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多年前的牧野之战,殷王帝辛以一把烈火自焚鹿台,宣告了一个朝代的终结。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存在一个谜团——牧野之战后,殷朝诸侯攸侯喜率领十多万精锐之师将士从今天的淮南地区出征,回兵挽救殷商王朝,勤王未果的攸侯喜以及十多万官兵杳无音讯,去向无踪,无迹可探,从此消失在历史的记载之中。要可知十多万人突然在人间蒸发,不可能不引起惊世的效果,但是为什么在中国史书再也没有明确记载?就现在流行的观点来分析,相对而言有一定依据和可能性的说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东渡说,十多万大军东渡太平洋,到达了南美洲,是印第安人的先祖;其次是宋国说,十多万人,在宋公微子封地转军为民,过起百姓生活;再次是洛阳说,十多万人在牧野战役后,回到河南洛阳地域,由于没有生产资料,开始从事商业,成为中国商人的先驱;第四种是朝鲜说,这些人在东征的路上归顺箕子,从此生根于箕子的朝鲜封地,成为了高丽人的祖先;第五种是滞留原地说,虽然这支军队是由能争善战的将军攸侯喜率领的精锐之师,勤王并未走远;还有一种灭亡说,在周代殷之后,这十多万大军也被逐渐消灭,不存于世。对于上述观点,各有各的依据,专家学者莫衷一是。在对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全面分析,是否可以得出一个更为科学的结论,那就是从当时及随后的政治形势、国家政策、科技水平和相关资料记载的来看,十多万殷人既未东渡,也没有被灭族,而是化整为零,散落在以殷商贵族封地为主的茫茫大地上,融入了悠悠华夏的芸芸众生中。十多万人散落在殷商贵族封地更有可信性,从以下几点原因加以分析。
首先可从攸侯喜的身份看出端倪。“攸侯喜”并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代表着三层意思:“攸”,地名,攸国,攸国第一代君主为子姓名攸,是殷王武丁之子。攸国是殷朝末年一个重要的诸侯国,在今苏北皖北一带,主要防范东夷入侵;“侯”,爵位,是子攸及后代的诸侯身份地位;“喜”,人名,子姓,攸国第四任国君,商族安东军首领,安抚东南各族。攸侯喜与帝辛同为殷代中兴之主武丁的后人,多年一直在帝辛身边,同属殷商贵族,与后来周王赐封的所有殷朝贵族同宗一脉,所以在率师勤王路途中见帝辛已去,对于宗族观念十分看重的殷周时期,攸侯喜选择依附于其他贵族宗亲极具最大的可能。
再者从十多万大军的行进方向上看,回归河南、山东一带的可能性更大。武王伐殷之时,攸侯喜正率领十万大军在远征东夷(现江淮、山东一带),西周大军发兵朝歌后,攸侯喜率领十万殷军和五万俘虏回兵朝歌全力勤王。但是未及赶到,帝辛已自焚于鹿台,此时攸侯喜的大军必然已在回归路途之上,而在接到相关信息之后的攸侯喜所部的十多万大军应该就在河南、山东一带,就地而化的可能性更大。
中国古人有虚报军力的传统,攸侯喜所率十多万大军这一数字是否真实可信?据史料记载,攸侯喜率领十万大军东征,经过激烈战争而俘虏敌军五万,在这种情形之下,十万大军毫发无伤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定然已有损失。《左传昭公十一年》记载:“纣克东夷,而殒其身。”也就是说,攸侯喜统率的精锐之师在远征东夷时,损失惨重。再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分析,在青铜时代的社会背景下生产力水平是比较低的,这就直接决定了社会的总人口不会太多。据此可以推测,当时远征东夷的军队可能不到十万。那五万俘虏,在殷朝灭亡之后,是否依然臣服于攸侯喜,也是个未知数。从这些因素来看,回师勤王的攸侯喜所率部队应该已经没有十五万之众,况且部队构成十分混杂,因此在殷商失国之后,这些部队有可能已经就地解散,各奔前程。
另外,史书对于这部分人的去向为何没有记载,可能后来的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大量的史册付之一炬,后世典籍也就成了空白。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当时的周代才刚刚建立,对于历史记载不够重视,而且经过牧野之战以后,西周的战事并没有停止,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及时记载的可能性也很大,随着这些人的“分崩离析”,不再掀起什么波澜,根本没有引起西周史官的注意,而可能被历史忽略。
正是基于这些原因,可以认定殷人应该是散落在中原大地上,至于人们传言的殷人东渡,应该说可能性不大。首先,牧野之战西周只有四万多的兵力,如果真有十五万大军,根本没必要逃走,完全可以决一死战,所以理由不能成立;其次,当时的科技水平有限,根本不可能造出跨洋的大船,如果依靠竹筏过大洋,那成功的几率似乎太低,而且如果真有这种可能性,那何以要在两千多年后,中国的造船技术才能支持郑和下西洋?如殷人果真东渡,那遥想三千多年前的殷商先民为避战祸,跨海东渡,漂航美洲,历九死而后生,到达东方日出之地,开辟新的家园,令人顿生无限崇拜和缅怀。
但是殷人东渡一说,得到了很多国内国外的大师学者认同。国学大师罗振玉和王国维也提出殷人东渡美洲的可能性,后来郭沫若也相信殷人东渡美洲。最早提出殷人东渡美洲设想的是19世纪英国翻译家梅德赫斯特。美国学者迈克尔在1968年出版的《美洲的第一个文明》中提出,奥尔梅克文明可能来自殷商。近年美国俄克拉荷马中央州立大学教授许辉的《奥尔梅克文明的起源》和中国学者王大有等的《图说美洲图腾》进一步阐明殷人东渡美洲论的根据。1993年11月28日的《新民晚报》刊载《美洲印第安人祖籍在中国》一文,介绍了美国道格拉·华莱士教授的研究成果,华莱士认为现在的印第安人部分DNA与亚洲人是相同的。1992年2月,王大有、宋宝中、王双在《华声报》撰文提出,今天居住在美洲的土著人是3000年前越海东渡的殷商后裔。文章公布了考古学家在今天墨西哥中南部的奥尔梅克文化遗址拉文塔祭祀中心地下数英尺沙中发掘的16尊雕像和6块玉圭,认为玉圭铭文的刻写方法与甲骨文相同。文章提出,在一块玉圭上铭刻着殷商列祖列宗。文章并断言,今天居住在美洲地区的印第安人、玛雅人和拉文塔人等,实为3000年前越海东渡的殷商后裔。
翻阅历史,似乎每个王朝都会给后世留下几个未解之迷,但历史是不会相信人的主观性的,历史是客观的,以前它是客观发生的,今天它需要的是客观的分析证实,随着当今的科技进步,“失落的殷商军团之迷”终有一天找到真实的答案。
殷生良
2018年岁次戊戌孟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