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延陵殷商文化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网站导航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最新动态 更多
宋右武大夫殷秉常公诞辰925周年纪…
海州殷氏召开族务工作座谈会
阜宁“三仁堂”殷氏举行 先祖福地…
慎终追远 继世传薪 ——江苏殷氏…
如邑北乡殷氏隆重庆祝宗谱玉成弘…
如皋倪厦春锦堂殷氏 隆重举行始迁…
丹徒殷促会党支书 参加省社会党组…
江阴殷氏举行第八次年会暨冬至祭…
 
详细内容  

殷公井与殷氏家风

发布者:0xadmin  发布时间:2023-10-31  点击:339

“八眼井”隐居在(安徽省歙县)徽城镇新南街的一条偏僻巷弄里,近些年却赢来了许多寻觅的步履,吸引了许多好奇的眼睛,红火起来了。“八眼井”,可不是八口井,而是八个井眼共一个井筒,即同为一口井,可从八个井眼一同汲水。那么为何要这样做呢?说起来,就岁月悠悠,颇有一番故事了。

关于此井的来历,自南宋淳熙间《新安志》始载以来,历代州府县志均沿袭记载,内容大同小异。现综合各志载述可知,此井开凿于南宋淳熙(1174年)以前,井甚大,井栏用四个长方形状的麻石条,各凿两个圆孔,按九宫格拼成正方形,下以石梁承托。八个圆孔即八个井眼,井壁砖砌,内径三米许,深约七米。井下有两个洞穴,一通县东北四里的扬之水中的铜井潭,一通县南二里的练江中的釜底潭。据载此井中之遗物,曾从上述两潭中出现,甚为惊奇。到了一百多年后的南宋德佑年间(12751276),36岁的部校官殷恂【注:公字允恭,行细三。丹阳麒麟殷氏始迁祖承宗公(讳立)之孙;宋南渡殷氏始祖秉常公(讳秩)六世孙】,带领兵马在池口、芜湖抵抗蒙古兵南下的战役中失败,率数名士卒来到徽州城。当时任新安镇抚(注:南宋初在苏皖地区分置的特别长官)的周维,为人豪爽好义,又与殷恂相友善,便接受殷恂的投靠,安排他居住与徽城南门里。那时此地居住的人很多,虽有一口古井,但岁月历久,早已湮没废弃。人们饮用水都要到颇远的地方去汲取,再担挑过来,既不方便,又很辛苦。殷恂来后,见此情状,即叫手下为数不多的士卒动手 ,并发动周围居民一起,将这口废井重新疏浚扩大,砌筑成一口大井,上设八个井眼。这样,可让多人同时汲水,减少人多用水拥挤的现象,便利了民众生活。殷恂这种从民众利益出发的精神,受到了大家的赞扬,将此井命名为“殷公井”,以作垂世纪念。因它有八个井眼,遂俗称“八眼井”。后来有人对此井予以维修,在井石上刻有“应”字,民国《歙县志》便据此改称“应公井”。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县委机关食堂就在此井边,有扇门可通,食堂用水皆取之此井。后来运用了自来水,此古井除附近少数人使用外,已然旁置,却已成一处古迹,让人们遥想那逝去的岁月。我也曾多次观瞻此井,初见时自然称奇,常见后并了解其渊源时,则有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为民谋福利者,当永远铭刻于史册。如今,不少外地游客闻知,也纷纷前来观瞻,既为井的外形拍案称奇,更为掘井者的精神而钦佩。

故事还未结束。殷恂的后人分迁许多地方,也将这种精神传向四方。殷姓迁徙甚广,本县有殷家村、大备坑、南源口、薛潭等地,外迁本省有安庆、太湖、绩溪、桐城、枞阳、合肥、芜湖、池州、铜陵、淮南等地,迁省外则有苏、沪、杭、京、赣、台等地。殷氏重家风,立家训,业耕读,敦诗礼,既资产益饶,又声望远播。他们申明的家训有五则,即询孝、训弟、训耕、训读、训忠厚,就是要修养良好品行,殷勤孝顺父母,兄弟友爱和睦,以农耕为生活之本,以读书来明义理,变气质,增学问,遵礼仪,振家声,以忠厚之风,使家族安居乐业。他们同时严定家法五条,即惩治犯上,警戒争讼,禁止赌博,警戒嬉游懒惰,摈弃异端邪教。

正由于殷氏家训家规严正严格,故历代形成优良家风,涌现许多家风典范人物。明代有殷鐄在少年丧父后,事母尽孝,协母治家,扶植二弟,含辛茹苦,后又孝友教子,砥砺志节,经商于淮扬吴越间,使家业振兴,还精心教子殷正茂勤书攻文,习举子业,培育他先后中举中进士,官至万历朝兵、户两部尚书,为国家作出卓越贡献。现殷家村公路两侧所立殷尚书坊和大司徒坊,就是殷家的立体光荣榜。传至清代,则有殷氏中医内科从乾隆年间到当代,两百多年享誉新安医坛。乾隆时,殷世春首创殷氏中医内科,尤擅诊治痘科疾病,著有《医方便读》等四部医著。其子殷嗣升、其孙殷长裕皆精内科,在歙南疫痘流行时,活人甚众。清咸丰间迁居新安江畔南源口,坐堂问诊,遍施仁泽,著《本草便读补遗》。到清末,殷安涛刻苦钻研,造诣日深,辨证立方,一丝不苟,在赤痢流行时,日夜奔波,救治患者,终因劳累过度,亦染病在身,竟倒在救治百姓途中,留医著《殷云舫医集》抄本两卷。他有子4人,3人行医。到现代当代,有殷扶伤、殷巨宾为歙县名中医。其后又有继父业医者,使殷氏中医内科七代流传至今。医者仁心,殷氏中医传世治病救人,正是良好家风的体现。

(原创:张恺琴  原载:“行摄徽州摄影俱乐部”美篇)

 

殷公井赞

        ——吴建军读张恺琴先生《殷公井与殷氏家风》有感

抗金义士殷部校,

周总安抚屯城南。

九宫井田共一筒,

八眼并汲通双潭。

军民合建众事利,

训规齐治家运长。

代有名医济世道,

杏坛花开美名扬。

    
 
Copyright © 2015-2018 延陵殷商文化网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商文化研究促进会 电话:15996806016 地址: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氏宗祠
网址:http://www.jsyswh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