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延陵殷商文化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网站导航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最新动态 更多
宋右武大夫殷秉常公诞辰925周年纪…
海州殷氏召开族务工作座谈会
阜宁“三仁堂”殷氏举行 先祖福地…
慎终追远 继世传薪 ——江苏殷氏…
如邑北乡殷氏隆重庆祝宗谱玉成弘…
如皋倪厦春锦堂殷氏 隆重举行始迁…
丹徒殷促会党支书 参加省社会党组…
江阴殷氏举行第八次年会暨冬至祭…
 
详细内容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演变

发布者:0xadmin  发布时间:2022-11-26  点击:682

现在大家所熟知的“省市县乡村”行政区划是经历了两千多年漫长的发展过程才最终成型的。行政区划,就是一个国家或者政权对地方的行政管辖建制。在中国,对地方实行了严格的行政区划管理要从秦朝建立才开始。在先秦时期,夏、商、周对地方推行了分封制,属于一种镇守模式的控制。秦朝之后,全国设置郡县,“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将地方牢牢控制于中央。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演变,可以分为郡县时代、道路时代和行省时代。常常有人问起历史上存在过的郡、州、道、府、路、省这些名称到底有什么区别?是怎么发展出来的?

一、郡县时代

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的地区设立郡、县,成为了郡县制的起源。最初,郡县并无隶属关系,到了战国后期,县成为了郡的下设机构。在战国晚期,战国七雄都设置了大量的郡。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在全国设立了36个郡。此后,北伐匈奴,收复河套,增加了五原郡;南征百越,增加了南海、桂林、象郡。到了秦朝晚期,全国的郡县进行了一些调整,最终形成了48个郡。

然而,当时全国还有很多人不理解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的政策,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人士希望恢复分封制,此举引发了著名的“焚书”事件。秦朝灭亡后,关东六国贵族死灰复燃。项羽重新分封十八路诸侯,自称“西楚霸王”,企图回到春秋战国时代。而刘邦建立汉朝后,也通过分封异姓王来笼络功臣。之后,刘邦又消灭了异姓王诸侯,分封同姓诸侯,并约定“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刘邦此举无疑使得分封制也死灰复燃,开了历史的倒车。在西汉的西部地区,又大规模推行郡县制,出现了郡国并存的现象。

经过文帝、景帝和武帝的努力,最终削弱了诸侯的势力。汉武帝为监察地方郡国,将全国划分为了13州,在中央派遣刺史进行巡查。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州还只是一个监察区,并非行政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还是郡的太守。可是到了汉末和王莽时期,为了镇压地方的叛乱,于是将刺史改为州牧,使之成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州开始演变为行政区。到了东汉,刘秀将刺史的名称恢复,剥夺其军事职能,但是刺史已经成为了地方长官。到了东汉末期,为了镇压黄巾军,又赋予刺史以军权,演变为了州牧。州牧坐大,成为了割据势力。

此后,随着国家的分裂,全国州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到西晋统一后,增加到了二十一个州。西晋之后,州的设置就迅速增加。东晋时期,北方战乱,许多士族和流民南迁。东晋政府在其聚居地设置了大量的侨州,侨郡、侨县,造成地方政治制度混乱。南北朝时期,各政权更是滥设州郡。到了南北朝后期,北方有了221个州、508个郡,南方有了107个州、586个郡,甚至出现了许多州郡无县可辖的局面。州的大规模设置,使得州的管辖范围已经缩小到了比以前的郡还小,因此州郡县三级行政机构已经走向了尽头。

那么最初为何要设立县呢?在分封制度中,不管多大的国家都是由国君直接进行统治,不需要划分行政级别。普通诸侯的势力也不会太大,因为大诸侯会将自己的国土分给小诸侯,而小诸侯则会分给自己的家臣。下一级对上一级没有任何义务,只需要按照诸侯、国君、天子的顺序逐级缴纳贡赋即可,有时除了物资外还需提供一定的劳役和兵役。更高级的诸侯和国君是不会直接管理下级诸侯和家臣的具体事务的,也就不存在划分行政区的需求。

