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延陵殷商文化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网站导航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最新动态 更多
海州殷氏召开族务工作座谈会
阜宁“三仁堂”殷氏举行 先祖福地…
慎终追远 继世传薪 ——江苏殷氏…
如邑北乡殷氏隆重庆祝宗谱玉成弘…
如皋倪厦春锦堂殷氏 隆重举行始迁…
丹徒殷促会党支书 参加省社会党组…
江阴殷氏举行第八次年会暨冬至祭…
海州殷氏在响水召开族事研讨会
 
详细内容  

商朝亡而未灭

发布者:0xadmin  发布时间:2024-04-25  点击:73

我在夜里横竖想,商史可以歇歇了。

其实我还可以写很久,这一生都写不完。

但我轻浮,想去别处看一看。

那就干脆,这一篇算跋。

这么多篇,挂一漏万,很多还没讲到。

有些是我知识不够,一知半解,不敢蒙人。

有些是“无用之历史”,没必要讲。

克罗齐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不是怂恿你粉饰;他是说,你可以选择。

我是鼓了很大勇气,才写殷商。

我对当下这个时代,看不清楚,就跑进偏远的殷商,待了三年。

我学历史出身,但没想当历史学家。

我先教书,觉得书有问题,就去当记者,发现记者也不是那么好当。

那就不用再跳槽了,就绕避热火朝天,去书中采访历史学家,问他们这个时代是怎么来的。所以我这写的仍是采访,不是史著。 

但它们对我更重要。

我望着窗外拼命想,想我认识的人、读过的书、写过的字……最先想到的却是“人是目的,不是工具”(康德《论教育》)。

没有写的,简补三个——

.酒,➋.音乐,➌.精卫填海。

原想每个都单独成篇,但我要赶时间。

商朝那不是酗酒

说商不是因酒而亡,你不会相信。

因为史籍早已盖棺定论——

纣“以酒为池……为长夜之饮”(《史记·殷本纪》)。

喝得“俱以失日,问其左右,尽不知也”(《韩非子·说林》)。不光纣王,百姓也是酒麻木,“庶群自酒,腥闻在上”(《尚书·酒诰》)。就连微子启也承认,“天毒降灾,荒殷郊,方兴沈酗于酒”(《尚书·微子》)……

但你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百姓吃饭都难,天天酗酒,这说明什么?

这正是历史暗示你要思考的地方。

你可以骂帝王,不要骂百姓。如果一代人整体疯狂,背后还有原因。

先给你介绍一下酒。

酒不是人类发明,它是人类发现的。

所谓仪狄造酒(《世本》)、杜康造酒(《说文》)、上皇造酒(晋《酒话》)都是农耕氛围的无端穿凿;倒是猿猴造酒(《清稗类钞》)碰巧揭示了酒的自然性。

酒不是有了酿酒技术就去酿造,是水果或粮食的自然发酵而出现的自然现象。即便仪狄、杜康确有其人,也不过是对“自然酒”进行工艺改进的能工巧匠(郑宏峰《中华酒典》)。

简言之,人类出现之前,酒已存在

所有饮料,只有酒能醉人。

酒可以让你神思飘散、心门敞开,迷迷瞪瞪中你眼前的世界,渐渐似是而非。

酒是人类文明的催生剂。“古来圣贤皆死尽,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惜罇空》),不无道理。

但在我们,“酒”多贬义。

酒后失言、灯红酒绿、酒色之徒、今朝有酒今朝醉、花天酒地、酒肉朋友、酒气熏天……

殷商造的“酒”字,西周把它变性了。

你会说,玉液琼浆是褒义。

这是宋玉说的(《招魂》),他是楚国人。

屈原也说“桂酒椒浆”(《楚辞》)。楚国不喜欢西周,他也称王,还跑去“问鼎中原”。

周王酒浊,要用菁茅过滤。菁茅是楚地特产,但楚国不进贡(《左传》)。战国后楚国才归入中华文明。至今武汉还有俚语“不服周”。

殷商纵酒,不是纣王才开始。

早商—商末墓葬,清一色有陶、铜酒器,而且酒器都放在墓主身边,食器在椁外。“中商56器,饮器占38……晚商酒器245,鼎仅43,不及酒器奇零”(郭宝钧《中国青铜器时代》)。

