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延陵殷商文化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网站导航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最新动态 更多
宋右武大夫殷秉常公诞辰925周年纪…
海州殷氏召开族务工作座谈会
阜宁“三仁堂”殷氏举行 先祖福地…
慎终追远 继世传薪 ——江苏殷氏…
如邑北乡殷氏隆重庆祝宗谱玉成弘…
如皋倪厦春锦堂殷氏 隆重举行始迁…
丹徒殷促会党支书 参加省社会党组…
江阴殷氏举行第八次年会暨冬至祭…
 
详细内容  

王大良教授谈姓氏图腾

发布者:0xadmin  发布时间:2023-07-28  点击:550

姓氏图腾,或者说百家姓图腾,是一个在近二十年都有相当热度的话题。只要打开任何一个搜索引擎搜一下,就会发现满眼都是与它相关的文章或图片。但如果进一步了解真相可知,它也是一个让姓氏界深受其害的话题。在姓名与家谱文化越来越受人关注的今天,有必要从根源上梳理其来龙去脉,以免继续让它误导下去。

从实质上看,那些主张姓氏图腾的人,是不恰当地借用了西方的“图腾”概念,进而把它生搬硬套到我国的相关领域、并泛图腾化的结果。回顾历史可知,“图腾”是印第安语“totem”的音译,指早期人类对某种动植物或自然物的崇拜,还以此作为保护神或徽号。1791年,英国人类学家龙格在《一个印第安译员兼商人的航海探险》一书中首次使用了这一概念,此后逐渐为社会接受,用以指代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早期崇拜现象。1903年,我国著名翻译家严复在翻译英国学者甄克思的《社会通诠》一书时,首次把“totem”一词译成“图腾”,此后便成为我国学术界的通用译名。从此又大约30年,我国的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社会学或人类学、历史学者,如钟道铭、黄文山、吕振羽,以及稍后的董家遵、李玄伯、丁山等人,都先后利用“图腾”概念及其理论研究我国早期的人类历史和社会,进而与姓氏来源联系在一起,认为“古姓多为图腾之遗留”“实即原始社会之图腾”。他们还举例说,风姓图腾为凤,董姓图腾为龙,彭姓图腾为鼓,曹姓图腾为枣,芈姓图腾为羊,姚姓图腾为桃,姒姓图腾为薏苡,斟姓图腾为桑椹,等等,都是这类的姓氏。至于“今日的姓氏中,也保留着不少原始图腾名称的遗迹,如马、牛、羊、猪、邬、鸟、凤、梅、李、桃、花、叶、林、河、山、水、云、沙、石、毛、皮、龙、 冯、蛇、风”。上述学者的说法及其为姓氏寻找相应动植物或自然物形象的做法,都使“图腾说”成为解释我国姓氏来源的一种观点,在此后的学术界也有不少人认同其说法。

客观来说,用西方的“图腾说”解释我国某些姓氏的来源问题未必不是好事,它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我国姓氏来源问题的研究。因为关于姓氏来源问题,即使是汉代王符《潜夫论•志氏姓》和应劭《风俗通·姓氏篇》中各自把姓氏来源的原因概括为9类,还是宋代郑樵《通志·氏族略》归纳的32类,其中都还没有来源于图腾或其近似的说法。但如果要像上述学者那样把姓氏的来源都归结为图腾,则是过于武断且不合事实。因为在今天所能见到的早期文献中,能够证明确实来源于图腾的姓氏少之又少,况且也很难找到它们与图腾之间的必然联系。即使是上述学者们提到的姓氏及其图腾对应物,也基本都缺少可资进一步申述的证据。而可以肯定的倒是马、牛、羊、狐等姓的起源更晚,有些甚至是汉唐时期少数民族姓氏的译音,来源与图腾毫不相干。至于常被“图腾说”者提起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履大人迹”等“感生”问题,与姓氏来源联系起来也都是汉代以后的事情,基本属于汉代人的杜撰。更何况发生图腾崇拜的时代是在人类社会初期,而我国姓氏的来源大多是在商周以后,当时的人们早已不崇拜图腾而敬奉先祖,图腾的说法已变得不合时宜。故而,图腾在我国姓氏来源中虽然可能发挥过作用,但其作用十分有限,过分渲染或无限夸大都不科学。也正因如此,我在中央电视台2003年春节特别节目“百家姓”、2004年出版的《中国的百家姓》中把姓氏来源的原因概括为13类,虽也认为某些姓氏“由图腾而来”,但也只是13种来源之一,其原因便是如此。

