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延陵殷商文化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网站导航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最新动态 更多
宋右武大夫殷秉常公诞辰925周年纪…
海州殷氏召开族务工作座谈会
阜宁“三仁堂”殷氏举行 先祖福地…
慎终追远 继世传薪 ——江苏殷氏…
如邑北乡殷氏隆重庆祝宗谱玉成弘…
如皋倪厦春锦堂殷氏 隆重举行始迁…
丹徒殷促会党支书 参加省社会党组…
江阴殷氏举行第八次年会暨冬至祭…
 
详细内容  

什么是“五服”

发布者:0xadmin  发布时间:2021-08-18  点击:649

一、五服制度及其演变

谈到古代的五服制度,首先要知道五服与九族的关系。五服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中国古代社会,以父宗为重。其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九族中,纵向有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己身、子、孙、曾孙、玄孙;横向有己身、胞兄弟、堂兄弟、再堂兄弟、三堂兄弟、胞姊妹、堂姊妹、再堂姊妹、三堂姊妹。围绕着纵向横向的九族,形成了九族与五服的家族结构图。往上数,上辈中有叔伯父母、堂叔伯父母、再叔堂伯父母、祖伯父母、堂伯祖父母、曾祖伯父母、姑、堂姑、再堂始、祖姑、堂祖姑、曾祖姑等。往下数,胞侄女、堂侄女、再堂侄女;胞侄孙女、堂侄孙女、曾侄孙女等。这是一副完整的九族五服图。

在宗族关系中,同一高祖的后人即是五服亲,叫内亲。五服之外,同五世祖的亲属为袒免亲,同六世祖的亲属便是无服亲了。母亲一系叫外亲,服制只有一世,仅包括外祖父母、舅父、姨母、舅表和姨表兄弟,其他人则是无服亲。同时,期亲指父系亲属,大功亲指祖父系亲属,小功亲指曾祖父系亲属,缌麻亲指高祖父系亲属,母系亲属均列入缌麻亲中。五服指的是五种丧服,古代以丧服来表示亲属之间血缘关系的远近以及尊卑关系,服制越近,即血缘关系越亲。

二、五服的具体内容

五服具体分为:斩榱(cui)、齐(zi)榱(cui)、大功、小功、缌(si),其中,齐榱又细分为齐榱杖期、齐榱不杖期、齐榱五月、齐榱三月四等,合称为“五服九等”。一般来说,与死者的关系越亲,服制越重,其丧服形式也就越粗糙,以示哀痛程度之烈。五服的具体内容如下:1)斩榱:斩榱(cui)是五服中最重要的丧服。榱是指丧服中披于胸前的上衣,下衣则叫做裳。斩榱丧服上衣下裳都是用最粗的生麻布制成,左右衣旁和下边不收边,故意留着毛边,使断处外露,以表示未经修饰,所以叫做斩榱。服斩榱当胸有一方麻布,表示居丧悲哀;头上要扎七尺长的白布巾,直垂背后,并用麻丝系住,叫做“直披”;鞋前要蒙上白布,毛口也要露出来(父母双亡时才把鞋子全部蒙上白布)。这种丧服要穿二十五个月,叫做三年之丧。服斩榱者还须手握哀杖,哀杖父丧用竹杖,母丧用桐木,上圆下方,其长皆与胸齐。凡儿子及未嫁女为父母、媳对公婆、承重孙对祖父母、妻对夫,都要穿斩榱。如果是天子死了,臣子也穿斩榱。斩榱一般是服三个年头;已嫁女为父一年;孙为祖父母一年;重孙为曾祖父母五月;玄孙为高祖父母三月。女子已嫁的,减其本家(父家)之丧,意思是应在夫家服重丧。2)齐榱:齐(zi)榱(cui)是五服中次重要的丧服。齐榱丧服用本色粗生麻布制成,收边缝齐。自此制以下的孝服,剪断处均可收边,下摆贴边都砸边际。服齐榱者头上也要扎白布贴,但只需横垂到肩上,并用白线系上,俗叫“横披”。鞋前也要蒙上白布,但无需毛边。齐榱按居丧期的长短和用杖与否又分为四等:齐榱杖期、齐榱不杖期、齐榱五月、齐榱三月。杖即手握哀杖,用杖服丧的称“杖期”,不用杖服丧的称“不杖期”。服丧三年用杖,适用于父已先卒,子为母,未嫁之女为母;服丧一年用杖,适用于父尚在世,子为母,未嫁之女为母,夫为妻;服丧一年不用杖,适用于为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未嫁之姐妹,已嫁之女为父母;服丧三月不用杖,适用于为曾祖父母、高祖父母。夫为妻丧,如父母不在,服杖期;若父母在,则服不杖期。孙子、孙女为其祖父、祖母穿孝服;重子、重女为其曾祖父、曾祖母穿孝服;为高祖父、高祖母穿孝服均遵“齐榱”礼制。孙子孝帽子上钉红棉球,长孙钉一个,次孙钉两个,余类推。孙子媳妇带三花包头,插一小红福字。未出嫁、且未梳头的孙女用长孝带子在头上围一宽榱,结于头后,余头下垂脊背,头上亦插一小红福字。子、孙女的孝袍子肩上钉有红布一块,有的剪成蝙蝠、有的剪成其它图案。按亡人性别,男左女右,谓之“钉红儿”。重孙子孝帽子上钉粉红棉球,亦长孙钉一个,次孙钉两个,余类推。孝袍子肩上钉有红布两块,亦男左女右,谓之“钉双补丁儿”。元孙肩上钉三个“钉丁儿”。对高祖父母服齐榱三个月,对曾祖父母服齐榱五月,也有一年和三年的。对祖父母、对妻服齐榱一年,对继母服齐榱三年。3)大功:大功是轻于齐榱的丧服。“功”即“工”,过去叫“女红”,所以一些文献上“大功”也写作“大红”。大功丧服用熟麻布做成,质料比齐榱用料稍细。为伯叔父母、为堂兄弟、未嫁的堂姐妹、已嫁的姑、姐妹,以及已嫁女为母亲、伯叔父、兄弟服丧都要穿这种“大功”丧服。大功期一般九个月,不用杖。4)小功:小功是轻于大功的丧服。小功丧服用较细的熟麻布制作的。这种丧服是为从祖父母、堂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堂姑、已嫁堂姐妹、兄弟之妻、从堂兄弟、未嫁从堂姐妹,和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服丧而穿的。小功期一般五个月,不用杖。5)缌麻:缌麻是最轻的丧服。缌麻丧服用稍细的熟布做成的。现在大多用漂白的布做成,称为“漂孝”。凡为曾祖父母、族伯父母、族兄弟姐妹、未嫁族姐妹,和外姓中为表兄弟、岳父母穿孝都用这个档次。缌麻期一般三个月,不用杖。这种丧服形式一直保持到清末,后被“成服”所取代,就是不再制作专门的孝服,只需在原来的衣服外面加上服孝的标志。