平民墓里酒器也多,百姓爱酒。

妇好墓青铜容器210件,酒器155件,女人也爱酒。这种“重酒的组合”与周人“重食的组合”形成鲜明对照(郭宝钧《商周青铜器综合研究》)。

胡适说“殷人文化是宗教文化”(《说儒》)。

他们来自寒冷的北方,沿渤海南下泰山,征服夷人又挥戈灭夏,又奋伐荆楚。他们牧猎、经商,挑战环境,频繁迁都。他们敬神、好战、天性豪纵。五六百年间一直征伐,酒,须臾不离。

周人没有“自彼氐羌,莫敢不来王”的荣耀。

“先王非务武也”,缺少尚武精神,强敌环伺中以退让求发展、以屈辱换生存。他们谨慎、理性,不用酒刺激,还担心酒乱了计谋。“朝夕恪勤,不忝前人”,他们只求生存,顾不上信仰。

“商人是酒鬼,周人是饭桶”(《易中天中华史》)。

饭桶不懂酒鬼的心,就污蔑酒。

周公禁酒,说纣王酗酒,早商先王不嗜酒。

“在昔殷先哲王,迪畏天,显小民,不敢自暇自逸,矧曰其敢崇饮”。这是歪曲历史。

他的禁酒令也奇怪——

周人酗酒,杀!商民酗酒有教不改,杀!

但他又说,重大活动和祭祀,贵族可以“饮食醉饱”;平民把田种好,孝敬父母让父母高兴了,可设宴“致用酒”(《尚书·酒诰》)。

这样的禁令,多是手握重兵、没什么文化的人制定的。左手拿刀,右手仁义,其实是杀不杀人看心情。这样的权贵,你至今还能见到。

但也表明周公很清楚,强令商人禁酒不会一蹴而就。但他忽冷忽热,表明他不懂酒。

那时的酒,度数低。

纣王喝的“米酒”度数不过1%,比今天的汽酒还寡淡(纪连海《纣王喝的是什么酒》)。

孔子跪舔西周“郁郁乎文哉”,估计跟他不懂酒有关。《论语》中“酒”字出现五次,四次是他亲口说的,看来他也常喝酒。

酒是“粮食精”,喝酒要多吃肉,才宜于消化。他说“肉虽多,不使胜食气”(《论语·乡党》),吃肉不要超过主食。哦,他主张“喝橙汁,再吃橙子”。

他又说“惟酒无量,不及乱”,可以不限量,但不要搞醉了乱来……这话逻辑不通……我怀疑

他说这话时已经搞多了。

周公禁酒,明因是粮食不够,暗因是铲除殷商宗教。殷商以酒祈神时的“式号式呼,俾昼作夜”的酒后狂态,他无法理解,更无法忍受。

他规定酒要这么喝(下引出自《诗经·小雅》)——

.仪表庄重,“温温其恭,威仪抑抑”。

.礼让,“君子有酒,酌而献之”。

.三杯为度,“三爵不识,矧敢多又”。

.以乐佐酒佑食,“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不说笑,“献酬交错礼仪卒度,笑语卒获”。

他这是纯喝酒,殷商是以酒祈神,两码事。

这样的酒局你参加吗?我是不去的。

尼采《悲剧的诞生》有两个概念——

日神精神、酒神精神。

日神,古希腊“光明之神”Apollo

酒神,古希腊“葡萄酒神”Dionysus

“日神精神”是用外观的美妙遮掩悲剧面目,不放弃人生欢乐的瞬时享受;“酒神精神”是打破一切现行禁忌,以个体的放纵解除一切痛苦的根源,在放浪形骸中体验并追求人生的价值。

