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延陵殷商文化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网站导航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最新动态 更多
宋右武大夫殷秉常公诞辰925周年纪…
海州殷氏召开族务工作座谈会
阜宁“三仁堂”殷氏举行 先祖福地…
慎终追远 继世传薪 ——江苏殷氏…
如邑北乡殷氏隆重庆祝宗谱玉成弘…
如皋倪厦春锦堂殷氏 隆重举行始迁…
丹徒殷促会党支书 参加省社会党组…
江阴殷氏举行第八次年会暨冬至祭…
 
详细内容  

胡阿祥教授论国号殷与商

发布者:殷生良  发布时间:2019-05-12  点击:1052
    编者按:胡阿祥,1963年生,安徽桐城人,文学博士。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六朝研究所所长;南京六朝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百家讲坛”主讲人;兼任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荣誉副会长,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会长等。主要学术领域为中国中古文史、中国历史人文地理、地名学、南京史。2018年出版的《吾国与吾名——中国历代国号与古今名称研究》一书,被评为“2018年中国好书榜”,深受读者欢迎。这是一部名实互证的中国政治史、一部角度独特的中国文化史、一部视野出新的中外交通史,也是胡阿祥教授继1995年进入该研究领域以来,积二十余年之功而完成的总结之作。现摘录书中有关中国历史上第二朝代的国名是“殷”还是“商”的论述,以予殷商后裔学习和研究之用。文中较全面、详细、客观地对国名是殷还是商作了充分的论证,综合运用历史、地理、民族、语言、文字、心理、名称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探讨有着3000多年文明史的殷商王朝国家名称。
    公元前16世纪,成汤败桀灭夏,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中原王朝——商。成汤之前13代祖是商族的始祖契,因佐禹治水有功被封;由契到成汤,商族见证了夏国的建立与兴盛,并成为结束夏国命运的执行者。成汤到帝辛,凡历17代31王,约500多年,按照“夏商周断代工程”给出的年表,商朝纪年为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当然,公元前1600年是取整数、大概而言;公元前1046年也不是公认的确切年份。商朝因为有1899年以来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的大量甲骨刻辞,以及多处出土有铭文的青铜器,并发现多处宫殿、作坊、陵墓遗址,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众所公认的、确定不移的信史时代。然而有关商朝国号仍有不明确的地方,来源也是迄今没有定论。在文献中,“商”往往被称作“殷”,有时还统称为“殷商”。“殷”与“商”究竟有无区别?两者的关系如何?
    西汉大史学家司马迁撰写“中国”通史,夏、商、周三代各有本纪,但在名称上却值得玩味。《夏本纪》之后,《周本纪》之前,为《殷本纪》;而且《史记・殷本纪》开篇就说“殷契”,仿佛《夏本纪》开篇的“夏启”,《周本纪》开篇的“周后稷”。可见司马迁是以《殷本纪》记述先商及商朝的历史的。
    在司马迁之前,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也是专用殷字的,全部的《论语》《孟子》再加上《大学》《中庸》都用殷字;而在司马迁之后,可能是受了孔孟和司马迁的深刻影响,在儒家经学史上拥有重要地位的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也一直称商为殷。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赵宋时又一般称商,甚至把先前书中称殷的地方改写为商。范祖禹的《唐鉴》、郑樵的《通志略》、叶适的《习学记言序目》等都称商;大理学家朱熹注《四书》遇到殷时,注中都有意回避,全部的《集注》里,只有“吾学殷礼”、“殷礼吾能言之”两处的殷字没有改,其他一律改殷为商。
