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延陵殷商文化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网站导航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最新动态 更多
宋右武大夫殷秉常公诞辰925周年纪…
海州殷氏召开族务工作座谈会
阜宁“三仁堂”殷氏举行 先祖福地…
慎终追远 继世传薪 ——江苏殷氏…
如邑北乡殷氏隆重庆祝宗谱玉成弘…
如皋倪厦春锦堂殷氏 隆重举行始迁…
丹徒殷促会党支书 参加省社会党组…
江阴殷氏举行第八次年会暨冬至祭…
 
详细内容  

殷氏宗祠大修记

发布者:黄墟殷氏宗亲会  发布时间:2022-12-29  点击:841

    一、宗祠简介

    黄墟境内北山南丘,岗峦起伏,林茂草丰,旧时常有野生动物出没,古称“荒墟”。据黄墟《殷氏家乘》载,南渡殷氏传至第五世祖希圣公时,自丁岗华墅向“西南越马迹山,重岗环抱,风气悠锺,其俗忠厚,其业耕读”。“诣云阳(今丹阳城区),道经解桥,见周围山环水绕,知为瑞气所锺,且有雉兔交驯之异,遂于元初徙居于此,命地曰‘黄墟’。”一说墟为乡村集市之义,殷姓为帝王之后,黄色乃帝王之色,故更名解桥为黄墟。

    殷氏宗祠位于镇江市丹徒区黄墟街东首,南面黄墟中心小学临九亩塘,北枕黄墟老街,东西与民居相邻。殷氏宗祠,现占地2200㎡。明嘉靖年间(1522--1566)初建。清嘉庆七年(1802),殷丕列等集资重(扩)建。殷丕列,名讳芳,字丕列。邑庠生,例授武略骑尉,黄墟殷氏首富,以修建江西景德镇碗底街而名震商界。宗祠规模大,坊间称“九十九间半”。现存三路两进建筑。由露天祭台(月台)、享堂、寝堂、孝子楼、读书楼及附房组成。祭台由青石构筑,为明代遗存,栏板雕刻“松鹤延年”“鲤鱼跳龙门”等图案,构图饱满,工艺精美。享堂面阔三间,进深七界,圆堂作。大木构比例匀称,鼓墩石刻工精湛。寝堂,面阔三间,进深七界,以侧廊与享堂相连。西路设读书楼,供族内举行文会和子弟读书。东路孝子楼,为纪念大明孝子殷士望(字德远,号同仁)等而筑。

19311月黄墟农村改进试验区成立一周年纪念大会图片(背景为祠堂第一进)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批有识之士践行乡村建设试验,旨在为破败的中国农村寻一条出路,复兴濒临崩溃的中国乡村。这为中华民族夺取抗战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社会、经济基础,被认为是“中国农村社会发展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社会活动”,史称“乡村建设运动”。

    19298月,黄炎培至黄墟镇考察。192911月,成立“镇江黄墟镇农村改进试验区委员会”,推举冷遹为主席,统筹领导。设办事处于殷氏宗祠内,聘请干事负责日常工作,中华职教社姚惠泉、宋紫云分别担任指导员和主任干事。19291124日下午2时,在殷氏宗祠举行黄墟农村改进试验区开幕典礼,各机构代表及村民共五千余人参加。由江苏省农矿厅厅长何玉书主持,国民政府各部、江苏省政府、中华职教社均有代表出席,教育部锺灵秀,内政部宁超武,卫生部周文达,江苏省农矿厅厅长何玉书、科长周觉生,贵州教育界代表黄齐生,镇江商会主席陆小波,国民党镇江县党部常委陈斯白,中华职教社主任江恒源,徐公桥农村改进试验区蔡望之、杨懋青、王琳,苏州农校校长廖家楠等出席。1933年,黄墟农村改进试验区委员会与镇江县立师范学校在殷氏宗祠内合办民众教育馆……中华职业教育社举办镇江黄墟农村改进试验区,通过普及教育、发展经济、移风易俗,对农村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行多元化改进,以图改变中国农村的落后面貌,殷氏宗祠成为中国乡村建设运动中的一个历史见证!

