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延陵殷商文化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网站导航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最新动态 更多
宋右武大夫殷秉常公诞辰925周年纪…
海州殷氏召开族务工作座谈会
阜宁“三仁堂”殷氏举行 先祖福地…
慎终追远 继世传薪 ——江苏殷氏…
如邑北乡殷氏隆重庆祝宗谱玉成弘…
如皋倪厦春锦堂殷氏 隆重举行始迁…
丹徒殷促会党支书 参加省社会党组…
江阴殷氏举行第八次年会暨冬至祭…
 
详细内容  

殷商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发布者:0xadmin  发布时间:2023-11-02  点击:452

  6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十条重要元素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这些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总结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个方面的内容:天下为公, 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再阐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渊源有自,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两个结合’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法宝。”

  2022102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阳殷墟时说:“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殷商文化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河南是殷商文化的重地。商丘、郑州、安阳是不同时期商朝的都城,殷商文化内涵厚重。从大量的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成果可以看出,商丘是殷商文化之源,是商部族的发源地、中国商业的发源地、商朝的第一个都城,被称为“三商之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儒、道、墨、法、名等多家文化融合在一起,以儒家文化为主体,渗透在人们的家庭生活、社会交往和治国理政中,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商的后裔微子启封于商丘,建立宋国,奉其先祀,商宋文化一脉相承。商丘是庄子、墨子、惠子、文子的故里,是孔子的祖居之地。春秋战国时期,以商丘为中心,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元典文化,形成了“中华圣人文化圈”。

  商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渊薮,是源头活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殷商文化中尊重自然的哲学思想、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勇于创新的进取意识、兼收并蓄的开放思维、网开三面的生态观念,在中华民族传承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商朝的建立者商汤,是孔子称道的君王楷模,与尧、舜、禹、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并提。《论语》记载,孔子说:“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子夏说:“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如何选人、用人,直接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得失。把正直的人提拔起来,放在邪恶的人之上,即选用贤人,罢黜小人,是选人用人的基本原则。商汤建国后,把伊尹用为右相,伊尹帮助商汤治理天下,积极整顿吏治,推动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商汤举伊尹是“选贤与能”的表现,与《礼记》所说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的理想是一致的。儒家设计的这个社会理想贯穿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也是我们今天追求的和谐社会的写照。

  多种历史文献记载,商丘是中国仁德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五帝”之一帝喾“仁而威,惠而信”,是一个仁爱之君,他继承和完善了颛顼的历法,发展农业生产,教化万民。微子是宋国的开国之君,面对商纣王的暴政,他与箕子、比干向纣王进谏,用自己的举动对仁德文化作出了诠释,被称为“殷之三仁”。宋襄公坚守仁德之举,积极发展力量,意欲接替齐桓公称霸诸侯。在“泓水之战”中,他“不鼓不成列”“不擒二毛”的做法,体现了宋国重诚信、重仁德的传统。春秋时期的战争,“成列而鼓,是以明其信也”。历史学家钱穆在总结春秋时期的文化状态时曾说:“当时的国际间,虽则不断以兵戎相见,而大体上一般趋势,则均重和平,守信义……即使在战争中,犹能不失他们重人道、讲礼貌、守信义之素养,而有时则成为一种当时独有的幽默。道义理信,在当时的地位显见超出于富强攻取之上。”这是宋襄公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当时人们的价值观念。按照这种观点,宋襄公在战争中遵守规则理应受到人们的尊重。司马迁在《史记》中论及各地风俗时,曾感叹地说,宋地“其俗犹有先王遗风,重厚多君子”。殷商文化中的仁德文化资源启发和影响了孔孟等儒家学派。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孟子继承之,发展为“仁政”。“仁”和“仁政”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统治者在推行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政策时,遵循的就是“仁政”的主张。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改革、变法既与创新义近,又是改革、变法的前提。《礼记·大学》记载,商汤有《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商汤把“日新”九字铸在洗脸盆上,当作座右铭,每天洗脸时提醒自己,要“日新”,要进步,并且通过自己的“日新”达到“新民”,让老百姓也焕然一新。《大学》开篇所讲的“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亲民”也是这个意思,“新民”就是“使民新”。商汤的《盘铭》九字,从形式上看是天天洗脸的生活习惯问题,实质上是精神上的洗礼、品德上的修炼、思想上的改造,也即是《庄子·知北游》所说的“澡雪而精神”、《礼记·儒行》所说的“澡身而浴德”。这是一种革新的姿态,它驱动人们弃旧图新,成为人们创新前进的精神动力。

