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延陵殷商文化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网站导航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最新动态 更多
宋右武大夫殷秉常公诞辰925周年纪…
海州殷氏召开族务工作座谈会
阜宁“三仁堂”殷氏举行 先祖福地…
慎终追远 继世传薪 ——江苏殷氏…
如邑北乡殷氏隆重庆祝宗谱玉成弘…
如皋倪厦春锦堂殷氏 隆重举行始迁…
丹徒殷促会党支书 参加省社会党组…
江阴殷氏举行第八次年会暨冬至祭…
 
详细内容  

宗祠文化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8-09-03  点击:757
      宗祠,又称宗庙、祖祠、祖厝、习惯上称祠堂。它既是供设祖先的神主牌位、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又是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宴饮和读书求学的地方。宗祠体现了宗法制家国一体的特征,是凝聚民族团结的场所,华丽而庄严的祠堂正是这个家族荣耀和兴旺发达的象征,它往往是城乡中规模最宏伟、装饰最华丽的建筑群体,不但巍峨壮观,而且注入汉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古塔、古桥、古庙宇相映,成为地方上的一大独特的人文景观,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汉族民俗文化的代表,是家族的圣殿。作为汉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在古代封建社会里,家族观念在人们心中占了很大份量,往往一个村落就生活着一个姓氏和一个家族或者几个家族,他们大多建立了自己的家庙祭祀祖先,这种家庙一般称作“祠堂”。“祠堂”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当时祠堂均建于墓所,曰墓祠;南宋朱熹“家礼”立祠堂之制,从此称家庙为祠堂。当时修建祠堂有身份之限,汉族民间不得立祠。到明代嘉靖“许民间皆联宗立庙”,后来倒是做过皇帝或封侯过的姓氏才可称为“家庙”,其余称宗祠。 
      祠堂多数会有堂号,堂号由族长选定,请族人或外姓高手书丹,制成金字匾额高挂正厅,两侧附挂姓氏渊源、族人荣耀、妇女贞节等匾额,讲究的还配有楹联。祠堂匾额的内容、规格和数量都是全家族的荣耀。有的祠堂门前还置有旗杆石,表明其有族人得过功名,以彰显资本并激励后辈继承和发展。而堂内供奉着历代祖先的玉容和牌位,祠堂被认为是一个严肃之地,族规甚严,不管是外姓,还是族内的妇女、儿童都不许擅自入内,否则要受到责罚。
      祠堂的种类繁多,随着历史的发展,祠堂衍生了很多的门类和功能。从形制和规模上看,它们千差万别、形形色色,却又都叫祠堂。所以,祠堂划分是很复杂的,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但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按属性分为三类:庙祠、专祠、宗祠。
      庙祠。庙的出现比寺要早,它与中华文明的发展密切相关。最早把供祭祖宗神位的屋舍,叫做“宗庙”。宗庙的设置与宗法制度密不可分:古人把祀神之处也叫“庙”,如“城隍庙”;王宫的前殿也称作“庙”,如“庙堂”,“廊庙”就是指朝廷,对胸怀大志有栋梁之材的人则称“廊庙器”,意思就是夸此人能够肩负起朝廷重任。根据等级的不同,设置宗庙的规模也不一样,据西周祭祀制度的规定,“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帝王之祖庙称“太庙”,凡有官爵者其祭祖处称“家庙”,也称“宗祠”。不论太庙还是家庙,在概念上又都可以称作“祠”,是纪念先祖和前代贤哲的地方,如山西太原的“晋祠”、成都的“武侯祠”、杭州的“武穆祠”以及苏州的“五百贤祠”等。
