烟消云散,从这开始,南方正式变成了中国的经济中心。宋朝统治者在杭州重新建立了南宋政权,在汉族人口广泛迁居至南方后,这一次历时最长最久、人口范围涉及最广的迁移被后人称为“建炎南渡”。后蒙古军队打败金军,中原地区又一次被异族占领。百姓为了过上安稳日子,更是加快了迁移南方的步伐。
      第四次,明初洪洞大槐树移民,从山西南部向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等中原地区的大规模移民。从宋朝到明朝初年,华北平原一直在战乱中度过,从未太平,除了人祸,天灾也从未间断,涝蝗疫灾害次数超过了任何一个朝代。华北平原人口在不断的天灾人祸后大幅度减少,1350年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共同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鼠疫之灾,疫情严重,华北地区人口进一步减少。素有“膏腴之地”美称的河南、河北人口仅有一百九十万,而土地较少的山西人口却高达400多万。明朝建立后,外族皆被驱逐,政局稳定,朱元璋下令,将山西移民填充至华北平原,解决华北平原土地肥沃人口缺少的问题。其中移民河南九十三万人,移民山东一百二十一万人,移民河北四十一万人,直至今天在河南、河北、山东很多居住的民众都以洪洞大槐树为祖居地自称,这不仅是人们的代代口传,也见之于家谱史册。今天的至少三分之一的中原人口是当时晋南移民的后裔。
      第五次,湖广填川。明未清初的三十年战乱,四川被祸最惨,人口极度稀少,残余人口约为六十万,急需补充。两湖、两广、江西、福建等东南方地区移民到西南地区四川,迁移人口数量高达600万。在清朝初年,四川一直未太平过,先是张献忠刘文秀的西蜀政权被打击,平民百姓因为政权争斗无辜丧命;后来平定三藩,屠杀仍未停息。四川人口大幅度锐减,在康熙时王骘说四川“通省户口,仍不过一万八千余丁。”可见当时四川人口已经少到什么程度。为此,清政府鼓励百姓移民四川,并给予一定补贴,于是周边大量民众都赶来四川。这就是历史上被称为“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大迁徙。而康乾盛世,不过是一次土地的再分配。当代四川人口中的80%以上的家庭是清代湖广填川大移民的后裔。
      第六次,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清末,中国从天朝大国的美梦中彻底清醒,此时已经是列强砧板上被按得死死的鱼肉,只等着被怎么分割,而这时苦的还是老百姓,哀鸿遍野,民不堪命。尤其是山东、河北、山西等地百姓更是苦不堪言,被迫远走他乡,拼死也只是想好好活着。明未清初时的东北,汉人是禁止居住的,到康熙时才封禁,而西北也是不让汉人居住,因此,河北山东的百姓才有了闯关东这一叫法,山西北部百姓等地选择走西口,北去内蒙古,再后来福建广东的老百姓更是留恋海外,远去菲律宾印尼等混饭度日。
      其中,华北前往东北的逃难人,就高达三千七百万。从康熙到咸丰末年,东北才正式解禁,这场封禁持续了近200年。可是为了活着,此过程中,间接不断的人甘冒风险闯关东,可即便这样关东地区人口依然不多。
      南洋的地理概念主要指包括当今东盟十国在内的广大区域。东南亚物产资源丰富,欧美列强早就盯准了这块肥肉。大量招收来此逃难的中国平民作为廉价劳动力,大肆开发殖民地区富饶充足的物产资源,获取高额利润,更以可怜的中国劳工为交易商品对外贩卖到其他国家,东南亚在此期间人口不断增长。中国人也由于国内经济危机严重,选择前去东南亚经商开辟了一条新的海上丝绸之路、甚至直接迁徙到东南亚,规模前所未有之大。下南洋的流民来自全国大部分省区,福建、广东两省占95%以上的人口,海外华侨总数超过七百万人。
      中国历史上除以上几次重大的人口迁徙外,抗日战争时期河南人沿陇海铁路的西北大移民(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大规模侵华、1938年黄河花园口决口、1942年中原大饥荒),据估计,豫、皖、苏三省共有三百九十万人,其中以河南人占绝大多数,背井离乡,他们一路乞讨,一直逃到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从中原到西北,漫延着一幅长长的饿殍图。
      新中国成立前后,伴随着解放军的南下,国民政府的垮台,大批军政人员、家属和富豪逃离大陆,前往台湾、香港、缅甸等地区,有的赴欧美。据报道,仅到台湾的就有二百多万人,保守估计,总数人口不低于三百万人。
      除此外,还有小规模的元未明初苏州阊门移民、中国人民解放军转业生产建设兵团、上世纪六十年代西南西北三线建设等等移民。

殷生良
2018年岁次戊戌孟秋

    
 
Copyright © 2015-2018 延陵殷商文化网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商文化研究促进会 电话:15996806016 地址: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氏宗祠
网址:http://www.jsyswh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