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时期,生活在以商丘为中心的殷商部族,能在夏朝众多的诸侯国中脱颖而出,并通过“商汤革命”推翻了夏朝,建立起殷商王朝500年;此后周朝的宋国,在周围“皇姓大国”的挤压下,能生存700多年,并一度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那么殷商部族为什么能取得如此伟业,凭的又是什么?这在我们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确实值得深思,推动其发展兴盛的动力和文化内涵需要我们深入探索和认真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调研河南时作出了殷商文化起源于商丘的重要论断,为我们更好地实施中华文明的探源工程,发掘研究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根据历史文献资料记载和考古发现的成果,殷商文化的精神内涵大致可归纳为8个方面,现简述如下,以供商榷。
一、尊重自然的天道哲学
殷商部族是善于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的民族。在上古五帝的帝喾时代,帝喾就迁其子契到商丘观察大火星,以火星的运行变化的规律来确定一年四季的变化,以此来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并逐步完善确立一年24个节气。1996年中国天文学会来商考察论证,殷契观星授时的火神台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台。史书记载“殷人善卜”,其实占卜活动就是殷商部族尊重、探究自然规律的活动表现形式,而非平常人们所说的迷信活动。简言之,“道”是指自然规律,“德”是人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的社会能力。在殷商厚重文化的滋养下,使中华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在这里应运而生,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商元圣伊尹,他提出“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治国理念,强调以德治国,并著有《咸有一德》等著作。另一位代表人物是周朝的老子,他出生地距宋都只有50多公里,他通过对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现象进行深入观察和研究,揭示了自然运行和人类展发的规律,提出了要尊重自然,有所为有所不为,著有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的《道德经》。道家另一位代表人物是出生在宋国蒙墙寺的庄子,他在传承伊尹、老子思想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其著作《南华经》成为道家重要经典。他们提出的“天人合一”“阴阳和谐”“五行生克”等哲学思想是华夏文化核心内容之一,对华夏文明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不偏不倚的执中路线
商丘古城南20多公里的高辛镇是几千年名字不变的古镇。这是上古五帝之一高辛氏帝喾的封地、建都地和陵地。据《史记》《尚书》等历史文献记载,帝喾15岁开始辅助其叔颛顼帝,被封于高辛,30岁得帝位,他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了华夏文明的根基,其子契成为商族的始祖,后有殷商王朝约500年的江山。另一子弃成为周族的始祖,后建立周朝有江山800多年,这就是商周同祖之说。帝喾被尊为华夏民族重要的始祖之一。他顺应天时,知道百姓之急需,仁厚而威严,慈爱而笃实,取地之财物而节俭使用,教养百姓而顺性利导,施政不偏不倚,秉持中庸之道而平治天下。如他安排盲人从事说唱等娱乐活动,以较好地顾及不同人群的利益,后人称赞他日月所照、风雨所至的地方,没有不来听命的。对于一般政策的制定都能应天顺民,走中间路线,不激进、不妄为,循序渐进。这一中庸思想在后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弘扬,并逐步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礼记・中庸》中有充分的阐述。中庸之道是最能顾各方利益,实现社会和谐的最佳途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三、确立五教的伦理道德
《史记・殷本纪》记载:“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赐姓子氏。”契作为商族的首领被舜帝命为司徒,主管教育,他以循循善诱的方法,以恭谨认真的态度,布施五教,努力教百姓亲睦,使人们的五伦得到训顺,使之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促进了家庭社会和谐稳定。这种社会和家庭的伦理关系在后世得到了传承、丰富和完善。这也是中华民族团结融合、和谐相处、社会稳定,国家长盛不衰的重要文化基因。
四、与时俱进的革命胆略
殷商部族长期生活在黄河两岸,受黄河水奔腾不息、奋勇向前的感染,形成了善于根据时态变化而不断创新的发展特性。如商汤在自己浴盆上的铭文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在《礼记・大学》中有明确的记载。他能够在伊尹的辅助下顺应民心天意,做到与时俱进,开启了以有道而伐无道之先河,举起了反夏兴商的大旗,通过“商汤革命”推翻了无道昏君夏桀的统治,建立起我国第二个奴隶制国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了表率作用,作出了巨大贡献。
五、执政顺民的仁德思想