      专祠。是指为了纪念其功德,而为特定的人或神建立的祠宇。有大功德于民者,得敕封神号专立祠庙;以身殉职或亲民之官,在立功之地或原任职之地建立专祠。这些纪念某人功德性质的专祠,由于民间对它们的祭祀崇拜之情,其保存时间和流传之广都远远超过了家族性质的祠堂。如纪念诸葛亮的“武侯祠”就在四川成都、河南南阳、北京等地都有,并至今得以保存。
      宗祠。(1)总祠:数县之内范围较大合族共祀的宗祠,为宗祠中较大的宗族组织,它虽然仍是血缘维系的宗族组织形式,但祭祀的范围已经超出了同姓同宗的血缘关系,包括了较大地缘范围内的同姓同族不同支派、血缘相对较远的族系,甚至包括有一定血缘关系的异姓家族。(2)宗祠即俗称的祠堂,它是从支宗或若干家庙(家堂)聚合升格而成。无锡惠山古镇祠堂群较多,它是以一个同姓、同宗各支的宗族共建合祀先祖的祠堂。(3)家祠合户之祠,又称家庙,是祠堂类型中最小的一种规格,祭祀的范围限于高祖以内五世之祖,也是早期的民间祠堂形制。(4)支祠宗祠下属的分祠或各支的支祠,又称小宗祠,由一个同姓家族支派所组成的血缘组合,地域范围较小,血缘关系更亲近,长幼字辈十分明确。
      祠堂按其性质分为墓祠、寺院祠、书院祠、园林祠、会馆祠、忠孝节义祠、名宦乡贤祠、祭祀祠等八类,其中,忠孝节义祠又可分为忠烈祠、孝子祠、节妇祠、义士祠、祖师祠等许多纪念性质的祠堂建筑。不同的祠堂有着不同的意义,为人们寄托和表达着不同的情感。  
      祠堂按照其建筑目的可分为公祠和私祠。(1)公祠:纪念出身于地的官宦,并有一定建树的人物,称为某公祠或节孝祠等。公祠有两种修建方式:一种是民众集资修建的,如诸葛亮这样的名人,往往很多地方都为他建立祠堂,湖北的襄樊、河南的南阳、陕西的汉中等地方都建有诸葛亮的祠堂;还有一种是皇帝颁诏修建的,如山西省代县县城东20 公里处有个“杨家祠堂”,就是为了纪念宋代爱国将领杨业父子的,是元代时他的第十七代孙奉旨修建的。(2)私祠:是同一姓氏的族人为祭祀其祖先而自行出资建立的、本家族私人性质的祠堂。一般称为某氏宗祠,在南方几乎所有的姓氏都有祠堂。
      中国的祠堂是祭祀文化的综合体现,其内涵和形式极其复杂,它有着歌颂英烈先贤、弘扬正气、强化家族意识、延续家族血脉、维系家族团结等重要意义。宗教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文化现象之一,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把儒教和道教作为中华民族的宗教,但是,中华民族对于宗教的追崇是不太强烈的,况且事实上中国人心目中的宗教远不是道教和儒教那样,而对于姓氏文化和祖先崇拜的信仰是其他民族无法比拟的,这也是中西方文化的一大差异,事实上也是一种宗教文化。
      中国近代大儒梁漱溟认为,宗教解决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世问题,中国人则以家族之三世,行宗教解决之道:过去的信仰依于祖先,现在的安慰寄于家室和合,而将来的希望则寄托于儿孙。祠堂里的对象虽为逝去的先祖,然而目的却在作用、影响于生者和看不见的未来之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下的重新修建祠堂风潮自有其积极的一面,可视为对内心生活秩序重建的一次努力,其间也包含了中国式信仰的重拾。”杜赞奇说,“村落组织是由拥有共同祖先的血缘集团和经济上互相协作的家庭集团组织”,而祠堂、宗族高于家庭,与村落大体相当。自从人类有了姓氏以来,人们就有了家族认同感,同样就产生了宗法思想,同祖同宗成为了中华民族认同自己集体的标准。对于祖先的崇拜让自己不会在去世后寂寞和无所归依。在这其中祠堂是宗法精神的物化,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维护了社会的持续和稳定。    传统的祠堂作用有四:教化功能,指以祠堂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对族众教育、感化的活动;规范功能,指祠堂文化对族众中每个成员的行为方式所起的约束作用;维系功能,指祠堂文化起着统一族众的行为与思想的作用,使社会生活保持稳定,使族众群体内所有成员保持向心力与凝聚力;调节功能,通过祠堂文化活动中的娱乐、宣泄、补偿等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心理本能得到调剂的功能。