    按宋人改殷为商,一个显然的原因是为了避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之父赵弘殷的名讳。正是出于避讳的原因,宋朝人讲到商朝自然不能像孔子、孟子、司马迁、韩愈那样径用殷字;既然不能用殷字,当然就得用商字,或者干脆把殷写成缺笔的别字。如,元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周赧王元年条“管叔监商”云:“《孟子》只云‘监殷’,今《通鉴》云‘监商’,避宋庙讳也”;又清翟灏《四书考异》“殷因于夏礼”条云:“宋高宗石经(刻于石碑上的儒家经籍)‘殷’字避宣祖讳作‘商’,‘殷礼吾能言之’、‘殷人以柏’宋石经皆作‘商’,而《中庸》‘吾学殷礼’之‘殷’,但阙笔‘?’(殷字缺最后一点)。”
    不过史书中更为普遍的情形,还是“殷”、“商”混合用或“殷商”合称。在《诗》《书》等古文献中,《武成》称商者六见,称殷者一见;《康诰》《酒诰》中都是一处称商,七处称殷;《多士》称商者二见,称殷者十二见;《君奭》一处称商,八处称殷;《毕命》称商者一见,称殷者四见;《多方》称商者一见,称殷者三见。《左传》中也是时而称商、时而称殷。至于殷、商合称,在《诗・大雅》中则有“自彼殷商”、“咨商之旅”、“咨汝殷商”等十七处之多。
    然则通观先秦传世文献以迄近现代各家著作,称商、称殷、称殷商甚至称商殷,总体感觉是相当随意、没有什么规律可言的。但名号非小事,何况国号!当初建国时,一国之号必定是唯一的。问题在于这个唯一是商还是殷?不妨先引述说法各异的诸家观点如下:
    1、历史上的传统说法是汤建国时称其国为商,到盘庚迁都于殷后国号就改成了殷。《诗・商颂谱》东汉郑玄笺:“商者,契所封之地”,唐孔颖达疏:“商者,成汤一代之大号,而此云商者契所封之地,则郑(玄)以汤取契之所封,以为代号也。”又《书・盘庚》孔颖达疏:“郑玄云‘商家自徙此而号曰殷’,郑(玄)以此前未有殷名也。”又《史记・殷本纪》唐司马贞《索隐》:“契始封商,其后裔盘庚迁殷,殷在邺南,遂为天下号。”清崔述《商考信录(卷二)》因此指出:“世儒多谓盘庚改商为殷。”而以此为据,或谓商是指成汤伐桀至帝辛失国,殷则仅指盘庚迁殷至帝辛失国;或谓成汤伐桀至盘庚迁殷称为商,盘庚迁殷至帝辛失国称为殷,而成汤伐桀至帝辛失国称为商殷;也有指迁殷以后的商朝或在殷地的商朝为殷商的。
    2、崔述《商考信录(卷二)》以为:“盘庚未迁以前已称殷也,……盘庚既迁以后犹称商,……殷与商可以连称,亦可以互称也。”所以不存在盘庚改号之事。“盖商者汤之国号,而殷者则商之邑名,后世所谓建都之地是也。其称为殷商,犹其称为京周也。商邑于殷而遂号为殷。”
    3、《国语・周语》“商王帝辛大恶于民”三国吴韦昭注:“商,殷之本号也。”
    4、20世纪以来,学者们大多依据新发现的殷墟甲骨卜辞立说。罗振玉以为:“史称盘庚以后,商改称殷,而遍搜卜辞,既不见殷字,又屡言入商。田游所至,曰往曰出,商独言入,可知文丁、帝乙之世,虽居河北,国尚号商。”郭沫若后来也指出:“根据卜辞的记载看来,殷人自己自始至终都称为商而不自称为殷的。在周初的铜器铭文中才称之为殷。……殷代无所谓盘庚以前称商,盘庚以后称殷的事实,旧式史籍中的殷、商之分是毫无根据的。”又彭邦炯总结说:“总之,从文献和甲骨材料看,商人在很早以前就称商,成汤灭夏以后仍叫商,盘庚以后还是叫商”,“考虑到历史的科学性,还是统一称为‘商’好。因为这样既符合商人的历史实际,也符合后人定朝代名称的习惯。”
    5、1956年,陈垣在《商朝与殷朝》一文中,主张“我们的历史课本将称商代商人的地方,一律改为殷朝殷人”,“因为商人容易与做买卖的商人相混,如果称殷代又称商人,就好像说殷代做买卖的人一样。”
    梳理以上各说,综合考虑其根据,笔者这里可以提供以下倾向性的意见:首先,韦昭“商,殷之本号”的解释是正确的,推而言之,殷是商的别号。其次,商是自称,是商人对其国家的称号;殷是他称,是周人以及后世对商国的一种称法;商、殷商或商殷也是周人以及后世文献的称法。最后,以商为号早,以殷为称晚。
    至此,商与殷的纠葛可以解开了,即“商”是本号、自称,“殷”是别号、他称。这种情形有些仿佛三国时的刘备政权,当时自称“汉”而他称“蜀”,后世又称汉、蜀、蜀汉。
    
 
Copyright © 2015-2018 延陵殷商文化网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商文化研究促进会 电话:15996806016 地址: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氏宗祠
网址:http://www.jsyswh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