到了战国时期,周天子和封建宗法制度再也无法约束诸侯,诸侯们互相吞并,大诸侯不断地消灭小诸侯,强国不断地吞并小国。被吞并的小国国土就是大国的了,也不会再进行分封,所以需要直接派人管理。这些区域通常位于原先国土的边界,因此也叫“悬地”,意思是悬在中央地带边缘的地方。“县”就是由此而来,也就有了“县者,悬也”之说。国君为了治理“悬地”,特意派专人前往,于是就有了“县”。县是逐渐增多的,如果有不止一个县,那么就必须在“县”之前加一个名称来区分,于是就有了县名。县是封建宗法制度瓦解后形成的一种新型的行政区划。

县的数量越来越多,都是由国君直接管辖,但很多情况下是鞭长莫及。战国末年,秦国开始大肆掠夺其他国家的土地,灭掉一个国家,新建立的县就超过百个,不可能都由国君直接管理,于是就有了一个更高级别的行政区划,那就是郡。后来基本形成了基层设县、县上设郡的行政制度。但是,每个国家的情况都不一样,有很大的差异,有些国家只设立了县,有些国家甚至连县都还没有普及。

二、道路时代(按照山川地理划分地区)

隋朝建立后,鉴于州郡太多,于是废除了郡,直接以州统县,形成了州县二级制度。同时,隋文帝还裁撤了大量的州,最后全国州的数量限制在300个。隋炀帝上台后,继续实行隋文帝的政策,使得全国的州仅剩下190个。隋炀帝还改州为郡,以试图恢复郡县二级制。唐朝建立后,又重新确立了州县二级制。唐朝为了监察地方州县,将全国按照山川地理形势划分了10个道,作为监察区,每个道设置一位采访使,作为监察官。此时的道也并非行政机构,和汉武帝的时期州类似。到了开元年间,道拥有了治所,正式演变为地方行政单位。唐玄宗将全国划分为了15个道。分别是京畿道、都畿道、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陇右道、山南东道、山南西道、剑南道、淮南道、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黔中道、岭南道。

唐朝也继承了汉朝在边疆设立都护府、都督府作为军事据点,但是没有行政管理的功能。唐朝一度在大漠设置燕然都护府(安北都护府)、单于都护府(瀚海都护府),但是存在时间很短暂,大多数时间,这里都是突厥、回鹘两大汗国存在。在东北,一度设置过安东都护府(668年——761年),安史之乱后撤销。大多数时间,东北被契丹、渤海(粟末靺鞨)、黑水靺鞨、室韦等族并存,唐玄宗虽然册封过室韦、黑水、渤海三大都督府,但是有名无实。在南方,设置安南都护府,控制两广、黔中等地;在西域,设置过安西、北庭都护府,安西控制天山之南,北庭控制天山之北,在安史之乱后撤销。其他时间,西域被突厥、吐蕃控制。另外,西南还有南诏国,西部有吐蕃国等强大的政权。

唐玄宗时期,由于周边的回鹘、渤海、吐蕃、南诏强盛,于是唐玄宗采取了守外虚内的政策,大规模设立节度使作为边界的军事据点。后来节度使的权力越来越大,在安史之乱后演变为了藩镇割据,最终使得唐朝瓦解成为了“五代十国”。

宋朝建立后,剥夺节度使的权力,将恢复唐朝初期的州县二级制,并且将全国划分为13个道作为监察区。赵匡义上台后,改道为路,将全国划分为10多个路,此后道和路的称呼几度反复。最终在997年形成15路,分别是京西路、京东路、河北路、河东路、陕西路、淮南路、江南路、两浙路、福建路、荆湖南路、荆湖北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西川路、峡西路。今天的许多省的名称都来源于唐宋的道、路名称,而唐宋的道、路制按照山川地形划分行政区,基本奠定了后世的行政区划版图。

