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故土难离”,特别是在通讯和信息不发达的古代,如果不是有着必须要迁移的理由,大家是不会轻易地从祖辈生长之地迁移到前途未知的陌生的地域的。但是,个人的意志是不能与世事发展的形势相抗衡的。特别是战争、外族入侵,生活在今天的黄河流域中下游、历史上被视之为中原正统之地的广大人民,却不得不一次次逃亡在背井离乡的路上,向南,向南,涉过淮河,越过大江……。这样的移民,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规模比较大的有三次,而这三次被迫的移民中,可能是因为中间还夹杂着大量的缙绅、文人、士大夫的缘故,被冠以了一丝彰显其不凡、浪漫主义色彩的词汇“衣冠南渡”,期以此掩盖其仓皇逃离故土的狼狈模样。
这三次的大移民虽然给南方带来经济发展需要的人口、技术、文化,更是促进了南北方各民族之间的大融合,促进了经济重心由北方中原向南方转变的局面,但这三次移民却是不太相同的,特别是永嘉之乱的移民和唐安史之乱(包括唐末移民)、北宋靖康之祸的移民待遇却是大不一样的。
永嘉之乱所造成的移民特点
永嘉之乱的移民方向,主要是在今天长江南北的南京附近以及苏南淅北一带。此地位于东晋都城建康(今南京)周边,是京畿之地。并且移民过去之后,东晋朝廷高度重视,在安置上还创造了“侨州郡县”这种独特的方式,既你举家来之前的地方是哪,把安置你的地方还叫做这个名字,比如由徐州迁来的安置在了今天的镇江,称为徐州(历史上称南徐州),而由兖州迁来的则安置在了江都,称为兖州(历史上称南兖州)等等。由于没有实土,侨居的人不用负责调役。到了后来甚至发展到管理起实际的州县,有了实土。移民中的门阀士族还在朝廷中担任起了高位。
唐朝、两宋时期的移民为什么享受不到永嘉移民时的待遇
而唐朝安史之乱以及唐末黄巢起义时造成的移民,以及两宋之间的靖康之祸所造成的移民则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不仅移民地点没有人给指定在那些富饶膏腴之地,连移民中的士绅文人都需要通过自己去奋斗才可能重新被启用。至于侨州郡县的,更是连想就不要想了。
造成这两种移民结局有如此反差的原因,就是起源于东汉末年,兴盛于魏晋时期,衰亡于唐末的门阀士族,这是一股由官僚士大夫组成的、能够左右朝野的巨大势力和政治集团。
门阀士族是怎么形成的?东汉时期,如果想当官,就需要有人去发现你才能当官,这个过程被称为“察举”、“征辟”,即由公卿、列侯以及地方郡守等高级官员,发现孝敬廉洁、才能优秀、通晓经义、直言极谏的人,有向朝廷举荐的责任和义务,然后再由朝庭和官府对这个人考察后“征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来公卿、列侯和地方郡守有多么大的权力,很容易在他们周围形成门生、故吏结成的政治利益集团。这就是门阀士族的初始或者萌芽。
到了西晋时期,为保证国家的税收和徭役,采取了占田制,既不分男女每人必须负责固定的田地,普通人以亩为单位。而官吏则以顷为单位占领田地,还不必向国家交纳赋税,并且依官品高低荫庇亲属和食客以及佃客,亲属被荫庇最多可至九族。而此时出仕做官,在东汉时期的“察举”的基础上,又发展成为了“九品中正制”,中正被称为中正官,是负责发现、考察推荐某一地区人才的,一般由当地的长官担任,负责品评和这一地的有才能的人。按照家世(家庭出身背景),行状(个人品行才能),定品(确定品级)的程序进行。一切都以家世来确定品级,出身寒门之人表现再好、评语再高也只定下品,出身豪门的哪怕行状不好亦能被评为上品。豪门大族往往重贿中正官,把自己家族或者荫庇这下的食客子弟推荐出来做官入仕,这样就能获得一个较高的品级。在当时做官只看品第的高低时代,使得强者愈强,弱者恒弱。
由于官吏自身及被荫庇者不需向国家赋税,朝廷收入减少,最终由一般百姓承担赋税,这就使得本就负担不轻的农民纷纷投靠在豪门名下,这个豪门的力量就越来越大。而在朝廷里,由于按照家世来确定品级的家族里的官员在朝廷的话语权也越来越重,影响力也就越来越大,就能反哺给家族以越来越多的田地以及更大的政治支持。这样,这些大族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取得了巨大的力量,在西晋后期已经能与朝廷分庭抗礼。这些大族即为门阀士族。
门阀士族对永嘉之乱造成的移民带来了强大的经济、政治依靠
西晋晚期,“八王之乱”彻底动摇了西晋朝廷的统治,而内迁的外族趁机造反。永嘉五年(311)洛阳被南匈奴攻破,晋怀帝被俘,王公士民三万余人被杀,被称为“永嘉之乱”。此时的琅琊王司马睿在江南建康(今南京)管理扬州军事,这里没有受到北方战乱的影响,并且在南迁后大族王导建议下,以“镇之以静,群情自安”政策稳定政权,而后大量北方世族及皇族衣冠南渡,在王导号召下共同支持司马睿,江南诸州陆续归附。公元317年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廷,为晋元帝,史称东晋。因为他获得了众北方大族的支持,又兼之有打压建康本地的大族的想法,因此他给予了衣冠南渡而下的北方门阀大族较高的地位,既在京畿之地予以侨州郡县,又给以高官,所以南渡的这些门阀士族的生活还是不错的,在朝廷上都获得了高官衔,有了极大的话语权。在民间,虽然开始时侨州郡县没有获得实土,但时间长了,这些移民中的上层也还是通过种种方式在江南重建田园、安居乐业,下层则除流落为部曲、佃客以至奴婢者外,也有部分人获得少量土地成为自耕农民。
门阀士族是怎么灭亡的?从东晋灭亡后的南朝宋武帝时开始,各朝代的皇帝都意识到了门阀士族的危害,都有意识的加强皇权,减少门阀专政,消弱门阀特权。到了隋炀帝之时,更是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创立了科举制度,打破了豪门大族对晋升仕途的垄断,使得寒门学子也有了获得更多进入仕途的机会,给门阀士族的政治特权以重创。唐朝时的李世民和武则天采用《氏族志》,给门阀定品,按照科举成绩定士,进一步打击了门阀势力,提升了庶族地位。唐朝末年长达25年的农民大起义中,这些门阀士族则彻底消失了。
因此,唐代安史之乱和唐末农民起义造成的移民,包括两宋之间的移民,没有大的政治势力在其中,百姓大多是在逃难,没有政治诉求,而朝廷此时也是自顾不睱,也没有有序管理百姓的时间和机会,所以这两次移民和永嘉之乱的移民还是大不一样的。
虽然移民是迫不得已、甚至其过程更是充满着痛苦和腥风血雨的,但是这一次次的移民对我国的江南地区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还是显而易见的。一是给江南带来了充足的人口,加快了南方地区的开发。二是给江南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奠定了江南经济发展的基础。三是给江南带来了丰富的国学文化,使这里文人名士辈出,状元进士无数,在历朝历代文坛以及政坛上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果说在西晋末、东晋初的移民是已经加速了江南经济发展的话,唐朝时期的移民则是使南北经济的天平持平,而两宋时期的移民则使江南的经济完全超越了北方,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了江南地区,一直到今天。
【原载《谱亲文化》 题目编者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