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即《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据,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易经》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易经》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和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易经》不只是一本纯粹的占卜之书,它还是一本隐晦的历史传记,一段被磨灭的真实历史的变形载体,清代史学家章学诚认为,六经皆史。现从《易经》卦爻辞中整理出四个殷商历史故事。
第一个故事,王亥服牛。
大壮卦·六五(第三十四卦):“丧羊于易,无悔。”此爻解释为:丧羊于狄,因为六五阴爻而居处阳位,是所处不当,像人所处环境不适当,将蒙受损失,但没有大的灾祸。易学家认为此爻凶,得此爻者,一筹莫展,不能得利,病者有丧身之兆,官者会荒于政务。
旅卦·上九(第五十六卦):“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啕。丧羊于易,凶。”此爻解释为:鸟儿的巢窠被焚烧,邑落被抢劫而四处流落,美好的生活已成往事,悲惨的现实即在眼前,牛羊在易地被狄人抢劫,往后的日子怎么过。易学家认为此爻凶,得此爻者,先好后坏,或迁居修造以避灾害,或有目疾,或会遭火灾。官者难保其位,有先得后失之忧。
原文意思是殷人王子,王亥带着牛羊渡河,到了易这个国家去做生意,后来宾主之间发生了争执,王亥被杀。该故事详见《王亥服牛》《殷商逸事》两文,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个故事,殷高宗伐鬼方。
既济卦·九三(第六十三卦):“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此爻解释为:高宗(武丁)讨伐鬼方,费时三年才打败它,因为鬼方这时已疲惫不堪。筮遇此爻,不可重用小人。易学家认为此爻凶,得此爻者,有结怨争诉之损。官者多差遣征伐之举。
未济卦·九四(第六十四卦):“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此爻解释为:大动干戈,助殷讨伐鬼方,费时三年,打败了它。获得殷国的奖赏。易学家认为此爻吉,得此爻者,会得好人提举,获利丰厚。官者会受到重用,名利双全。读书人会取得佳绩。
原文意思是殷高宗武丁伐鬼方,历尽一番辛苦的努力,东方民族殷商才终于让西方民族鬼方臣服。
高宗伐鬼方之战,这是殷商王朝征服边疆方国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殷朝从建国至武丁时,已历近200年,此时中原地区早已平定,政治、经济发展,军事力量强大,达到极盛时期。开疆拓土不仅非常需要,而且有了可能,于是殷加强对边远方国的控制,势力不断扩张。与此同时,殷统辖范围以外的各族,经长期发展,势力也逐渐强大,也有意向中原扩张势力,侵扰殷边境之事日见增多。
鬼方居处于殷之西方及北方,活动地区大概在今陕西及河套一带,当时殷之属国与鬼方及北方的土方相接壤者有沚方。武丁二十九年二月,殷之方国下旨叛反,武丁遣大将望乘前往征讨,土方与鬼方乘机侵扰沚境,沚方告急求援。三月武丁即“登人五千”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分阶段重点打击的办法,先专攻土方,和平下旨,至十二月下旨之战结束,接着开始进攻鬼方。武丁于攻鬼方之际,深恐渭河流域的周人及陇西的羌方伺机行动,特遣蒙侯加以防范,此时鬼方与土方加强联盟共同对抗殷军,战事非常激烈,规模日益扩大。在殷军强大的攻势之下,至武丁三十二年底,鬼方终于溃败,战争的结果以殷军的胜利而告终。这不仅平靖了边患,而且还扩大了势力范围。战事持续达三年之久,动用了大量的军队,堪称为殷代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场战争。
第三个故事,帝乙归妹。
泰卦·六五(第十一卦):“帝乙归妹,以祉,元吉。”此爻解释为:殷帝乙嫁小妹于周文王,因而得福,大吉大利。易学家认为此爻吉,得此爻者,会得到别人的赏识和抬举,或结婚生子,幸福安乐。官者或能升迁,或有喜事。
归妹卦·六五(第五十八卦):“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此爻解释为:殷帝乙嫁小妹于周文王,以其次妹陪嫁。论嫁妆姊的不如妹的好。良辰择在某月十四日,吉利。易学家认为此爻吉,得此爻者,正值好运,或成婚,或得财。官者会受到重用,身居要职。
原文意思是殷王帝乙妹妹嫁给了周文王的故事,这在当时是一种位居东方的天子,以和亲政策缓和与西方周族紧张关系的一种外交手段,尊贵的殷公主嫁给周文王,代表当时非常重大的国际大事。
殷王文丁杀了周族首领季历【详见《文丁杀季历》】的作法没能阻止周人力量的发展,相反,加深了周人与殷朝的矛盾。文丁时代洹水流域连连遭受自然灾害,殷朝经济与国力日渐衰弱。文丁死后,东夷的“人方”再次叛乱,继任者帝乙为了不至于东西两方受敌和修好因其父杀季历而紧张的殷周间臣服关系,采取和亲政策缓和矛盾,把一个美丽端庄的小妹嫁给了季历之子姬昌。殷王帝乙的策略暂时缓和了与周人的矛盾,平定了东夷的叛乱。但给周人带来了极大的好处和转机,最后导致“小邦周”取代“大邑商”。
第四个故事,箕子明夷。
明夷卦·六五(第三十六卦):“箕子之明夷,利贞。”此爻解释为:像箕子一样受到伤害,退隐守正,卜问得吉兆。坚守正道,使光明不致熄灭。易学家认为此爻平,得此爻者,难逢知己,或有家难之祸。官者须修德养性可保无忧。
箕子之明夷,可能是当时的一句成语,讲大臣箕子看到忠臣不断被殷王所害,他只能佯装发疯,避开眼前的危险,不惜牺牲物质利益、权力和个人名誉,等待昏暗的过去,光明的到来。后来周武王打败殷商后,曾经恭恭敬敬、诚惶诚恐地求教于箕子,箕子就把洪范九畴治国大道传授给周文王。箕子遵循的是隐恶扬善原则,这是古人倡导的正人君子所要坚守的美德。
《易经》的卦爻辞,就是殷周之交人们用所熟悉的历史故事、典故作为占卜用的资料库,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当时的历史故事逐渐失传,以至于后人都不明白《易经》为什么要这样写,因此,上述典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开《易经》神秘面纱的方法。
“《易经》里面是没有好坏的,好会变坏,坏会变好,意思就是好就是坏,坏就是好。因为好的里面有坏的因素,随时会发生的;坏的里面,它也有很多好的因素,它会随时翻过来,把所有坏的成分统统取代掉。”“讲良心,自己管好自己,是《易经》给我们最好的启示。”(国学大师曾仕强语)这就是易经的智慧。
殷生良
2018年岁次戊戌孟冬