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公元前286年),周初封为公爵(宋、虞、虢三国),国君子姓,宋氏,周朝的诸侯国,共传二十六世,三十四君,享国七百多年。周公旦辅佐周成王平定三监之乱,遵循“兴灭继绝”的礼法传统,封因“抱祭器而归周”有功的微子启于殷的旧都商丘建立宋国,向天下昭示周有容人之贤名,准其用天子礼乐奉殷朝宗祀,与周为客。宋国被周尊为“三恪”。微子启的卑躬屈膝、战战兢兢,最大的功绩保住了殷商的宗庙和承袭了殷商的血脉,最大的悲剧则是一生中承载着周人高压与严酷政策的屈辱,“无视于外,苟安于内”。
宋国为房心之分野(意为星宿对应地域)之地,面积约有十万平方公里,是殷商原有富饶地盘,皆膏腴之地。其疆域包括河南东北部、江苏西北部、安徽北部、山东西南部;宋国经济发达,善于经商,在继承与发展殷商文化,特别是商业文化方面,功不可没,宋国商业文化繁荣昌盛,首先表现在城市的发展。当时,睢水北岸的宋都商丘、济水北岸的陶丘,获水和泗水交汇处的彭城,都是极为繁荣的商业都会;宋国是华夏圣贤文化的源头,处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地位的儒家、墨家、道家和名家四大思想之发源地,被誉为礼仪之邦,墨子、庄子和惠子三位圣人皆出自于宋国,孔子的祖籍地也在宋国。
春秋时,齐国内乱,宋襄公帮助齐公子复国,代齐作为盟主,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泓水之战后(详见《子鱼论战》),宋国国力受创。宋景公时期灭曹国,国力渐盛。战国时期,宋国国君宋康王“行王政”,实行政治改革,宋国强盛起来。
宋康王(?—公元前286年),亦称宋王偃、宋献王,子姓,戴氏,名偃,宋剔成君之弟,战国时期宋国最后一位国君,公元前328年—公元前286年在位。宋康王“面有神光,力能屈伸铁钩”,崇尚征伐,是个很有作为的君主。宋剔成君二十七年(公元前329年),宋康王以武力取得宋国君主之位,宋剔成君被打败逃至齐国。君偃即位之初,对内修王政,讲仁义,迁都彭城(徐州),对外发展武力。
《史记.宋微子世家》:“君偃十一年,自立为王。东败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三百里;西败魏军,乃与齐、魏为敌国。”宋康王十一年(公元前318年),偃开始称王。同年,宋康王派兵向东打败齐国,夺取五座城池;向南打败楚国,夺地三百里;向西打败魏军,于是与齐国、魏国、楚国成为敌对国。国力达至顶峰,被称为“五千乘之劲宋”。
当时有只小鸟在城墙的角落生下只鹑鸟,宋康王让太史占卜,太史认为小鸟生出大鸟,宋国必能称霸天下。宋康王大喜过望,于是出兵灭掉滕国,进攻薛国,夺取淮北的土地。宋康王由此更加自信,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想尽快实现霸业,成为战国第八强国,所以用皮袋子装着血,把它挂起来用箭射击,叫做“射天”,并且用鞭子鞭打土地,还砍掉土神、谷神的神位,把它们烧掉,说我用“威力降服天下神鬼”。宋康王沉溺于酒色,群臣不敢进谏,“群臣谏者辄射之”,宋国百姓非常恐慌,“於是诸侯皆曰‘桀宋’”。
战国时期,诸侯皆以战养兵、以战养国,中原列国危机大多来自外侵。宋国虽是富有之国,但军事实力与国际地位一直没能上得去,成为诸侯列强觊觎之地。宋康王四十三年(公元前286年),宋国国内动荡不安,陷于困境,齐国欲向中原扩张,给以有机可乘。齐闵王趁机派遣将军韩聂举兵联合楚国、魏国攻打宋国,宋国百姓民心离散,遂至城池失守,齐国得以迅速攻破宋国都城。宋康王于是逃至魏国倪侯的住所(河南温县),很快被齐军抓获并杀死,“战国七雄”中的齐、楚、魏三国共同瓜分了宋国的土地,宋国灭亡,绵延了一千三百多年的殷商血脉宣告终结。
宋王偃的形象在历史上是有争议的人物,由于他是末代君主的缘故,后世传说非常离奇,在秦汉后多有抹黑,并充斥在史书中,如“穷兵黩武”、“暴虐无道”、“桀宋”等。《战国策》说他“剖伛之背,锲朝涉之胫”,“夺封丘舍人韩凭之妻息露”。在《孟子.滕文公下》一节中,与宋康王大约处于同一时代的孟子对其的评价是“苟行王政,……齐魏虽大,何畏焉”,并尊称其为“宋王”;“夺封丘舍人韩凭之妻息露”之事,是后人仿东汉建安年间的《孔雀东南飞》故事虚构的;偃之称“王”,距魏、齐相王已六年,而尚在秦、韩、燕、赵称王之先,颇为当时所嫉视。《孟子》万章问曰:宋小国,将行王政,齐魏恶而伐之,则如之何?孟子以汤之事告之。而《国策》记其射天笞地,《世家》书其淫于酒色,并皆谓之“桀宋”,与孟子、万章之言迥别,盖出于忌嫉之口,非信史也,只能说“成王败寇”。
如要说宋王偃是暴君,为什么没有被内部的反抗势力推翻呢?或者说国人杀了宋王偃另立新君呢?再说宋国是被“战国七雄”中的三个大国给灭掉的,如果宋国很弱,那还需要齐、楚、魏三国联合攻打多次吗?显然不需要,因为宋国太强了。宋国不是大国,但是能令天下震动,宋康王被黑为“桀宋”证明其为天下所不容,是因为宋康王所进行的一些列改革,违背了当时社会的认知,在那个诸侯争雄的年代被党同伐异罢了。宋王偃是有功绩有作为的,这是历史不可抹煞。
殷生良
2018年岁次戊戌仲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