      传统的祠堂文化,既是权利的网络空间,更是个多维的文化空间。祠堂文化与书院文化、家庙族府、地方庙宇文化等建构起地域性文化的立体形态。祠堂文化让身在异乡的海内外宗亲记得住乡愁,是海内外宗亲扯不断的根。祠堂的基本功能是祭祀祖先,通过对祖先的祭祀,以同姓血亲关系的延续为纽带,把整个家族成员联系起来,并形成宗族内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乡风文明建设是其中的重要方面,祠堂代表着一个家族的祖先,蕴藏着一种质朴的精神动力。祠堂,不单是维系海外乡亲与本土血缘关系,同时也是给乡亲以及所有后代子孙了解祠堂文化,了解当地文化发展史的一个重要载体。祠堂,可以说就是一个民俗博物馆,又可以说是一部家族变迁史。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拆毁了很多宗族祠堂,现在各地大家族又兴起重建祠堂之势,不仅是现代人的家族观念强了,还是随着历史的变迁,大家都看到一个事实,一个家族的兴旺若要常久繁荣地发展下去,都必有其精神支撑,而祠堂正是这个精神支撑的具体化体现,重建祠堂更是反映了这个时代经济发展的高端,人们的物资不再匮乏后,更需要的是精神层面的丰富。而宗祠就是一个家族精神文化的体现!
      欣逢盛世,修谱之余,继之修祠。在“不点头不摇头”的情况下,民间自发修祠,申报文保单位,从重修的祠堂建筑形制上看,基本保持了明、清古建筑风格,有一院一进式的,多数二三进,少数四进,也有四合院式,别有特色,庭院风格,院内点缀花坛片石、桧柏、桂树之类,亦植有中国梧桐和银杏。
      祠堂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分支,一小部分,必须随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小气候受大气候的控制和影响,不可逆大气候而动。我们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迎合社会改革开放的发展,不能落后倒退,有祠堂就要有活动、有人气,万万不能关门大吉,至使阴气重重,杂草丛生,成为蛇鼠之巢。所以,要做好以下工作:防止祠堂宗教化,成为念佛烧香的场所;防止祠堂低俗化,成为茶馆赌博、乌烟瘴气的场所;防止祠堂荒废化,成为杂草丛生、无人管理的场所。
      要把祠堂成为尊祖敬宗,祭祀祖先,学习和纪念祖先的场所,要学习和发扬祖先的爱国精神、艰苦创业的精神;要成为寻根问祖、联谊和族的场所,成为宗亲联谊会的活动场所,发扬民族凝聚力的作用;要成为道德教育和文明教育的基地,布置道德教育内容宗训、族规、家训之类的书画,发扬高尚道德、奉献精神;要成为农村文化活动、老年活动的场所,阅览书报,喝茶聊天,增进知识,联络感情,增进邻里团结;要成为农村民俗收藏陈列的场所,把旧宗谱、旧碑刻、旧石器、旧家具、旧农具、以及古旧用品收藏陈列,成为新旧历史对比教育的场所;要加强管理,订立制度,随时接待参观和寻根问祖。特别是文保单位,接受文管部门的指导,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坚持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力量源泉。把宗祠建设成为家族神圣的精神家园,增强宗族凝聚力、向心力,联宗收宗,饮水思源,缅怀祖先业绩,颂扬祖先恩德,思祖之情融于佳酿,崇祖观念进一步得到强化。正如孙中山所述:“中华民族由宗族的团结,扩展到国家民族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民才有的良好的传统观念,应加以利用。”

殷生良
2018年岁次戊戌孟秋
    
 
Copyright © 2015-2018 延陵殷商文化网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商文化研究促进会 电话:15996806016 地址: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氏宗祠
网址:http://www.jsyswh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