南宋时期,除了宋朝之外,还存在多个政权。东北有辽国、金国;大漠有蒙古各部;河西有西夏;西域有回鹘、西辽;西南有大理国;青藏高原吐蕃瓦解后,形成了四大王系的割据。

三、行省时代(打破了山川形势)

行省制度建立于元朝,但是发源于金朝。金朝在中央设立尚书省,然后由尚书省派遣行台驻守地方。元朝统一东亚大陆后,在中央设立中书省,由中书省派遣平章监管各地区的军事、行政和财政大权,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最初行省只是中央的派出机构,在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在行省之下,设立路、府、州、县,共5级机构。元朝的行省制度还打破了山川地理形势,形成了“以北制南”的割据,使得地方的长官无法割据自立,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但是这个人为打破山川地理的方法也造成了地方经济文化的破碎。

在边缘地区,又设各级土司机构。另外,元朝设宣政院总管吐蕃,并在其下设置甘思(西康)、 朵思麻(在青海,又称为吐蕃宜慰司)和乌思藏三个宣慰司。这是中国中央王朝在青藏设置机构进行了实际上的管辖。另外,元朝还在缅甸建立了大量的土司机构,一度设置了缅中行省。在朝鲜也一度设立征东行省。元朝也有类似于汉唐都护府的军事据点,就在黑龙江的奴儿干的征东元帅府。另外,元朝并没有统辖新疆大部分,这里属于四大汗国之一的察合台汗国。

明朝建立后,继承了元朝的行省制度,同时也进行了一些改造。明朝将行省拆分为布政使司(省)、都指挥使司(都司)、按察使司分别长官地方的行政、军事和监察、刑法。最终到了永乐年间,形成了2个直辖区(两京)和十四个省,后来交趾省脱离,剩下十三省。刚开始时,布政使是地方最高的行政长官,到了后来,中央派遣到地方进行监察的巡抚逐渐成为了地方长官。省之下设置府(州)、县,为三级机构。在东北,明朝有辽东都司和永乐期间的奴儿干都司,但是在大多数时间里黑龙江流域被女真族控制。另外明朝还册封过乌思藏都司、朵干都司和“西番诸卫”来羁縻青藏高原,但是基本上也是有名无史,青藏高原形成了帕竹、藏巴汗、古格、拉达克、和硕特等王国,明朝基本不清楚。另外,明朝周边还有东察合台、蒙古(瓦剌、鞑靼)等政权。

清朝时期,统一整个东亚大陆,于是继承了明朝的行省制度,在内地设置了18个省,最高长官从巡抚发展为总督。另外,清朝在全国设立14个将军府以控制地方,其中东北有黑龙江、吉林、奉天三大将军府,在蒙古有乌里雅苏台将军府和绥远将军府,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府。在青藏地区,清朝设立办事大臣辖区,青海有西宁办事大臣,西藏有驻藏大臣。另外,台湾也首次建立行政机构——台湾府,归属于福建省管辖。在清朝晚期,又设置新疆省、台湾省和东北三省。清朝的行政区划和今天的区划基本一致,这是清朝为中国版图做出的巨大贡献。

民国沿袭清朝制度,历经废府置市等一系列改革,终于形成今日行政区划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对行政区划的现代化探索,最终形成了“省、地、县、乡”四级行政区划体系,为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科学管理和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行政依托。

几千年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行政区划也不断发生变化。自秦统一六国后,历朝历代均沿用郡县制度,元朝新创行省制度并在明清时期不断发展和完善,为今日行政区划打下了坚实基础。虽然在各个时期,行政区划的等级、名称都有所调整,但基本框架及本质并没有改变,一直延续到今天,体现了中国人高超的政治智慧。不管历史怎样发展,中国人始终是一个团结的整体。

【本文源自网络,编者略作改动,仅供学习交流】


    
 
Copyright © 2015-2018 延陵殷商文化网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商文化研究促进会 电话:15996806016 地址: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氏宗祠
网址:http://www.jsyswh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