仁德思想在殷商文化中具有突出位置,并得到了很好地传承和发展。殷商文化的仁德思想,起源于殷契之父帝喾,并在殷商部族中得到发扬光大,特别是到周朝宋微子时,他把“仁德”丰富和扩展到仁义礼智信,后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其典型案例有商汤的“商汤祈雨”和宋襄公的五次行“仁”等。历史记载,殷商王朝在建立初期,连年大旱,万民百官心急如焚,在多次向天祈雨无果的情况下,巫师说需用活人祭天,方可下雨,在巫师准备用平民祭天时,商汤制止说,天下大旱是我为王的责任,不能牺牲我的子民祭天,在百官民众劝阻无效的情况下,商汤王走向祭天柴堆,正当点燃火堆时天降大雨,大旱解除。周武王灭殷纣王后,延续的多是殷商文化,周成王封微子建立宋国以续殷祀,在宋国殷商文化的仁德思想得到了进一步传承和弘扬,这在楚宋的《泓水之战》中得到体现。尽管在这次战役中宋军战败,但宋襄公却赢得了“仁义之师”的美名,虽败犹荣。宋襄公的这种“仁德”受到了其他诸侯国尊重,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宋襄公临大事而不忘大义,并在货殖列传篇中指出,商丘有“先王之遗风,厚重多君子。”这种仁德思想为后世圣君、贤臣及名仕追求的理想目标。
六、兼融并蓄的开放意识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殷商部族在积极传播自己文化的同时,还能以博大的胸怀,广泛吸纳各地文化的积极因素。殷商部族是个善迁善徙的部族,史书曾多处记载有“先八后五”之说。他们每到一处都积极吸纳当地文化的积极因素,实现与其自身文化的不断融合、丰富、完善和提高。同时,殷商部族重视物品的交换,如《竹书记年》有殷侯王亥,赶着牛车到北方的有易国进行以物易物交换时,而被有易之君绵臣所杀害的记载。他们通过到外地经商活动,不断发现和接纳新生事物,开阔了眼界,使思想不断得到解放,极大地促进了殷商地区的商业发达、物资丰富、经济繁荣。《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夫自鸿沟以东,芒、砀以北,属巨野,此梁,宋也。陶、睢阳亦一都会也。”这说明在当时睢阳都是商业繁荣的都市。兼融并蓄的开放意识是殷商文化显著特征,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七、“网开三面”的发展理念
殷商部族是个勤劳而智慧的部族,他能够根据自然万物的发展规律来组织自己的生产生活活动。对一些人们生活必须的食物严禁一网打尽,竭泽而渔,充分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如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商汤游猎,见到捕鸟者四处张网,并祈祷说天下四方之鸟皆入我网。商汤对此予以制止,并让撤去三面网,只留一面,并祈祷说能飞的都飞去吧,不能飞、不听我令的就入我网中。此事在诸侯国传开,说商汤仁德惠及禽兽,其深远用意还在于他走的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也是殷商文化先进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八、勇于牺牲的爱国精神
殷商部族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勇于为国献身的爱国精神。《史记・殷本纪》记载,太甲继王位3年以后,昏庸暴虐,违背了汤王的制度,败坏了祖业,为殷商王朝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对此伊尹作为右相痛心不已,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伊尹以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果断将太甲流放到汤王葬地桐宫。在太甲3年悔过向善后,伊尹又迎接太甲回朝,还权于他。再如《史记・伯夷列传》记载,周武王用车载着文王的灵牌,正向东进攻讨伐殷帝辛,为了保护自己的殷国,伯夷、叔齐冒死勒住武王的战马而劝阻说,父亲死了尚未安葬,就发起战争,能说是孝顺吗?作为臣子去杀害君王,能说是仁义吗?殷被周灭后,天下都归顺了周朝,而伯夷、叔齐以此为耻,因坚持不吃周朝的食物,而饿死在首阳山上。又如《墨子・公输》记载,在墨子得知楚国要攻打他的祖国宋国时,他置身到楚国,阻止鲁国攻宋,并通过与公输盘攻守演练的胜利,迫使鲁国取消攻宋计划,使宋国免受攻击。另外,墨子在得知楚国攻打宋国时,亲自带领其弟子到宋国城墙上英勇杀敌,弟子战亡150人之多。殷商文化的中的爱国精神在后代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弘扬,如汉梁孝王在睢阳抵御了“七国之乱”的七国乱兵,为西汉王朝平定“七国之乱”立下汗马功劳。唐张巡等在睢阳抵御安史之乱叛军的“睢阳保卫战”等,都是很好的证明。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不间断的重要因素,是民族血脉的重要纽带,也是当前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
从殷商文化的精神内涵看,殷商文化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重要一“源”,有其包容兼蓄,圣贤辈出的源头特征,具有遵循自然和社会规律以及与时俱进的先进性。其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质和精髓,是中华文化的主根、主脉之一,并具有强劲的基因传承和时代价值。这进一步证明了文化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对其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证明了“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原创:赵杰 来源:《商丘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