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延陵殷商文化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网站导航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最新动态 更多
宋右武大夫殷秉常公诞辰925周年纪…
海州殷氏召开族务工作座谈会
阜宁“三仁堂”殷氏举行 先祖福地…
慎终追远 继世传薪 ——江苏殷氏…
如邑北乡殷氏隆重庆祝宗谱玉成弘…
如皋倪厦春锦堂殷氏 隆重举行始迁…
丹徒殷促会党支书 参加省社会党组…
江阴殷氏举行第八次年会暨冬至祭…
 
详细内容  

论善道与礼仪文化

发布者:殷生良  发布时间:2020-04-26  点击:1222
    善是人类的一种仁慈友好的心意,跟恶相对。原始社会人类为了战胜自然灾害和猛兽的袭击,人与人的关系是团结、协调和相容的关系。当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这种友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由于奴隶主阶级为了获得更多物质财富,强迫奴隶劳动,这时便出现了剥削和压迫。当阶级矛盾愈演愈烈,奴隶们一次次的起来反抗斗争,奴隶主要维持其统治必然进行残酷镇压,人类原本友善遭到破坏。直到代表先进阶级的新的生产关系建立起来的时候,友善、善行才有回归的可能。
    道是指方向、道路和方法,是一种意识形态,善是道的前题和方法。善道是建立在善心、善行、友善的基础上的社会准则和规范。要求人顺应自然和社会规律合乎人情地为人处事。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凡是遵循善道,实施德政的时期,则人心和顺,崇德尚礼,政治清明,或出现太平盛世。否则,善道屏蔽,暴虐横行,人民就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社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周易•坤卦》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老子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写下永世不朽的《道德经》一书,流传中外,老子也成为世界百位名人之一,老子提出“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善恶之报,如影随行”的因果报应说,老子认为道代表自然规律,德即按自然规律办事,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有为而无不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国家治理方面,实行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是实施善道的方法之一。周代“成康之治”汉“文景之治”,唐“贞观之治”都是以善道治国化天下的光辉范例。王朝延续数百年,寿祚长久。
    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然而善退废政则衰,德不兴则国亡。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实行中央集权的君县制,结束了封建割据制度,成为中华千古一帝,但就是这样一个赫赫帝国仅仅只存在了十六年,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短命王朝。其主要原因是善道不行,实施铁血政治,从焚书坑儒到秦始皇死后,恶政暴行,奸臣赵高为扫清自己权力障碍独揽大权的图谋,将李斯残忍杀害,并株连同党,灭三族,继而杀死秦二世胡亥。而后来又被秦子婴将赵高灭族。导致秦王朝在农民起义烈火中灭亡。
    西晋王朝,因其司马氏是靠阴谋和武力夺取政权的,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谐知”的历史故事,其子孙只信奉其祖宗的这一套野心和阴谋手段,所以西晋王朝毫无德政善道而言,纯属一个你争我夺,相互篡杀的王朝,只维持52年。
    隋王朝出了败类君王隋炀帝,是一个不行善道、暴虐荒淫的帝王,结果也只存在了37年便灭亡,可见一个政权能否持久,不在于武力的强盛,而善道德政以及合理公平的法制才是江山稳固长久的根本。
    当今时代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要经得住历史的考验,就要以史为鉴,为政以德,实施善政,以人民为中心,以民心为导向,在以法治国的同时,以德治国,要求国家管理层必须风清气正,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否则善道屏蔽,则人心浮躁,为利是图,损人利己,不择手段,为官的权力寻祖。一切正直善良、善心、善行之人被边缘化,而腐败分子,政治流氓,社会混混,黑恶势力粉墨登场,甚嚣尘上,有的甚至窃取国家重要权力,胡作非为,为所欲为,这时的社会便出现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恶人当道,好人受气的现象。有些地方主要领导权不在行善道的人手中所掌握,政治生态恶化,出现一窝式,塌方式腐败。在真理面前,便会指鹿为马,导致好人不能讲真话:明哲保身,不好说,说不好,不说好。面对事实,你说是不是,说不是还不是。用人不公,带病提拔,说谁行,不行也行,说谁不行行也不行,不服不行。真善美被扼杀,使丑恶见怪不怪。好在我党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久经风雨的伟大的党,能够见微知诸,拨乱反正,特别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中国,正本清源。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正党风,引民风。反腐败全覆盖,无禁区,零容忍,扫黑除恶。下决心解决一些顽障痼疾,现已使党风、社会风气、民风出现良好的局面,人民心平气顺,善道弘扬。今日之中国,正以成熟稳建的步伐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由于困绕全球的诸多矛盾和挑战期待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因而越来越多的好奇的目光投向了历史悠久的中国,投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世界难题的重要启示。而善道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善道德治这是当今我们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之一。这是善道在国家层面的逻辑形态。