五服的特点是关系越远,布料质地越好,做工越细,穿着时间越短。“斩榱”一穿就是三年,而“缌麻”一般穿三个月就可以了。五服之外,古代还有一种更轻的服丧方式,叫“袒免”。朋友之间,如果亲自前去奔丧,在灵堂或殡葬时也要披麻;如果在他乡,“袒免”就可以了。袒,是袒露左肩;免,指不戴冠,用布带缚髻。

三、五服内亲图

 

    

    

 

 

  

  

  

    

    

    

  

  

 

 

  

  

  

    

  

  

    

    

  

    

    

  

  

  

  

 

 

  

  

    

    

  

  

    

    

  

    

    

    

  

    

      

  

  

  

  

  

  

 

  

  

  

  

  

  

  

    

  

  

  

  

  

  

    

    

 

 

   

   

   

   

 

  

  

 

 

  

  

 

  

  

 

 

  

  

  

    

  

  

  

    

  

  

    

    

众众  长长

子子  子子

妇期  妇期

期年  期年

    

   

   

   

    

    

    

    

   

   

   

   

 

 

  

  

  

  

  

  

  

    

众众  嫡嫡

孙孙  孙孙

妇大  妇期

缌功  期年

    

   

   

   

   

    

    

    

    

 

 

  

  

  

  

    

    

    

    

   

   

   

   

    

 

 

    

    

    

    

 

 

 

 

 

 

 

 

 

 

四、五服外亲图

 

  

  

 

 

  

  

  

  

  

  

  

  

 

  

  

  

婿  

  

  

  

  

  

  

 

  

  

 

 

 

 

 

 

 

 

 

 

 

 

五、孝服的演变

丧服从古时起,就打上了白色的标记,直到今天,我们看到出殡时的服装大多是以白色为主。现代的丧服一直延续了清末的“成服”,即不再制作专门的孝服,只需在原来的衣服外面加上服孝的标志。现在多数地方服孝是戴孝巾,又称戴孝帽,俗称包孝帕,它是披在头上的饰物。孝巾一般是一块白布,有的用白布简单缝成一个帽子形状,缝头在外,不包边,不钉扣子;有的用白布临时挽成,吊丧者将一头成帽状用火麻丝系住戴在头上,缝头在外,余下部分顺着背拖到地上。孝巾以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决定长短,孝子的孝巾长可拖于地,短则长两尺。有的地方习俗,长子女婿的孝巾要与灵棺等长,其他人则递减。来吊丧的人行完礼后,丧主跪在地上呈给吊丧者一条孝巾,吊丧者接到后要立刻戴在头上;有的由亲邻中中老年妇女(必须是全可人),给吊丧者包“孝帕”。孝巾是长四至五尺(有的长十尺),宽一尺的白布。有的地方习俗,孙子的孝巾上有一块小红布条(或红绒球),重孙则有一块小绿布条,玄孙有一块小蓝布条。

孝衣要由亲邻中中老年妇女(必须是全可人。全可人就是兄弟姐妹,父母、儿女都健在者)缝制。孝衣的缝制虽然简单,但讲究颇多,缝头在外,不包边,不钉扣子,以宽大为主。若父母双亡,用双线缝制,带子也得齐头;若只一方亡故,则要缝单线,带子长短不齐。有的地方习俗,包头飘带也有讲究,如果是一位老人去世,包头飘带为一长一短,二老双亡则包头飘带一样长。

【本文源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属原作者】


    
 
Copyright © 2015-2018 延陵殷商文化网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商文化研究促进会 电话:15996806016 地址: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氏宗祠
网址:http://www.jsyswh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