    二、殷氏宗祠分布

    祭台:谱称月台,青石构筑。东西宽13.02m,南北深6.40m,台高0.5m。地坪石规格:长830mm*530mm*120mm;栏板宽1000mm,高680mm,厚160mm;底座高160mm;望柱有AB两种规格,A柱高1000mm*220mm*160mm,计14根,其中4根望柱头(狮子头)缺失;B柱高1120mm*220mm*180mm,计2根;其中,柱头雕饰莲花纹,圭角线刻如意纹,构图洗练,线条流畅,具有明代建筑特征。栏板双面所刻图案在“文革”中被琢坏,轮廓依稀可见,画面模糊不清。祭台南入口,仪门遗构的素面抱鼓石一对,规格:通长1.48m,高1.60m,鼓直径0.80m;由此可见门厅的建筑尺度与等级不逊于享堂。东、西入口的两对门枕石系后期改造所为,其上“松鹤长青”“鲤鱼跳龙门”等寓意长寿、中榜及福寿绵延的雕刻图案,构图饱满,惟妙惟肖。

    享堂:除了春分、冬至家族祭祖聚会,也是殷丕列等族人定期议事和举办“文会”之地。文会倡导“序长幼,明道义,而彝伦以敦”,“验高下,评次第,而文艺以进”,以“今日家庭之考较,蓄为异日朝廷之登选,移孝作忠”。享堂面阔三间,长12.6m,进深七界9.90m,檐高5.00m。硬山顶,纹头脊。大木构由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圆堂作。檐下一斗三升隔架料,前双步梁上为乌篷轩顶,梁下剥鳃弧线隆起,层次清晰,与梁头上的祥云浮现相呼应,做法上具有镇江地方特色。室内装十八扇白缮屏门,以示门第。檐下的落地长窗为凤梨格材质。地坪为罗地砖面,规格400mm*400mm;磉石700 mm*700 mm;石鼓墩为八角形,350mm,对径500mm,雕刻题材以博古、瑞兽、缠枝花卉为主,印证了《殷氏家训》中“治生以耕读为本。耕则勤稼穑,取天地自然之利;读则习诗书,明古今不易之理。上可以报国,下可以亢宗,承先启后之策莫善于此”之主题。享堂建筑布局严谨,色彩上粉墙黛瓦与栗壳色木构融合,构筑上对称中有变化,装饰上富丽中显淡雅,文物价值珍贵。

    寝堂(室):先祖神龛供奉所在。面阔三间12.6米,进深七界8.60米,檐高4.30米。硬山顶。纹头脊。室内地坪与享堂地坪相差0.9米。东西次间设木楼梯,分别通向孝子楼和读书楼。正梁下有“万福()来朝”“连升三级”等木雕图案,木构用材上稍逊于享堂。

    东厅:面阔三间9.85m,进深七界11.25m,檐高4.10m。硬山顶,纹头脊。前后轩廊,明间六扇落地长窗,两次间为短窗。罗地砖面,规格:400mm*400mm;使用上除了神厨、库藏等辅助功能外,祭祀期间还作留宿外地族人之用。西厅构造同东厅,此不赘叙。

    孝子楼:是纪念明孝子殷士望等人的场所。殷士望,字德远,号同仁。为黄墟殷氏第十五世祖,“性通敏,孩提时获果实必先奉二亲,朝夕问安弗怠。不五岁诵经史,七岁能文章,远近争欲识其人,稍长益尽孝。”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倭犯丹徒,缚其父忍庵公,将刃之。士望请以身代,寇笑而试之,火灸刀刺,受之怡然,倭感曰:‘此孝子也!’遂释之。”“又一次,倭寇来犯,士望母郦孺人被缚,将挞之。士望和其妹挺而阻之,寇怯而放之。之后,侍御陈公“奏闻于朝,当朝建坊表旌其闾”。

    读书楼:是族内子弟习文识字,学做人之道的场所。副檐轩式楼厅。面阔三间9.85m,进深六界9.90m,檐高4.80m。底层高4.10m。二楼层高低,有阁楼功能。明间六扇落地长窗,东西次间为短窗,楼上南向一排和合窗。地坪与前厅相差150mm,罗地砖面规格400mm*400mm。读书楼木构用料匀称,建筑实用经济。

    旧时,祠内曾悬挂从南宋至清历代历宗的殷氏名宦巨卿获取功名后,被朝廷赐予的字匾百余块。如:“中台柱石”“金殿传胪”“一榜同登”“长发其祥”“中流砥柱”“进士”“孝子”“贡元”,等等,此类匾额大都由名人名家所书,既光耀门楣,也会激励后人奋进,还具有书法美学上的价值,可惜皆已失存。本次大修,族人捐赠了十九块楠木匾额,十二幅楹联,依照原文,大多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书写。