    善道在个人层面,古圣先贤有遗训。老子认为:“为之道,为而不争”象水利万物而不争,“不争”以利人而无害于人,因而提出“上善若水”的著名哲理,以其避高就低不于万物争高低,避免事物向不利方面转化的处事方法。谦下不争,辅万物之自然而不勉强去作为就能“无不为”。孟子提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处世态度,说明一个人无论得志与否,地位高低,仕途顺与不顺,都不应忘掉自身的品德修养,不应忘掉肩负的社会使命。北宋名臣范仲淹身兼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多种身份。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言以及“将军白发征夫泪”的为天下苍生命运忧心的善道情意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在他去世之后,宋仁宗给他的谥号是“文正”二字。“文”是宋朝对一个人的学识的最高评价,而“正”是公众对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一生秉持善道,为人做事出手正义的最高评价。当然,善道德性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靠日积月累,长期修养,“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也就是说:善小要常为,恶虽小而不可为。在中国历史上,诸子百家虽然各自的价值观在表面上看有所不同,但他们操守的善道观从道德修养的角度考量都基本一致。
    礼,是社会生活中由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所共同遵守的仪式形态。包括人的语言行为和做事过程应遵循的原则,讲究有礼节、礼貌、礼让。礼仪文化是古人取得政权后实行国家管理的行为规范。如果把善道作为治国的思想基础的话,那么,礼仪则是行为的规范和标杆。正如“人没有礼法就像水没有堤坝,水有了堤坝不会泛滥成灾,人有礼法就不会产生恶事。”
    荀子认为人性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人生来就“好利而恶害。”如果顺其本性发展,人和人之间就必然会发生争夺。但他认为人性是可以改变的,即用礼义引导和老师教导,另外;“积善成德,而神照自得”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就会获得高度的智慧。荀子还说:“礼”是道德的本义,是一整套社会行为规范,他说:“礼者所以正身也”。礼使人的行为会更规范,修身要靠礼。荀子说:“人无礼而不胜,事无理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把礼提高到治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在荀子看来“礼”是人道之极也,就像墨线是取直的标准,衡器是取平的标准,规矩是取方圆的标准一样,“礼”是道德行为的准则和道德评价的标准。“礼”就是用来正国的,“礼”发挥着不容置凝的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政治上苟子重视礼治,认为礼可以节制人的情欲,维持社会秩序,使人安守本分。礼着重于训练人的外在行为规范,指制度品节,道德规范,爱国主义行为规范等。属于德治的范畴。从心灵美、行为美的准则分析,也是美育的内容,礼的教育不仅在于养成礼仪规范,他同时具有深刻的社会政治作用,通过礼制来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
    仪,指人的外部行为的表达方式和内心的倾向性。避如人的仪表仪容,礼节仪式,行礼如仪等。从外在表现看,仪使人们为了表达某种心意,通过一种方式而举行奠礼的程序形式,如庆典、祭奠,授勋仪式,一般较为庄严、肃穆而隆重。避如清明祭奠先祖,慎终追远;缅怀先烈和英雄的丰功伟绩,寄托哀思、激励后辈。因为一个不了解自己历史的民族是一个愚蠢的民族,一个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的民族是一个不知道自己要到什么地方去的民族,一个没有英雄或有了英雄而不崇敬英雄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这就是我们每年都要举行清明扫墓祭奠先祖、先烈及英雄的目的和意义,正是通过这样一种特殊的纪念仪式,感恩、珍惜和激励我们的情志,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的精神动力。所谓礼仪文化一般是指人的行为表现方式,即符合道德规范的要求,说话做事都有理有节,合乎规律,有益社会群体之间的人际和谐关系。
    综上所述,善道是礼仪文化的思想基础,而礼仪文化是善道的表现形式,两者相辅相承,共同维护社会及人际关系和谐,进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
    【原载《岐山周文化研究会》公众号 作者:王天新】

    
 
Copyright © 2015-2018 延陵殷商文化网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商文化研究促进会 电话:15996806016 地址: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氏宗祠
网址:http://www.jsyswh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