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学”,这里专指“怎样把修家谱当成一种学问”。
如果把“谱务”看成是修家谱的“实践活动”,那么“谱学”就是修家谱的“理论活动”。
形象地说,“谱学”就是“修家谱的技巧说明书”。
还有一层含义就是,作为起理论指导作用的“谱学”,除了“理论建树”外,还必须有“可操作性”或称“可行性”。
如果一门学问再好,但没法落地,就成了“闭门造车”,而无实用价值。
因此,我把“谱学”的含义限定在“可操作性的理论指导”。
那么,眼下“谱学”有哪些走向呢?有五种。
第一种:取材广泛化。“取材”是指在资料收集、整理、研究、利用等方面,出现了“广泛化”趋势。有以下原因:
1、网络十分给力。把时空距离降到了极限。以前无法想像的事儿,现在都有实现的高机率。
2、年青人很给力。可以这样说:没有年青人的参与,那些不会上网的老人们,做起事来会很吃力的,难免“照谱宣科”。这里的年青人,是指有一定文化,又熟悉网络应用的人。
3、一批大学者很给力,在研究方法与路径上,开辟了捷径。比如你不会修谱,到网上书店查下,就会买到王大良这样大学者写的书,既有理论,也有实际干法。一本书,就能教会你怎么修谱。还有朱炳国、魏怀习、方为民、裴新生、饶玉华、蔡允中等这样的实战高手。
可以这么说,你想干真事、干正事,没有不成的道理。因为客观的文化环境前所未有。
取材广泛化,其好处是,以前发蒙的事儿,现在不蒙了。最大的好处是,谱的文化含量猛增。
第二种:知识深度化。这是取材广泛化的直接硕果。
资料多了,素材多了,有文化的年青人多了,还有高人指路,还有修谱商业公司,只要用心,就能修出好谱!
当然,一部有深度的谱,不在于花了多少银两,而在于有多少文化人参与。修谱,不是编人名录,主要是汇集、提炼、总结、升华家族文化,在感恩中增加自信,在反思中增加自律。
什么叫深度?资料汇编,有广度,但不见得有深度(或高度)。深度,需要慧眼,需要超俗。
简单地说,一部有深度的谱,要让敬谱者,敬拜之后,如梦方醒,有“拜谱一页,胜读十年书”之领悟。
都说家谱是记载家族历史的,如果这部历史,仅仅是生儿育女的过程史,那就太简单了。既然叫历史,就要绘制出历史的经验与规律。比如,家训族规,就有“总结经验”的含义,但要与时俱进。家风,就有“遵守规律”的含义,但不可妄意绘制。
第三种:荣辱并存化。家谱记录家史。古谱几乎都是,只记荣史而不记辱史,这很正常,家丑不可外扬,干脆不写谱中。现在修谱,基本还是这样。
谱书,千余年来,一直处于民间文化层面,不能成为正史的引据,登不上大雅之席,根源就在这里。
其实,荣史,在给今人自信(甚至自傲)的同时,也带来了“失落感”,毕竟是“风光不再”了。而辱史,能让今人清醒,让今人识大局,进而跳出“家族”小圈子,放眼四周,按社会规则行事。这是家族再度兴旺的门槛。
第四种:名利现实化。名利,名声和利益。名声,仅指好名声。
不含臭名声。利益,不单指收钱和出钱,还包括出钱后应得的名声。
现实化,就是“实打实”,或者叫“实事求是”。
记录名利,是当今谱书的主要荣史内容。因为现在做家族事儿,要靠出钱的、出力的、出时间的这些人,都是自愿者,根本就无钱可图。所以,理所当然地要记录他们。
古谱荣史多为“学而优则仕”,当举人了、中进士了、任什么什么官了……等等,几乎不写“土豪”,强调“耕读世家”和“书香门弟”,若有皇诏赐封,如义门和旌表,那就是家族殊荣了,不仅要写入谱书,还要写入志书甚至正史。
现在不同了,出钱的爱族企业家,必须大写特写,谱书要对得起人家出的钱。再有,动笔杆的文化人,也必须大写特写,没有这批人,花钱雇人写还有点不放心。
当下荣史不好写,考上北大清华的,给奖励,但不一定成才。现实中,学子的父母未必关心家族事儿。当公务员的,祖坟冒烟了,也不好写,大家都懂的。当然,本族出了大文人大科学家,是必须全面记录的。为国为民贡献大的,必须大力宣传,尽管很多人对家族之事不闻不问,权当他们没时间吧。
名利现实化,还有另一种倾向,就是借做家族事务之名捞官瘾混吃喝。但这是个别人的,却又普遍存在的。那些争吵不停、另立山头、相互攻击……,或多或少都与此有关。
当然,也有“追求真理”、“秉持正义”的因素。结果是把宗亲搞得不知东西南北而无所是从。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儿,如果“万众一心”了,缺乏自律,再缺乏监管,说不定败霍多少钱了。如湖南那个花1700万元修的祠堂,在隆隆推土机的轰鸣中,打出了多少人的泪花。
第五种:传承广泛化。家谱是文化,只有传承才能成为文化。
家族文化传承以本族为主。这没错。但是,家族文化,如果与“共识文化”相悖,那么传承还容易出问题。“小家子气”的文化,是隐私,不愿意让他姓学习。
时下,信息的开放性和需求的广泛性,以及传播者的紧迫心态,使得上不了台面的“家私”,在传承中成为木乃伊。
以往,家谱面对同祖同宗。现在,姓的写法一样,就叫宗亲,高喊“天下一家亲”,要把文化做强做大,有鸿鹄之志。但“领导班子”都在体制外,所以也难怪不易获得合法身份。
家族文化,有些是传统文化,有些叫民间风俗更妥。时代的进步,就是在“移风易俗”中完成的。当然,去年江西“抢棺”行动,绝对是“超俗”了。
复兴,文化是主要一方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新时代的号角。严重带有传统文化色彩的家族文化,传承广泛化,受益大众化,这符合时代的要求。
只能偷偷摸摸传授的文化,没有生命力,也不会得到社会共识。
也就是说,不能传承广泛化的文化,除了烧钱,就是浪费时间,更可能误人子弟。
宛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