    祠堂东侧十一间房屋,原为1929年黄墟师范学校拆除祠堂附属用房后在此建修和使用。后颓败,半数拆毁,现已恢复重建。总面阔21.3m,总进深10.80m,建筑面积230.30㎡,前檐廊式砖混建筑,硬山顶,甘蔗脊。木板地面。

    三、历史沿革

    据黄墟《殷氏家乘》【清光绪十三年(1887)木刻版】记载:黄墟殷氏远祖为殷契,系黄帝之玄孙。东汉末年,谏议大夫、陈州长平殷封(字建之),避党锢之祸,挈家南渡江至曲阿(现丹阳),故黄墟宗祠堂号“东汉世家”。

    明嘉靖年间(1522--1566),殷大经(族人称“忍庵公”)等始建殷氏宗祠。

    清嘉庆七年(1802),因老宗祠规模小,族事活动时拥挤,新增匾无处可挂,建筑颓败欲倾,黄墟殷氏族内拟重建扩大。黄墟首富,第二十二世祖殷丕列(名芳,号平溪)承办宗祠重(扩)建事宜,共计耗银5842两,钱10787千文。其中,殷丕列“敬宗睦族,乐善好施”,一家独出白银5242两,钱8281千文。

    1919年后,宗祠先后由黄墟小学、黄墟农村改进试验区改委会、黄墟师范学校、黄墟抗日自卫团使用管理。

    1945年开始,一直由黄墟中心小学使用管理。

    约1952年,拆除宗祠第二进照壁卷棚九间和东西走廊,增加了学生活动的空间。

    19908月,拆除宗祠第一进的门堂三间和东厅三间(原账房、更衣用),西廰三间(原书塾用),在宗祠第一进旧址上新建三层教学楼;同年维修改造享堂,并将其辟为学校图书馆、藏书阁。“孝子楼”和“读书楼”维修后辟为教师宿舍。

    200410月,殷氏宗祠及殷氏六房旧宅被列为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74月,经朱志清馆长协调,冷遹纪念馆会同镇江市博雅园林景观与建筑事务所,完成《冷遹旧居修缮及环境整治保护利用规划方案》,内含殷氏宗祠及殷氏六房旧宅保护利用内容,区发改委进行了立项。

    2015年,《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完成,其中包括殷氏宗祠殷氏六房旧宅维修项目。

    四、大修过程

    随着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从2005年后,黄墟中心校将图书馆、乒乓球室等撤出了殷氏宗祠,使得宗祠长年关闭,逐渐破落,变成了危房,人员不能进入,东边二进墙体倾斜严重,读书楼倒塌,屋顶旺砖时常掉落,整体破败不堪,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2010年开始,时任黄墟中心校校长徐腊花,本着对文物保护的责任心,向区教育局、区文广体局呼请整修殷氏宗祠,均未得到回应。无奈之下,向殷氏族人殷正义、殷伟国、殷耀飞等呼请,由殷氏族人募捐修缮。2013331日,黄墟殷商文化研究会举行成立大会,会上,经理事商讨,由时任负责人殷伟国代表宗亲会发出整修殷氏宗祠的倡议,号召殷氏族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虽有捐款,但数额很少,根本无法启动宗祠的修缮工程。为推动这项工程,时任丹徒区政协常委、冷遹纪念馆馆长朱志清,利用政协提案的形式,从2013年~2016年,每年撰写整修殷氏宗祠的提案及建议案,并发动有关委员及小组附议,利用有关领导前来纪念馆参观学习的机会,不厌其烦地向领导宣传保护文物的意义。经过他的不懈努力,时任丹徒区副区长贺丽娟代表区政府,召集区文广体局、教育局、财政局、辛丰镇政府、冷遹纪念馆等单位的领导,召开了3次协调会,于2016816日形成了关于“殷氏宗祠及黄墟乡村师范学校修缮”的会议纪要,由区政府办公室下发到有关部门,纪要明确黄墟中心校、区教育局将殷氏宗祠的使用权、管理权划拨给区文广体局,区文广体局又将使用权、管理权交给冷遹纪念馆,冷遹纪念馆负责殷氏宗祠、黄墟乡村师范学校的修缮、布展陈列及日常的管理。时任区文广体局局长窦云峰在协调会上明确指出,必须请朱志清馆长负责,局里负责协调,修缮方案、修缮资金及布展资金由朱志清代表冷遹纪念馆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若朱志清馆长不愿承担此责任,该项目无法推进,只能停止。本着对家乡的热爱,对冷遹精神的弘扬,对保护文物的责任心,对殷氏文化的崇敬,在缺钱、缺人的情况下,朱志清虽然感到压力巨大,但还是勇敢庄重地承诺了下来。