也是在我留意图腾与姓氏问题前后,姓氏图腾的说法突然爆炸起来。其直接原因是一家省级出版社要出版一套姓氏普及读物,邀请一位北京的美术编辑为书中各配一些插图。结果这位只有高中学历的编辑脑洞大开,把自己理解的“图腾”与所要插图的100多本书中的姓氏都拉到一起,为每个姓氏都“创作”“设计”(两个词是原话)了一个图腾,后来还专门把它们合在一起出了书。他所“创作”“设计”的依据用他自己的话说,主要是甲骨文、金文和楚国的“鸟虫书”、出土陶器和玉器上的族徽、神化传说、姓氏字形,以及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去的元素,结果就是为李姓图腾加上了虎,让王姓图腾成了戴王冠的酋长,张姓图腾像一个人手持弓和盖天图,刘姓图腾由一位长者手持刻刀刻“留”字,其他还有黄姓图腾是一只乌龟,赵姓图腾由奔跑的人和供奉的“肖”组成,诸如此类。由于基本都是他想当然地即兴“创作”“设计”,甫一面世便受到不少讥讽,其中所谓的李姓图腾被讥为“白虎啃尸”,王姓是“人形骷髅”,而“毒甚广的姓氏图腾只是点子大师的鬼画符”“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姓氏图腾”。

上述这样“创作”“设计”出来的姓氏图腾,由于具有其特殊性,也让很多不明真相的人“在看完之后都觉得大开眼界”,误以为是祖先留下来的东西,把其当成族徽供奉,或印在家谱、旗帜、用具、服装上,遇到重大活动都要拿出来展示。还有一些旅游景点不甘寂寞,把其制成纪念品出售。某些地方甚至还成立专门的文化机构、文化公司,或斥资建造图腾雕塑广场、图腾文化园,好不热闹。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理性的媒体人或专家关注其真相,其中如一向以尊重科学、普及知识著称的北京一家报社,在2007416日以“姓氏图腾画图解祖宗起源”为题编发专版,通过记者采访其设计者的方式,发现所谓的姓氏图腾“竟是美术家6年前的创作”。当时的“6年前”正是2001年,对照北京【2008】朝民初字第12476号民事判决书中其设计者作为原告自诉的“2001年下半年,我受人之约开始设计姓氏图腾”可知,这种所谓的姓氏图腾出笼时间的确是在那年。

针对风行一时的姓氏图腾说,我也在上述报纸的同一个专版上以专家的身份进行了评价,认为它只是艺术创作,没有科学依据,也不能代表学界观点。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那之后的十几年,又有某地推出了一套包括更多姓氏图腾的新版本。这一版本也是网上能够搜到的版本,也同样被不少姓氏采用,影响至今。

总之,姓氏图腾作为近几十年来在姓氏界出现的一个热门话题,其出台前后的经过大约如上所述。如今,肇端于西方的“图腾说”早已被认为是“西方早期人类学的一种过期理论”“在西方人类学界基本已经无人问津”,但姓氏图腾却仍然在我国的姓氏界和社会上泛滥。由于这些被“创作”“设计”出来的图腾多数曲解了姓氏的本义,实际上是一种通过胡编乱造而混淆视听、误导百姓的极不负责任的艺术行为,所造成的泛图腾化、庸俗化影响既深且巨,对姓氏文化实际上也是一种糟蹋。要想净化姓氏文化界的环境和提升研究质量,建议从认清姓氏图腾开始,不再因其误导而迷失方向。

王大良简介:男,汉族,1963年生,史学博士,社会学博士后,教授。主要从事历史民俗学、中国政治传统等问题的教学与研究,已出版书籍50种,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奖多项。

宛福成教授评论:所谓的“姓氏图腾”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是本世纪初个别人杜撰的,毒害很大。在我国的姓氏研究界和社会上泛滥成灾。由于这些被“创作”“设计”出来的图腾多数曲解了姓氏的本义,实际上是一种通过胡编乱造而混淆视听、误导百姓的极不负责任的艺术行为,而且这些“艺术”也不够艺术,很丑陋。它所造成的泛图腾化、庸俗化影响既深且巨,对姓氏文化实际上也是一种糟蹋。我们应当坚决抵制,公开批判。

连勇智老师评论:王大良教授的这篇文章写的很好,揭露了所谓的“姓氏图腾”的真面目。所谓的“姓氏图腾”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是本世纪初个别人杜撰的,毒害很大。2007年我在卫辉参加比干、林氏文化研讨会和“比干文化节”时,就有一个洛阳市的白先生找到我推广他的“姓氏图腾”,我当场毫不客气的训斥他一顿,指出他这样会误导天下民众,误导后人,祸患无穷。网上到处是“姓氏图腾”的宣传,在我国的姓氏研究界和社会上泛滥成灾。由于这些被“设计”出来的图腾多数曲解了姓氏的本义,实际上是一种通过胡编乱造,混淆视听、误导百姓的极不负责任的创作行为,根本谈不上“艺术”性,也不具备艺术,很丑陋。它造成了姓氏文化的庸俗化。影响很坏,对姓氏文化实际上也是一种糟蹋和亵渎。文化需要打假,姓氏文化也需要打假。我们应当坚决抵制,公开批判,见一次批判一次,决不心慈手软。建议王大良教授再把该文章修改一下,语言更犀利一点,批判更明朗一点,不要太温柔,公开发表到有关报刊上,以正视听。

    
 
Copyright © 2015-2018 延陵殷商文化网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商文化研究促进会 电话:15996806016 地址: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氏宗祠
网址:http://www.jsyswh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