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商文化,是指成汤灭夏以前殷商族在夏禹文化的基础上,经过十几代人坚持不懈的持续努力奋斗,而不断创造条件实现从氏族到诸候方国再发展成为殷商王朝的准备阶段的物质文化遗存。《殷墟文化大典》(以下简称《大典》)中,认定甲骨观堂王国维先生“将商汤以前的商人诸先世首领称之为先公”的提法,“并很快被学术界接受”。商先公是先商文化的实践人和创造者。我们从甲骨卜辞确认的商先公和神话传说及历史文献记载的人物历史活动,来探究先商文化对殷商文明的开创之功。
《大典》指出,“经王国维、郭沫若、陈梦家、董作宾等学者根据甲骨卜辞和《楚辞》《山海经》《世本》《竹书纪年》等文献资料考证,证明《史记•殷本纪》记载基本无误,并勘误、补充、完善,确立起商先公世系:帝喾—契—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王亥、王恒 —上甲微—报乙—报丙—报丁—主壬—主癸”。帝喾正式列入商代先公世系之首,表明商族的源流在甲骨卜辞中得以确立。帝喾是“商族远祖”,“是殷商族人能够追溯的第一位始祖”。在《山海经》《史记》等古文献中帝喾“被列为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是黄帝的曾孙,兴于高辛,故以地名为氏”而“号高辛氏”。“甲骨文中称其为高祖夔(也作夒)”。“卜辞中夔与王亥、大乙一同受到隆重的祭祀,说明夔就是商人祖先”。“商族的女始祖为帝喾次妃简狄,有娀氏女,商始祖契之母”。甲骨卜辞释“夔母”。刘向《列女传•母仪传•契母简狄》中做了详细的描述:“简狄性好人事之治,上知天文,乐于施惠。及契长,而教之理顺之序”。“君子谓简狄仁而有礼”。可见商族从一开始就具有甚好的家教、家风,长之流传。“帝喾既是殷商族人的宇宙天神,又是其祖先图腾”。《史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神话揭示,玄鸟成为商族的图腾。集神话、古典记载及民俗民风为一体的图腾,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其源于受崇拜的某种特定的物种,具有亲属、亲缘关系,是氏族部落的标志和徽号。从而形成远古的图腾信仰和祖先崇拜这样一种精神层面的概念,世代相传,大力促进和推动中华古代文明。帝喾高辛氏与有娀氏简狄的有机结合,孕育出商族部落,祖先崇拜信仰,造就出先商文化,开创出悠久灿烂的殷商文明,为推动中华文明作出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
帝喾之子契,“(偰读音xie),一作卨,子姓,尊称阏(e)伯,是商族的第一位男性先祖”。甲骨卜辞释为“兕”。《大典》认为,“关于契后至汤,史学界和甲骨学界称为先商时期”。“由契开始商族从以前的母系氏族社会时代进入父系氏族社会时代”。“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功业著于百姓,百姓以平”。“被尊为玄王,为殷商始祖”。从《史记•殷本纪》记载来看,契在夏王朝建立前的大禹时期因“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为解决“百姓不亲,五品不训”的社会问题,乃命“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司徒,是远古时代主管教化民众的六卿(官)之一。充分说明他具备文明教化的智慧和才能。刘向《列女传•契母简狄》记载:“契之性聪明而仁,能育其教,卒致其名”。他在教化民众的同时,十分重视家教,建立甚好家风。史料记载的契祖的子孙大多培育成长为中华的贤能和栋梁,像相土、冥、王亥、上甲微、成汤等,这就是最好的说服力。这为其一。其二,说明契在佐大禹治水中是有大功的,也是大禹式治水英雄之一。远古时代洪水经常泛滥,成为社会的主要災害。在与自然災害作斗争的过程中,除需要极大的勇气外,更需要有认识自然、征服災害的知慧、能力和水平。作为有功的契,充分证明其具备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本领。其三,契“封于商,赐姓子氏”。“契死后葬于封地,建有阏伯台(大典)”。对照《左传•襄公九年》记载:“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相土是契之孙,商祖先第三位先公,说明阏伯与契实为同一个人。担任火正之职,并且史料显示为世袭。这是商丘的遂王陵遗址流传遂人氏造火的传说之后,殷商祖先继而在这片土地上设制高台观察天象的“大火”星的运行,而且“祀大火”传统一直延续到殷墟时期。阏伯台最早是用于釆集保存火种,以供人们改造自然、改善生活、推进社会文明进步。又用于在高台上观察火星等宇宙天象现象,寻找和掌握天象规律,以授农时。而且根据天文资料,制定完善的商代历法。《大典》指出,“商代历法是一种比较进步的阴阳合历。由于商代的历法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故又被民间称为‘农历’”。甲骨彦堂董作宾先生,依据甲骨卜辞记日、旬、月、年的资料,化十多年心血整理编纂的《殷历谱》就是最好的证明。火星观测、天文历法都是始于契祖及若干代裔孙的长久努力的结晶,是开创的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长足发展的物质基础。