今天的主流三观,就是“日神精神”。

喜欢一俊遮百丑,报喜不报丧,捏着鼻子哄眼睛,享受瞬时快乐,把现世的痛苦留给后人……

所以不懂“酒神精神”。

魏晋“竹林七贤”、陶渊明他们,嗜酒如命,个个癫狂,很少有人思考他们为什么那样。

酒神精神所要解决的,正是在承认人生悲剧的前提下如何肯定人生(臧要科《魏晋风度与酒神精神》)。他们追求与个体情感密切的醉,相信“放纵的道路将通向智慧的殿堂”(本尼迪克《文化模式》)。

总之,纣王不是因酒亡国。

骂他是一种态度,不是基于事实。

史籍中,找不到他醉酒误事的任何案例。

他的酒后狂态,是为祭祀。人越有才华,越不拘于礼节,貌似怠慢,降低了祭祀神圣感,饱受诟病(桓占伟《“燕丧威仪”与殷商亡国》)。

商朝亡于宗教改革的失败,酒只是载体。

周公禁酒,是禁宗教自由

把酒从祈祷中抽掉,凝心不再,宗教也就慢慢消亡。跟迪厅关掉音乐一样,没有音乐你还跳,你就在抽疯,“正常人”作鸟兽散。

而没了宗教,饮酒也就毫无必要。

你当然可以把酒当一般饮料,增添生活情趣。但这个“情趣”与一般饮料完全不同,它产生的影响是反社会,甚至是反文明的。

因为酒的清冽背后,还有另一个世界。

酒可以通神,也通魔。

没有神导引,酒是魔。

周公禁了宗教,没禁住酒。

后世历朝也禁,也都没禁住。

相反,第一代中华文明,就在一片酒气熏天、酩酊烂醉中,精神错乱似的,委委入泥。

那个时代,叫魏晋。

是中国政治最混乱、社会最痛苦的时代。

狷狂之士唯酒是务、离经叛道、疯疯癫癫。

鲁迅赞叹他们的反儒贡献,李泽厚赞叹他们思想活跃,是极自由、极解放、极富智慧、极富浓情的生命色彩(宗白华《美学散步》)。

其实,是信仰载体与信仰剥离了,现实是眼前的虚空,追寻的永恒也已虚空,虚空中逃避虚空、探寻虚空,换谁都癫痫。

刘伶酒不离口,让人扛一把锄头跟他身后,说,“我醉死了,你顺势把我埋掉”……

书法称艺于东晋,就是一种逃避艺术。

衣冠南渡多年,右将军王羲之的发小殷浩还在誓师北伐,他却在约酒吟诗。《兰亭集序》耀眼千古,对故土一字不言。他对家国已没兴趣了。

魏晋风度是一种文明的内心惆怅。

书法是中华文明第一次被风干的标本。

汉字和酒,都说很美,都不知道它们是谁。

“五音不全”是讽刺西周

我没受过音乐教育,不可能写深。

但我知道“五音不全”不是笑你唱歌跑调,是讥讽西周删除了“商音”。

你知道五音是“宫商角徵羽”。西周灭商后,认为商音是“亡国之音”“淫声”,制定雅乐时把它去掉了(薛吉辰《“五音不全”的由来》)。

商朝音乐不止五音。《管子·地员篇》是最早记录五音的文献。这部书源于春秋,成于西汉,商亡已千年,后人不知道了。

我老家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公元前433年楚惠王给曾侯送的礼(《楚王酓钟铭》)。相比钢琴,钢琴两端两个八度它没有,但中间音阶一模一样。宫商角徵羽(12356)它都有,宫商角徵羽没有的两个半音4()7(),它也有。

你会说,楚国有,不代表殷商也有。

你要知道,战国时代荆楚曾复兴殷礼,包括血腥的人祭人殉,也在复苏。曾国是周的侯国,但曾侯甲、曾侯乙、曾侯丙……连取名方式都在效仿亡国几百年了的商(张闻捷《“再造商礼”——战国楚地商代礼俗的复兴》)。

还有个词叫“郑卫之音”。

就是靡靡之音。

郑国、卫国都是周的封国。周公把殷民七族赶过去,要他们监视。两国君主听殷民的“淫音”不但没扫黄,还很喜欢听。

那么,纣王曾“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史记·殷本纪》),你真以为是淫乱?