  《周书·康诰》曰:“作新民。”“作”,鼓励、激励之意,意即激励人们自新。《诗经·大雅·文王》也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朝从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从豳(陕西旬邑)迁岐(陕西岐山)就开始建国,历时长久,是为旧邦,但天命、国运是新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勇于改革与创新的民族,历史上发生的多次改革、变法、新政、维新,其创新的肌理是一脉相承的,并且都极大地推动了历史前进的步伐。

  商汤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革命者,他通过暴力手段推翻了夏朝的统治,建立了一个全新的政权。商朝是一个善于创新的王朝,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殷商的先王契观星授时、相土“作乘马”、王亥“服牛”,分别发明了用马驾车和驯服牛,王亥驾着牛车进行商业贸易,创造发明了畜牧业和商业。殷商文化中的创新思想和实践,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的精神源泉。

  《吕氏春秋》记载商汤“网开三面”,使更多的鸟兽得以逃生。他的这一布德施惠的做法赢得了40多个部落的信任,纷纷加盟商部落,商部落迅速强大起来。商汤于是率领大军,先灭掉邻居葛伯国,然后“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最后灭掉夏朝,建立商朝。商汤的“网开三面”思想,将仁德关怀惠及禽兽、自然,这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一思想启发了孔子。孔子说过一句很值得后人思考和效法学习的话:“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君子钓鱼而不用网捕鱼,因为用网捕鱼会造成竭泽而渔的结果;君子不射杀归宿的鸟,因为射死归宿的鸟,等待喂养的小鸟也会饿死。商汤的做法和孔子的话将对人类的道德关怀推及到自然万物,反映了人们在取用自然资源时常怀珍惜爱护之心的生态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这一思想在今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理论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为邦本,为政以德”思想,既是“有作为、敢担当”的精神内涵,也是“民本”思想、“人民至上”思想的体现。商汤就是一个有作为、敢担当的开国之君,《吕氏春秋》记载了商汤“桑林祈雨”时的言行:天下大旱,五年不雨,这是他一个人的罪过,请求上天不要连累老百姓。他要祭祀上天,以身祈雨,于是剪掉头发,缚住双手,以自己的身体作祭品,祈福于上帝。商汤“民本”思想的这些表现,令老百姓非常高兴,于是感动了上天,大雨倾盆而下。这个记载尽管有传说、迷信之嫌,但也符合商朝重迷信、重祭祀的特点。历史上“治民之道”的基本思想是敬天爱民,而要爱民就必须敢于作为,为民担当。

  商宋文化一脉相承。《左传》有一段“桓公罪己”的记载,说宋国宋桓公有担当,“有恤民之心”。“恤民”就是爱民。宋桓公是宋襄公的父亲,历史记载他“文而有才”,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国君。宋桓公说了一句对历史影响深远的名言:“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大禹和商汤怪罪自己,他们的兴盛很迅速,势不可挡;夏桀和商纣怪罪他人,他们的灭亡也很迅速,突如其来。“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就是著名的中国历史周期率(也称“兴亡圈”)的论断来源,意即任何朝代的政权都会经历兴衰治乱、往复循环呈现出周期性现象,这一现象已为中国改朝换代的大历史所证明。19457月,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到延安考察,与毛泽东彻夜长谈周期率问题,即著名的“窑洞对”,提出共产党要执政中国,怎么样做才能跳出这个周期率,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毛泽东表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人们常用“殷鉴不远”来警醒自己,有商一朝,始治终乱,汤罪己,纣罪人,最后被周朝所推翻。从此,中国历史在“兴亡圈”内螺旋式发展。殷商的兴亡史,是历史的一面镜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当年毛泽东和黄炎培在延安关于历史周期率的“窑洞对”,指出这番对话至今对中国共产党都是很好的鞭策和警示。

在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经过炎黄子孙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和弘扬,最终凝练、升华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渗透进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总是精神相通、血脉相连,博大精深的殷商文化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是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的重要源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归纳提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众多重要元素,都可以在商丘悠久的历史、殷商之源文化的厚重积淀中找到文献典籍的记载、遗迹遗存的展现和口口相传的颂唱。可以说,殷商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根脉文化、元典(注:释义为比经典还经典)文化。我们要认真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文化自信,赓续历史文脉,担当时代使命,以殷商文化的丰富内涵、璀璨之光、时代价值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路行稳致远。

【原载《商丘日报》】

    
 
Copyright © 2015-2018 延陵殷商文化网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商文化研究促进会 电话:15996806016 地址: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氏宗祠
网址:http://www.jsyswh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