其四,从“卒致其名”来看,契祖在文、教方面具有独特的潜能。契字字型、本义是以“刻”为主,其它含义和音都是本义之引申。许慎说“契,大约也。从大,从韧”。《周易系辞》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书契”。因是人名,古文加亻旁为偰同卨。所以,契祖名与上古时期结绳记事之后的另一种主要记事方法—契刻记事相关。根据商丘市直机关赵云峰先生提供,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一队和商丘地区文物管委会于1976年冬至1977年5月联合对拓城县岗王乡孟庄遗址的考古发掘材料来看,发现有商代早期二里岗上层时期的文化遗存,其中发现多种十九片甲骨卜辞与陶文。有力地说明先商部族早从契祖居商时期就开始甲骨占卜、契文记事。而在夏代都城二里头的考古中并未发现甲骨文字,正如王玉哲先生在《中华远古史》所述:“我们倾向于夏族在当时还未行用文字这一看法。虽然同时代的先商的商族人已经有文字了”。《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证明商代已有了写在简册的文书。文字是文明的象征,而商代最主要的甲骨文字正是现今我们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先商部族对文字的创造具有独特贡献,是中华文明的最卓越开创者。
下面,我们“尚可从卜辞、《山海经》《史记•殷本纪》《世本》《左传》《诗经》《竹书纪年》《国语》《祭法》《楚辞》《帝系篇》等文献中得到印证”来探寻契祖后裔先公的历史故事。“契祖之子昭明,继位后继承其父的遗志,并且开拓疆土,先后在藩和砥石一带活动”。昭明子相土,甲骨卜辞释为“土”。“相土作乘马”的记载,说明“相土为商部族首领时畜牧业已相当发达”,而且“驯养马作为运载工具”。“相土烈烈,海外有截”的记载,说明“相土以商丘为中心,把势力伸张到黄河下游的广大地区,甚至己到达黄海一带,并同‘海外’发生了联系”。为世袭火正之职,“帝相十五年,商候相土遂迁于商丘”。这都表明相土时期“商族向奴隶社会过渡己奠定了基础”。“冥,契六世孙。夏帝少康十一年,使商侯冥治河。为司空,夏水官。勤其官而水死,殷人郊之”等。《大典》记载,“冥是在大禹之后的又一位治水英雄,任官勤劳,死于水中,后商人以隆重的祭祀来纪念他。后世之人奉为水神,称之为玄冥”。商先公六世中出了二位治水有功的契和冥,可见商族在改造自然、征服洪水的伟大斗争中,谱写出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历史颂歌,开创出丰富璀璨的中华文明。玄冥之子亥,甲骨卜辞释为“王亥”,称之为“高祖亥”。历史文献对王亥的事迹描述较多。《大典》记述,“王亥是商部族的重要先公。王亥帮助父亲冥在治水中立了大功,而且最早驯化牛羊,发明了牛车。‘胲作服牛’的记载,说明这一时期商人已经过着定居的生活,大牲畜的驯养促进了农牧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使商部族迅速强大起来,并向四周发展势力”。“商族首领王亥赶着牛群去河北中部易水一带的有易氏部族进行贸易”说明,“商部族畜牧业发展,产品有了剩余,王亥便与四周部落进行以物易物的商品贸易活动”。“王亥是中国最早的商人,被后世尊为华商始祖”。充分表明,商先公在农业种植的基础上,训养牛羊大力发展畜牧业,开创了农耕文明的同时,发展运输力,把多余产品运到外地进行物品交換,再上升到交易,从而开创了商品经济先河而发展成为人类商业经济,大力推进人类社会济经文明。亥之子上甲微 ,又叫上甲或殷侯微, 甲骨卜辞释上甲。《大典》记载,“从商族始祖契到汤建立商朝前共14代,微是第8代,处在当中,是商族历史上一位重要的領袖”。“上甲为殷商先公中承上启下的人物,也是中兴之主,报父仇,借河伯之兵,杀绵臣,灭有易氏”。“将商部族的势力扩充到易水流域”。“这一史实说明商部族到上甲微时期己经强大起来”。“上甲微继承祖契的事业,振兴商族,死后受到殷人隆重祭祀。《国语•鲁语上》载:‘上甲微,能率契者也,商人报焉’。报是供奉祭祀之意,上甲微是商人周祭的第一位先公,说明商部族由上甲微开始已进入信史时代”。“甲骨文时期不但有上甲微的庙宇,称‘上甲家’,还有专门负责祭祀上甲微的史官,称‘上甲史’”。这都充分显示,商族的先公在古商丘领域,由部落发展成为夏代东方方国,从种植到农耕再到农牧畜运全面发展,逐渐从产品交换到商品交易再到形成商业经济,使之具备了一定经济基础和储备积累丰厚的实力。并且立足商丘,不断地向外求发展,而后又多次返回到祖根地更好地谋发展。因而上甲微在殷地振兴后,其后裔报丁在帝孔甲九年再返回商丘继续求发展,直到契的第十四世成汤“从先王居”亳,掀起开史以来用正义战胜没落的“汤武革命”,建立了夏禹后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的殷商王朝。从而,开创了国家文明,成为中华文明不朽的丰碑。
总之,在古代中原商丘的土地上,帝喾孕育出商族部落,以祖契为代表的商族先公造就出先商文化,悠久的先商文化开创出更加灿烂的殷商文明,成为中华文明璀璨的明珠而永放光彩!
〔主要参考文献:《殷墟文化大典•商史卷(上)/甲骨卷(上、下)》〕
2020年8月13日
[作者系经济师职称。退休后业余从事殷商文化研究近二十年,现为商丘殷契文化研究会文化研究员,《江苏殷商文化》创刊主编。]
—本文刊登于杂志《殷商文化研究•论文撷英》202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