雅乐—淫音之争,后世历朝反复上演。

西周掐灭“淫音”,制造雅乐。

但到魏晋,雅乐消亡。

隋唐强势开启第二代中华文明,立南朝雅乐为“华夏正声”,挡不住“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不是商人的女儿,是“歌女”。

一直到新中国,革命歌曲“高、快、硬、响”无坚不摧,挡不住邓丽君的靡靡之音。

邓丽君唱功一般,但历史地位无人撼动。

她唱的就是“商音”,她也是“商女”。

你会问,“商音”是什么音?

我没受过音乐教育,乐理上我讲不好。

我只知,“商音”起于商族人的信仰和颠簸。

秋风苍茫起,萦掠衣衫远,长路漫漫,以歌以舞,天地人合一浑然。离别痛,悱恻伤,音色哀怨凄凉。陶渊明咏叹荆轲,体会一下——

萧萧哀风逝,澹澹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精卫填海”是一曲挽歌

精卫填海,意思你知道。

但或许,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呢。

“精卫”是谁、填哪片“海”……

这神话始见于《山海经·北次三经》——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山多柘木。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袁珂《山海经校注》)。

在此之前,不见于两汉任何史书。

到魏晋,张华《博物志》第一次提到它。

填海所蕴含的“至死不屈、坚韧不拔”的文化精神,是陶渊明提炼的(《读山海经十三首》)。

南朝任昉《述异记》再次提到它。

魏晋南北朝是个重要时代,它为第二代中华文明作了大量铺垫。

但精卫的神话母题,至今尚无共识。

川大教授段玉明的钻研可供参考。

搜读一下他的《亡国之痛的记忆——“精卫填海”神话母题探析》)。

你知道,古文有通假。

有一类叫“依音记字”,同音转化。

而已=尔、之乎=诸、窟窿=孔、不律=笔……

这并不玄乎,至今还有。

你造吗=你知道吗、酱紫=这样子……

你也知道“锅架”不是锅的架子、“毒菜”不是有毒的蔬菜……所以,“精卫”可能是故意通假,本字是近音词“金乌”。

很多时候,历史也是今天。

金乌是太阳的精魂,“相传日中有三足鸟,故以金乌为日之代词”(袁珂《中国神话传说词典》)。

说精卫是炎帝女儿,炎帝后来才是神农,先是火神“帝俊”。甲骨文中“夋”是一只鸟,“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就应该是太阳沉没、精灵复出的传说。

而上古最崇拜太阳的,是殷商。

精卫是一只太阳鸟。

太阳沉没,“其鸣自詨”,亡国悲鸣声声。

“西山”链接西王母,舜的妻子娥皇,角色等同于简狄(艾兰《龟之谜》)。

“衔木石以堙于东海”,盼望恢复旧有的太阳秩序,是殷商人强烈的复国愿望。

努力过,但族群被肢解,一盘烂豆渣。 

太阳神话,“后羿射日”你可能更熟。

它是“精卫填海”的反面。

十日并出,天下大旱,草木焦枯,“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淮南子·本经训》)。神圣的太阳,被骂成祸害了。猰=+契,“契”是殷商始祖啊……

西汉刘安还说,牧野伐纣“当战之时,十日乱于上”(《淮南子·兵略》)。很明显这不是史实。

这是一种态度。

可知周灭商后,太阳沉没的神话有两个。

“精卫填海”是商人的,想复国。

“后羿射日”是周人的,宣谕新秩序。

十日信仰在西周成了异端,“后羿射日”天天置顶,“精卫填海”被屏蔽,没人懂了。

史籍集体沉默,《山海经》是怪书,反正没人懂。 

我们的酒、音乐、文字包括很多神话,精神意念已被西周抽干,成了空空的壳

我以前对魏晋没兴趣,现在发现,那些疯疯癫癫的狷狂之士,可比春秋战国那些精致的利己主义子们实在得多。

第一代中华文明落幕于两晋。

我们去第二代看看吧。

【原创:a Sui 原载《旧爱堡1017》公众号】

 


    
 
Copyright © 2015-2018 延陵殷商文化网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商文化研究促进会 电话:15996806016 地址: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氏宗祠
网址:http://www.jsyswh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