    2016年,委托镇江博雅园林景观与建筑事务所编制了“殷氏宗祠修缮方案”,市文物局给予了批复,向中央财政申报殷氏宗祠修缮资金90万元,经多方努力,区财政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从2017年开始,每年安排专项资金70万元,共计210万元,2017年,争取省级专项资金100万元。

    201612月,委托镇江华航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进行代理殷氏宗祠修缮工程的招投标事宜,经专家评议打分,最后由苏州市香山园林建筑工程公司以328万元中标,聘请江苏信亦诚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为工程监理单位,对工程全过程施工进行监理。

    2017312日,殷氏宗祠修缮工程启动仪式隆重举行。殷伟国主持大会,殷正义宣读祭文,殷若东代表苏殷会致辞,殷耀飞代表殷氏宗亲会、殷志虎代表村二委会、马建国代表苏州香山公司、朱志清代表冷遹纪念馆分别发言,殷拜龙、殷一斐等宗亲剪彩,最后由殷国福敲响了开工第一锤。共有各方代表300余人参加活动。

    随着修缮的不断进行,发现竖柱底部、屋顶、桁条、椽子等腐烂严重,必须更换。门前石板须修旧如旧。为找到相近石板,朱志清与殷伟国、殷耀飞、殷建祥(山北)等多次外出寻找,终于将石板运回,确保施工的质量(园内绿化工程以上人员也出力倾助)。

   维修工程从2017312日开始,历时9个月,在201712月底全部完成,经二轮审计,结算核定价为445万元,超出预算117万元。修缮完成后,享堂、寝堂、民族先贤馆进行了布展陈列,镇江黄墟师范学校进行了修缮、复建,总投资达到670万元左右,资金均由冷遹纪念馆朱志清负责筹措、支付。

    殷氏宗祠修缮竣工后,一座青砖黛瓦、飞檐翘角、朴素雍容、别具雅致、气势恢宏的祠堂,成为了镇江屈指可数的宗祠之一。20193月殷氏宗祠、笃行堂(殷氏六房)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前来参观的殷氏族人及居民络绎不绝,成为记忆历史,传承家风的好场所,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追寻和挖掘黄墟农村改进试验区的历史印记,保护好遗存、遗址,着眼于文物保护和文旅开发,以冷遹故居、殷氏宗祠、殷氏六房(三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和黄墟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为“金字招牌”,有识之士建议,在殷氏宗祠内成立“黄墟农村改进试验区陈列馆”,在“镇江县立师范旧址”筹建“中华职教社史料(江苏)陈列馆”,在殷氏六房修缮后筹建“丹徒民俗文化馆”,以形成冷遹纪念馆、黄墟农村改进试验区陈列馆、中华职教社(江苏)史料馆、丹徒民俗文化馆“四馆一体”的格局,彰显“统战特征、民建特色、职教特点、乡村特质、镇江特有”,并与黄墟“一山一水一古村”“红色文化,绿色产业,黄墟风情”的发展规划相融合,打造镇江一个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景点和地标性文化符号。

    殷氏宗祠修缮工程能圆满修缮成功,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重视传统文化,得益于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得益于殷氏宗亲及乡亲的鼎力相助,得益于冷遹纪念馆朱志清多年来的坚持,呕心沥血,勤恳踏实,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地不懈努力。朱志清馆长为宗祠的修缮作出了重要贡献。

    谨向殷氏宗祠修缮取得圆满成功的单位和个人(特别是朱志清馆长)致以崇高的敬意!

    此为记!

                              黄墟殷氏宗亲会

    
 
Copyright © 2015-2018 延陵殷商文化网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商文化研究促进会 电话:15996806016 地址: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氏宗祠
网址:http://www.jsyswh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